abnormal psychology Flashcards
何谓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指个体在某个时段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
心理异常的类型
(1).非病理性心理异常——-一般心理问题;
(2).病理性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缺陷).又可分为:
A.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紊乱;
B. 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失常.
C.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心理障碍——边缘状态.边缘状态虽未达到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但超越了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的诊断范围.
一般心理问题特征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的局部异常状态。
(1)情景性。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通常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
(2)偶发性和暂时性。脱离了某种特定情景,心理问题就不复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常常会自行缓解。
(3)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精神活动完全正常,社会功能总体上良好。
一般心理问题如果脱离诱发情景并具有明显的经常性和持久性,则有可能演变为心理障碍。
心理异常病理学模式
(1)生物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各种精神症状都可以定位于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
(2)心理动力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欲望、本能在意识或现实社会中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的结果。
(3)行为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不良学习”的结果。
(4)社会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生活变动等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5)整体论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分析心理异常的病因时,要全面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造成心理异常的基本因素
一、生理因素:1.遗传、2.脑功能失调、3.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二、环境因素:1.人际关系不良、2.社会生活事件、3.丧失
三、心理因素:1.应激、2.消极情绪、3.挫折(打击性情境)、4.挫折感(对挫折情绪的消极反应)
心理健康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心理健康运动通常以1793年法国医生皮内尔将精神病人从锁链中解脱出来,提倡道德治疗为起点,而把1908年美国比尔斯的著作“A mind that found itself”出版和同年成立的康涅狄格州State of Connecticut心理卫生协会作为心理健康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5年(二战结束)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第二阶段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三阶段70年代初到至今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判别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标准
心理健康发展标准本质特征:1.认识清醒健全:对人对己客观公正;2.情绪积极饱满:主导心境积极饱满,精神状况稳定振作;3.意志品质良好: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明显;4.个性完善统一: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连续一致,保持相对稳定,且具有较强抗挫能力;5.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能尊重宽容并悦纳别人);6.潜能充分发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常见心理异常(一般心理问题)
偏多孤攻怯,狂疲无消卑
名称/定义:偏执、多疑、孤僻、攻击性、怯懦/人格表现缺陷;自卑/消极心理倾向;无端烦恼、消沉/消极情绪;狂热/情绪缺陷;心理疲劳/心理机能消极状态
心理健康的生存标准
- 主观经验标准
- 统计分析标准
- 心理测验标准
- 社会适应标准
- 病因症状标准
感知障碍
- 感觉异常
- 感觉消失
- 病理性错觉
- 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
- 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视物错位)
思维障碍
1.思维奔逸(思维挤压,随境转移,音联,意联)3.思维破裂
4.思维迟缓
5.思维贫乏
6.思维中断
7.象征性思维
10.强迫思维
9.超价观念
2.联想散漫
8.妄想(迫害妄想,关系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控制妄想)
5+2+3
言语障碍
- 持续言语(perseveration)
- 刻板言语(stereotypy of speech)
- 模仿言语(echolalia)
- 脑损伤性失语(表达性失语又称运动性失语,接受性失语又称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越皮质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失读,失写)
- 缄默(mutism)
- 病理性说谎(pathological lie)
注意障碍
- 注意增强
- 注意涣散
- 注意衰退
- 随境转移
- 注意固定
- 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
- 记忆增强
- 界限性遗忘 (心因性遗忘)
- 顺行性遗忘
- 逆行性遗忘
- 近事遗忘
- 远事遗忘
- 错构
- 虚构
情感障碍
- 情感高涨
- 情感欣快
- 病理性激情
- 易激惹
- 情感低落
- 情感淡漠
- 情感不稳
- 情感倒错
- 表情倒错
- 情感幼稚
意志障碍
- 意志增强
- 意志减弱(矛盾心态,易暗示性)
- 意向倒错
- 意向矛盾
行为动作障碍
- 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性兴奋,焦虑性兴奋,青春性兴奋,紧张性兴奋谵妄性兴奋)
- 精神运动性抑制(紧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
- 病态性违拗
- 被动性服从
- 刻板动作
- 模仿动作
- 持续动作
- 强迫动作
本能行为障碍
- 自伤
- 自杀
- 进食障碍(食欲减退,食欲亢进,拒食)
- 睡眠障碍(失眠,发作性睡眠,睡眠麻痹,睡行即梦游)
- 性功能失调(性快感缺失即性冷淡,性恐惧,性乐高潮障碍,阳痿,阴道痉挛,性交疼痛,射精疼痛,早泄)
意识障碍
- 意识混浊
- 嗜睡
- 昏睡
- 昏迷
- 谵妄
- 意识朦胧
- 梦样状态
- 精神错乱
自我意识障碍
- 人格解体
- 交替人格
- 多重人格
- 人格转换
- 自知力缺失
智能障碍
- 精神发育迟滞(轻度精神发育迟滞,中度精神发育迟滞,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2. 痴呆(全面性痴呆,局限性痴呆,痴呆与假性痴呆)
定向障碍
- 环境定向障碍
2. 自我定向障碍
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它有一定的人格基础,疑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虽有躯体症状(强迫症不明显),但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病人感到痛苦而又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发作除外),且病程多迁延。
恐怖症(恐惧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恐怖症是一种对某些特定处境、物体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引起回避反应的神经症
也称恐惧症。诊断要点(3点)
一是患者有明确的引起恐怖反应的刺激(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明知恐怖反应与实际的刺激不相称,不合情理,但难以摆脱。
二是患者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如焦虑、紧张、脸红、出汗等)。
三是尽管患者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但仍采取极力回避态度,而且反复出现,无法控制。如无法回避,则可伴发惊恐发作。
强迫症有哪些特点?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基本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强迫症的特点是:强迫症状源于自我而又违反自己意愿,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和摆脱,因而感到焦虑和痛苦。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何谓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是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混合或
迅速交替发作的心境障碍。
何谓“人格障碍”?诊断为“人格障碍”的年龄和病程要求是什么?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偏离正常是广泛的、稳定的、长期的。
诊断为“人格障碍”的年龄是已18岁以上。病程至少持续2年以上。
人格障碍一览表
偏执 冲动 强迫 分裂 表演 反社会
待续 定义 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分裂型
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性心理障碍(性变态)与性功能障碍的界定
性心理障碍是指具有性指向障碍、性偏好障碍和性身份障碍等特征的异常性行为的性心碍,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性欲亢进及性生理功能碍。
性功能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致使个体不能成功进行所期望的性活动的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一览表
同性恋、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性施虐、性受虐症、易性症 待续 定义 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
常见性功能障碍有
性欲减退、阳痿、阴冷、性乐高潮障碍、早泄、阴道痉挛和性交疼痛等。其中以阳痿、阴冷和早泄最为常见。
失眠症
失眠症是以原发性失眠(单纯性失眠)为惟一症状且具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它的临床表现:一是入睡困难。二是睡眠浅。三是睡眠时间少。四是易醒。五是多梦。六是醒后不解乏。
诊断要点:
一是患者具有以上六种症状的一种或几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已至少持续1个月。
二是对失眠及其后果过分关注,并因此而苦恼。
三是不存在造成失眠的任何基本疾病(包括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找不到任何原因。
精神分裂症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意志互相“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综合症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分裂”特征的其他症状的精神病。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但在疾病过程中也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知力
缺失,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病程标准除单纯性分裂症至少2年外,其他各型至少已持续1个月。病程不到1个月只能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属于急性短暂性
精神病)
急性期的临床表现(阳性症状)
主要以思维障碍、幻觉、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中的精神病性症状,即“阳性症状”为主。
思维障碍主要表现:1.思维形式障碍(具体为思维中断、思维云集、刻板语言)2.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影响妄想、关系妄想)
幻觉的具体表现是反复多次的报道性、评论性幻听,幻视也较常见。另外还有幻触、幻嗅等表现,但比较少见。
情感障碍具体表现为情感不协调(情感倒错、表情倒错等)
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或表现为冲动、暴怒等紧张性兴奋等
精神分裂症慢性期的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出现缺乏动力、缺乏精力、缺乏兴致、缺乏情感、缺乏礼仪和缺乏社交等正常精神功能衰退或缺失症状,即“阴性症状”为主。
具体表现为自发性动作能力丧失,终日呆坐、闲逛、无所事事、生活毫无目标;感觉浑身乏力,懒得活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原来的爱好也是如此;表情呆板,语言单调,对周围的刺激缺乏必要的情感反应;在公共场合连起码的礼仪都不讲究,对他人不理不睬;极力避免参加社交活动,往往闭门不出,与世隔绝。
精神分裂症类型
1.偏执型分裂症
2.青春型分裂症
3.紧张型分裂症
4.单纯型分裂症
5.未定型分裂症
诊断要点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应激相关障碍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应激源和起病与持续时间有何不同?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精神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定义、应激源、起病与持续时间
广泛性发育障碍
儿童孤独症、婴儿痴呆
定义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症。男孩明显多于女孩。此症常在7岁前(多在3岁左右)出现,9岁往往是症状最突出的年龄。
临床表现主要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任性冲动,神经发育障碍,学习困难等。
诊断要点一是必须有注意力涣散和多动两大特征,缺一不可。二是通常7岁前起病(多在3岁左右),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治疗1.增进理解,2.躯体训练,3.促进社会化,4.饮食调节,5.药物治疗
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儿童学校恐怖症 儿童抑郁症 儿童强迫症 定义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症,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伴有精神或躯体症状,起病于发育成熟之前。
临床表现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
主要表现。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中采用四级分类。
轻度:智商为50—69,为最常见的一类,占精神发育迟滞的大多数 中度:智商为35--49,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0%--20% 重度:智商为20--34,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 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极少见,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以下诊断要点 一是以智力低下(智商低于70)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有生以来或自幼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凡发育成熟后因后天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智力衰退,不能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 二是社会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明显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治疗: 1.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 2.应避免近亲结婚或有遗传疾病的人应避免生育,怀孕后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 3.对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4.对精神发育迟滞的教育和训练应尽早开展,持之以恒,创造条件做到个体化。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的、非节律、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收缩运动或发声,并可伴有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观念和动作、多动、自伤等。
此症起病于18岁前。
抽动障碍大致分类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抽动症)、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什么是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有哪些?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的局部异常状态。
(1)情景性。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通常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
(2)偶发性和暂时性。脱离了某种特定情景,心理问题就不复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常常会自行缓解。
(3)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精神活动完全正常,社会功能总体上良好。
心理症状分为哪些类型?
(1)感知觉障碍 (2)思维障碍 (3)言语障碍 (4)注意障碍 (5)记忆障碍 (6)情感障碍 (7)意志障碍 (8)动作行为障碍 (9)本能行为障碍 (10)意识障碍 (11)自我意识障碍 (12)智能障碍 (13)定向障碍
什么是妄想?妄想分为哪些类型?
妄想是一种对不符合事实的事坚信不移,不能以其所具有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背景来解释,也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的病态信念。
妄想包括:
(1)迫害妄想,病人坚信有人跟踪、诋毁、诽谤和迫害自己。
(2)关系妄想,把与自己无关的事牵连到自己身上来,并坚信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自己而发,都是在故意刺激自己。
(3)自罪妄想,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不可饶恕的罪行。
(4)疑病妄想,坚信自己还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
(5)嫉妒妄想,捕风捉影地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并用跟踪、盯梢、窥查的方式收集证据。如不能证实仍坚信如故。
(6)控制妄想,感到自己的具体行为受神鬼或先进仪器等某种力量所控制而不能自主
心理异常有哪些基本特征?
A.心理反应失去了合理性,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现实环境失去同一性和合理性;
B.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性,心理过程及其相互之间或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之间失去协调一致性;
C.个性特征失去了稳定性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构成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失去相对稳定性.
心理障碍的特点
也可称为心理缺陷,是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持久性和特异性,与一定情景无比必然联系。心理障碍并非由一定的情景直接诱发,但在一定的情境下可以加重。通常由严重的脑功能失调或脑器质性病变引起,但也可以是一般心理问题累积、迁延、演变的表现和结果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1.适应能力:个体对赖以生存的客观现实以及自我内环境变化的适应、(2.耐受能力,指对精神刺激的承受能力、(3.调控能力:人的心理活动受意识控制和调节的程度、(4.社交能力:指个体在情感、态度上与人沟通的能力、(5.康复能力:指遭受精神刺激后导致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
什么是病理性错觉?
病理性错觉是指在意识异常情况下出现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
什么是幻觉?幻觉有哪些类型?
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
幻觉包括:(1)幻听(2)幻视(3)幻嗅(4)幻味(5)幻触
什么是妄想?妄想分为哪些类型?
妄想是一种对不符合事实的事坚信不移,不能以其所具有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背景来解释,也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的病态信念。
妄想包括:
(1)迫害妄想,病人坚信有人跟踪、诋毁、诽谤和迫害自己。
(2)关系妄想,把与自己无关的事牵连到自己身上来,并坚信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自己而发,都是在故意刺激自己。
(3)自罪妄想,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不可饶恕的罪行。
(4)疑病妄想,坚信自己还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
(5)嫉妒妄想,捕风捉影地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并用跟踪、盯梢、窥查的方式收集证据。如不能证实仍坚信如故。
(6)控制妄想,感到自己的具体行为受神鬼或先进仪器等某种力量所控制而不能自主。
什么是超价观念?
超价观念是指强烈情绪化的且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什么是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也称强迫观念,指不合理或不必要地反复出现某种观念,虽力图摆脱,但仍难以克制,且伴有主观上被迫感和痛苦感。主要有6中形式:强迫意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对立性思维、强迫表象和强迫意向。
什么是易激惹?
易激惹是指各种程度不同的易怒倾向
什么是强迫动作?
强迫动作就是指患者在难以抑制的意念下反复出现的不合情理的动作,但难以摆脱,常伴有焦虑和痛苦
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有何区别?
精神发育迟滞是生长发育成熟之前(18岁之前),大脑发育因遗传缺陷、孕期病毒感染、分娩窒息等而导致智力停留在低能的某一阶段,这种低能是出生后一直存在的;痴呆则是18岁之前智力正常,只是后来因脑器质性病变而导致智能慢性减退。
什么是自知力缺失?
自知力缺失是指患者不认为自己病态的精神活动或精神症状是病态。自知力缺失是精神病的特有表现,见于各种精神病。
急性焦虑(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1)诊断标准 a、病程标准:一个月至少3次,每次数分钟,不超过一小时 b、症状标准: 不明原因的惊慌恐惧 有濒死感、窒息感 (2)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 放松疗法
慢性焦虑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1)诊断标准 a、病程标准:焦虑情绪体验持续六个月以上 b、症状标准: 不存在足以引起焦虑的相应刺激 精神性焦虑 躯体性焦虑 (2)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 放松治疗 行为疗法(系统脱敏)
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分别如何表现?
精神性焦虑表现为: (1)患者经常感到不明原因和对象的紧张或烦躁。 (2)经常提心吊胆会发生某种不幸,但又说不出有什么具体不幸 (3)经常出于高度警觉状态,如临大敌。 躯体性焦虑表现为: (1)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往复徘徊、唉声叹气。 (2)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出汗、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
什么是恐惧症?恐怖症有哪些分类?恐怖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恐怖症如何治疗?
(1)恐惧症也称恐怖症是一种对某些特定处境、物体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引起回避反应的神经症 (2)恐怖症的分类包括 a、特定恐怖症 b、场所恐怖症 c、社交恐怖症 (3)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引起恐怖反应的刺激明知恐怖反应与实际的刺激不相称,不合情理,但难以摆脱 发作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焦虑、紧张、脸红、出汗) 自己知道没有必要,但仍对引起恐怖反应的事物、情景或人际交往采取极力回避的态度,且反复出现,无法控制。 如无法回避,则可伴发惊恐发作 (4)治疗方法 系统脱敏疗法 满灌疗法
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治疗?
(1)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2)诊断标准: a、病程标准:3个月 b、症状标准: 有强迫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象、强迫行为 明知强迫症状毫无意义或不合情理却反复出现 对强迫症状极力抵抗却不能控制或摆脱 强迫症状出现时会导致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痛苦情绪 (3)治疗方法 a、支持性心理治疗 b、行为主义疗法 c、自控法 d、放松疗法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包括哪些亚型?治疗方法有哪些?
(1)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2)躯体形式障碍主要亚型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紊乱和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3)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 认知治疗
什么是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是什么?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具体指什么?
(1)躯体化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各种各样但又变化不定的躯体症状。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反复出现各种各样但又变化不定的躯体症状 对上述症状的优势观念使病人痛苦,不断求诊,或要求进行各种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b、病程标准: 病程至少已经持续2年,否则判断为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c、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心境精神障碍、适应障碍,或惊恐障碍 (3)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包括: a、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或胀气;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呕吐或反胃;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 b、呼吸循环系症状,如:气短;胸痛 c、泌尿生殖系症状,如:排尿困难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 d、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疤痕;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疑病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症状标准: 患者顽固地坚信自己患有某种实际并不存在的疾病 四处求医反复检查,但多次阴性结果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存在某种躯体症状,但不足以解释其所属症状的性质和程度 (2)病程标准: 至少三个月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不能用生理过程和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 经检查并不能发现相应主诉的躯体病变 (2)病程标准 六个月以上
什么是神经衰弱?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治疗方法是什么?
(1)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身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以衰弱为核心症状,并伴有情绪症状、兴奋症状、紧张性疼痛症状、睡眠障碍中,两种以上的症状 b、病程标准: 三个月以上 (3)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 放松疗法
什么是癔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1)癔症也称歇斯底里,是一种以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的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缺乏相应的病例解剖学和病例生理学基础
存在解离或者转换症状
解离症状包括:情感爆发、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
转换症状包括:癔症性抽搐发作、癔症性瘫痪、癔症性失音、癔症性震颤、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聪、癔症球、癔症性肤觉缺失
b、病程标准:
起病急,发病前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刺激
什么是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的基本症状是心境改变,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高涨,可伴有焦虑,一般均伴有整体精神活动的相应改变,即大多数其它症状是由心境改变引起或易从心境改变的背景中得到解释。本症发病与至亲亡故、重大经济损失等创伤性生活事件、长期失业、慢性疾病等持续性社会刺激以及遗传因素相关。此类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多在16岁-30岁之间,15岁以上和60岁以后发病者均少见
什么是躁狂发作?有哪些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治疗?
(1)躁狂发作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的心境障碍. (2)临床表现: a、情感高涨或易激惹 b、思维奔逸 c、精神运动性兴奋 (3)诊断要点: a、诊断标准: 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同时具有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相关症状,合称为“三高”。 b、病程标准 至少为持续1周 (4)治疗 a、认知治疗 b、药物治疗以锂盐等抗躁狂药为主
什么是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治疗?
(1)抑郁发作是以心境低落为主的心境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以情感低落为主,同时具有思维缓慢和动作、语言减少与精神运动性迟缓的相关症状,合称为“三低症状” 有躯体症状,包括失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干结、性欲衰退) b、病程标准: 病程至少已经持续2周 (3)治疗方法 认知治疗,纠正病人的认知歪曲 行为治疗,练习新的应对方式
什么是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治疗?
(1)双相障碍是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混合或迅速交替发作的心境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躁狂与抑郁循环发作,发作间歇期症状通常缓解或基本缓解,但也可以每天快速转换。 b、病程标准 躁狂和抑郁症状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且发作已持续2周以上。 (3)治疗方法 a、认知治疗 b、药物治疗
什么是持续性心理障碍?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治疗?
(1)持续性心理障碍是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但发作时达不到轻躁狂或轻抑郁症状标准。通常一次发作持续数年,但可有几天、几周或几月的间歇期。 (2)诊断标准 a、心境障碍是持续性的,通常一次发作持续数年 b、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符合轻躁狂或轻抑郁症状标准 (3)治疗 a、支持性心理治疗 b、抗躁狂药或抗抑郁药
恶劣心境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治疗?
(1)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存在持续的心境低落,但不符合抑郁发作的标准 b、病程标准: 病程至少已经两年,在这两年中,病人很少有持续两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2)治疗方法: 并祝患者正确认识和分析有可能存在的心理应激诱因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通常明显或极端地偏离某一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是待人接物方面),通常表现为人格各成分之间的失衡或人格性质上的失常,患者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已影响到其社会功能,常使自己和社会蒙受损失,并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患者虽然无认知功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此症状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身 。因此,人格障碍中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是广泛的、稳定的、长期的,且已18岁 ,病程至少持续2年以上。
什么是偏执性人格障碍?诊断标准是什么?
(1)偏执性人格障碍是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2)诊断标准 敏感多疑 容易记恨 固执己见 易走极端 有过分情绪化的超价观念
什么是冲动性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1)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2)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情绪不稳,易激惹 产生冲动情绪时,常伴有攻击行为,也可自伤自残 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 具有阵发性,情感爆发和冲动行为事前难以预测 难以自控,事后会有后悔感,但无助于防止再发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会表现出冲动性,主要包括缺乏目的性和条理性,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长时间完成某一件事情
什么是强迫性人格障碍?诊断要点包括哪些?
(1)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2)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墨守陈规,凡是都要遵循严格的习惯与规则,否则就难以忍受。不容许生活学习习惯和规律的变更,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
苛求完美,过分注重细节,常处于紧张焦虑和自责之中。
过分疑虑,常有不安全感;对计划的实施反复检查,唯恐出现差错;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常犹豫不决。
什么是分裂样人格障碍?诊断要点包括哪些?
(1)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以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2)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a、情感冷漠,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 b、患者性格极端孤僻,不好交际,独来独往 c、喜欢幻想,行为和想法怪异,不合常理
什么是表演性人格障碍?诊断要点包括哪些?
(1)表演性人格障碍也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是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2)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自我中心,不为他人着想 过分追求他人关注,极力寻求别人关注 受暗示性高 患者过分情绪化,情绪表现夸张且不稳定
什么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诊断要点包括哪些?
(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2)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自我中心,患者冷酷无情,无视他人感受 无视社会道德规范,具有社会危害性 缺乏罪责感,行为冲动不计后果
什么是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驱使下,采取某些不当行为的精神障碍,这些行为系社会规范所不容或给自己造成危害,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不包括偏离正常的性欲和性行为。
什么是病理性赌博?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病人有难以控制的赌博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赌博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赌博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自己诉说具有难以控制的强烈赌博欲望,虽然努力自控,但不能停止赌博 专注于思考或想象赌博行为或有关情境 这些赌博发作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尽管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家庭的价值观和义务,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赌博 b、病程标准: 在1年中,至少有过3次赌博发作。
什么是病理性纵火?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病人有纵火烧物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经常思考或想象纵火行为及其周围情景。纵火并非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报复或政治目的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自己诉说有强烈的纵火欲望,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 专注于想象纵火行动或行动时的周围情境 b、病程标准: 至少有过一次无明显动机的纵火行为或企图
什么是病理性偷窃?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病人有难以控制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自己诉说具有难以控制的强烈偷窃欲望,虽然努力自控,但不能停止偷窃 专注于思考或想象偷窃行为或有关情境 这些偷窃发作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尽管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家庭的价值观和义务,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偷窃 b、病程标准: 在1年中,至少有过3次偷窃发作
什么是病理性拔毛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病人有拔除毛发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虽然企图控制这一行动,但经常失败,结果引起毛发缺失。这种意向并非皮肤疾病或妄想、幻觉等其它精神障碍所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引人注目的头发缺失是由于持续的控制拔发的冲动失败所致 病人诉说有一种强烈的拔发欲望,伴有一种行动前的紧张感和之后的轻松感
什么是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是指具有性指向障碍、性偏好障碍和性身份障碍等特征的异常性行为的性心理障碍,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性欲亢进及性生理功能障碍。
什么是同性恋?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同性恋是一种对同性产生性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论有无明显性行为的性心理障碍。 (2)诊断要点 a、性对象指向同性,不管是否发生性行为 b、对异性毫无兴趣甚至厌恶。 (3)治疗方法 a、通过面谈,给患者以充分的理解,加强其对这种性变异的认识,建立治疗医院,增强治愈信心。 b、可将厌恶刺激和同性刺激对象相结合,使患者逐渐丧失对同性的兴趣 c、用“配对-淡化”法使患者对同性的性兴奋转为对异性的性关心 d、有意识地训练患者与异性进行交往,以唤起其对异性的兴趣
什么是恋物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恋物症是一种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作为重要的性刺激来源而感到性满足的性心理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引起性兴奋的刺激是异性贴身之物而非异性 b、病程标准: 至少持续6个月 (3)治疗方法: 激发治疗愿望 厌恶疗法
什么是异装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异装症是一种通过穿戴异性服饰而引起性兴奋的性心理障碍,是恋物症的一种特殊形式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穿戴异性服饰主要为了获得性兴奋 一旦达到性高潮而性兴奋开始消退时,便强烈希望脱去异性服饰 不期望永久变为异性 b、病程标准 至少持续六个月
什么是露阴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露阴症是一种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身体隐私部位以引起性兴奋的性心理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暴露生殖器是为了得到性满足,但不是为了进行正常的性行为 选择对象都是陌生异性,但没有进一步的强暴性性行为要求 事后不自责,极少数人有后悔感 b、病程标准: 至少已经存在六个月 (3)治疗方法 厌恶疗法
什么是窥阴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窥阴症是一种以反复多次窥视和偷看异性裸体或他人性活动为偏爱方式而引起性兴奋的性心理障碍 (2)诊断要点 a、症状标准: 偷窥他人隐私的冲动和行为,难以控制 以偷窥异性裸体或他人性生活等作为取得性满足的偏爱方式甚至唯一方式 不谋求与异性接触或与其发生性关系 b、病程标准 至少持续六个月 (3)治疗方法 厌恶疗法 交互抑制行为治疗技术
什么是性施虐和性受虐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性施虐症是一种通过在异性身上造成屈辱、痛楚和伤害来满足性欲的性心理障碍;性受虐症是一种通过异性所给予的屈辱、痛楚和伤害等体验来满足性欲的性心理障碍。
(2)诊断要点
a、性施虐或受虐行为作为性活动的偏爱方式并成为其极为重要的性刺激来源和满足方式
b、性施虐或受虐行为至少已持续6个月
(3)治疗方法
在激发患者强烈求治动机的基础上,用“厌恶疗法”结合心理支持疗法淡化患者施虐或受虐意识,改善夫妻关系,引导其向正常心理转化。
什么是易性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易性症是一种自信自己是生物学上性别所表示的另一种相反的性别,并持续存在厌恶和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的性心理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鄙视自己的外生殖器,坚信自己外生殖器所表示的性别是错的 有强烈改变性别的愿望 b、病程标准: 转换性别的认同至少已经持续2年 c、排除标准: 如果没有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只能诊断为男性或女性性身份识别障碍。
常见性功能障碍有哪些?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有性欲减退、阳痿、阴冷、性乐高潮障碍、早泄、阴道痉挛和性交疼痛等。 (2)诊断要点 a、性功能障碍是心因性的,必须排除躯体疾病、药物或精神障碍所导致的性功能障碍 b、症状至少已持续3个月 (3)治疗方法 a、对患者进行性教育,增强其对性的了解,纠正对性的错误认知 b、让患者学习正确的性技巧,体验性快乐 c、运用各种心理疗法,如催眠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其中行为疗法中的“感觉聚焦疗法”较为有效。
什么是神经性厌食?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神经性厌食是一种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行为异常 (2)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对肥胖有一种病态性的恐惧 饮食过少 体重明显减轻,(身高-100)×90%×85% (3)治疗方法 患者在家属监督下逐步按时按量进食 使用代币法对其逐渐回复的正常饮食行为进行强化 认知疗法
什么是神经性贪食?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的优势观念以及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并强烈控制体重为特征的进食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存在难以控制的进食欲望,且暴饮暴食 对肥胖有一种病态性的恐惧,极力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 有神经性厌食的既往史 b、病程标准: 每周至少两次,持续三个月
什么是失眠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失眠症是以原发性失眠(单纯性失眠)为唯一症状且具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2)诊断标准 a、有以下六种症状的一种或几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已至少持续1个月。 入睡困难; 睡眠浅; 睡眠时间少; 易醒; 多梦; 醒后不解乏; b、对失眠极其后果过分关注,并因此而苦恼。 c、不存在造成失眠的任何基本疾病(包括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找不到任何原因。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类型?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意志互相“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分裂”特征的其它症状的精神病。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但在疾病过程中也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知力缺失,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病程标准除单纯型分裂症至少2年外,其它各型至少已持续1个月。病程不到1个月只能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属于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包括: (1)青春型分裂症; (2)单纯型分裂症; (3)偏执型分裂症; (4)紧张型分裂症; (5)未定型分裂症;
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异乎寻常和严重的精神刺激即刻引起的应激相关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由剧烈的、严重的精神刺激引起 有精神性运动型兴奋表现为反应性兴奋 有精神运动型抑制表现为反应性木僵 意识障碍表现为反应性意识模糊状态 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b、病程标准: 在刺激发生之后立刻出现(1小时内) 症状在两三天内迅速缓解;如果刺激源存在持续性或不可逆性,症状则一般在两三天后减轻,并且通常在一周内逐渐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 (3)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引起的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的应激相关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 持续性回避 持续性警觉增高 遇到与创伤事件相关、相似的情境时,会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和强烈的内心痛苦体验 社会功能受损 b、病程标准: 症状至少已持续三个月,病程持续可长达多年 (3)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什么是适应障碍?有哪些分类?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适应障碍是一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人格缺陷而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可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不注意卫生、生活不规律、退缩)或生理功能障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的慢性应激相关障碍 (2)分类 以情绪低落,悲观绝望为主的抑郁型 以焦虑、紧张、烦恼、敏感为主的焦虑型 以反社会行为为主的品行障碍型 以孤僻 社会活动为主的退缩型 影响学习工作致使学习工作效率下降的学习能力减弱型 (3)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有明显的社会生活事件为诱因 生活事件与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 以抑郁、焦虑、紧张、烦恼等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 社会功能受损 b、病程标准 至少已经一个月,不超过六个月 (4)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有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孤独症三联症) b、病程标准: 三岁内起病 c、排除标准: 如果只符合部分的三联症,则只能诊断为不典型孤独症或考虑其它儿童精神障碍 (2)治疗方法 尽早进行教育训练
什么是婴儿痴呆?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婴儿痴呆又称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或Heller综合征,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期,原已获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言语功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2)诊断标准 a、至少在出生后2年内言语、交往及其它功能发育完全正常 b、发病后明显地表现出以前获得的功能逐渐丧失 c、通常没有脑器质性疾病 d、技能丧失后可出现某种程度的回复 (3)治疗方法 a、保健、教育和训练 b、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注意力涣散 多动 b、病程标准: 起病于七岁前(通常在三岁左右),病程至少持续六个月以上 (2)治疗方法 增进理解(明白患儿不是故意为之,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躯体训练 促进社会化
儿童分离性焦虑的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由害怕与依恋对象分离这一特定情境引起 有分离的恐惧成为焦虑中心的过度的焦虑情绪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b、病程标准: 起病于六岁前,并有上述症状至少一个月以上 (2)治疗方法: 父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共同参与,调整家庭教养方式 对孩子进行松弛训练,有意识减少与孩子的见面 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其它同龄孩子接触
什么是学校恐怖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学校恐怖症是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特定的异常恐惧情绪,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由学校环境或到学校上学这一特定情境产生 伴有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 患儿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b、病程标准: 病程至少一个月以上(不包括最初入学的一个月) (3)治疗方法 调整教养方式,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一味训斥体罚 学校要详细了解患儿产生恐惧的原因 系统脱敏
什么是儿童抑郁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儿童抑郁症是以持久的、显着地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在缓解期间患儿精神活动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2)诊断标准 a、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一日内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且病程持续至少2周。 b、社会功能受损或本人感到痛苦而又无法摆脱,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
什么是儿童强迫症?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儿童强迫症是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童年和少年期神经症亚型。此症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患儿智力正常。 (2)诊断标准 a、强迫性观念或强迫性行为持续存在,患儿明知不对却不能放弃,虽感到苦恼,但自觉要求克制强迫症状的表现不如成人明确; b、内心冲突和矛盾在青春期前不十分明显 c、时长要求其家庭成员参与强迫行为,否则会加重烦躁焦虑 d、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3)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的方法
什么是精神发育迟滞?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伴有精神或躯体症状。起病于发育成熟之前。 (2)诊断要点 a、智力低下(智商低于70)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 b、社会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明显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3)治疗方法 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
什么是抽动障碍?抽动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1)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的、非节律、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收缩运动或发声,并可伴发其它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观念和动作、多动、自伤等。抽动障碍的病因一般认为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基础,病程不一,如长期持续,可成为慢性精神障碍。 (2)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快速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 能受抑制控制数分钟到数小时 b、病程标准: 短暂抽动障碍至少已持续两周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与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至少持续一年 (3)治疗方法 厌恶疗法、代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