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Flashcards
语言是什么?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____
词
语言的特征
❶创造性(有限的词和规则➡️无限数量的语句) ❷结构性(语法规则约束) ❸意义性 ❹指代性 ❺个体性和社会性(个体行为+社交活动)
tips:构造一只蛇
语言的结构
音位
语素
词
句子
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____
音位
(e.g, /h/, /o/)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____
语素(词根)
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____
词
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音结构是____
句子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乔姆斯基)
任何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 ❶表层结构:外显的语句形式(声音/文字) ❷深层结构:说话者试图表达的意思 表层结构决定句子形式;深层结构决定句子意义。 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转换为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并非一一对应,可以一对多,也可以多对一,当一个表层结构包含多个深层结构时,语句会出现歧义。
______________(假设)认为,语言是文化和认知过程的体现。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❶ 语言决定思维
❷ 语言相对论:不同语言者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不同
语言的功能
交际功能
符号功能
概括功能
语言的形式
1⃣️外部语言 ①口头语言:对话语言/独白语言 ②书面语言 2⃣️内部语言 3⃣️手势语
由于语言具有____(功能),人类传承前人的文明、传递知识经验,使人类智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起来。
交际功能
儿童言语发展阶段
1⃣️言语准备期
2⃣️口头言语发展期
3⃣️内部言语和书面言语发展期
最基本的语言形式是_______
对话语言
其他形式的语言都是在对话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话语言的特点
情境性
简略性
交际性(直接合作性)
反应性
独白语言的特点
独自性
开展性
计划性
独白语言的含义
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和连贯的语言(e.g, 报告,演讲,讲课)。
书面语言的特点
随意性(最可控)
开展性(最强的开展性)
计划性
内部语言的含义
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非交际语言活动(思维),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需要言语器官的参与。
内部语言的特点
隐蔽性
简略性(最)
支持思维活动
也使用言语器官
有人思想很深刻但经常感到表达出来很困难,这是因为内部语言的______造成了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困难。
简略性
花园路径模型
(Frazier&Rayner)
可解释暂时性歧义(结构歧义)
花园路径模型假设,最初的句法分析独立于并早于任何语义加工。分析句子时人们首先对句子进行结构分析,并且一次只考虑一种语法结构,如果语义分析否定句法分析的结果,句法分析就再提出另一种句子结构。 最简单的语法结构分析基于以下两个原则: ❶最小附着策略 ⬜️倾向于以最简单的结构进行理解 (产生最少节点/ 句子的核心部分) ❷迟闭合策略 ⬜️倾向于将后面的新词汇附加于当前成分
这两种语法分析策略本质上都是为了减少工作记忆的负担。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
位置、功能、受损症状
位置:左额
功能: ① 产生详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 ② 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信息 ③ 产生语言的动机和愿望 ④ 也与语言理解有关
受损症状:
运动性失语症/表达性失语症
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出现“电报句”,还可能产生词语反复现象。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
位置、功能、受损症状
位置:左颞
功能:
分辨语音,形成语义,与语言的理解(或印入性语言)有密切联系
受损症状:
接收性失语症(一种言语失认症)
不能分辨语音和语义;说话时语音和语法均正常,但话语没有意义,不能提供任何信息;一种较轻形式是词盲。
(注意:切断或损伤将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也将产生同样的效果。)
言语视觉中枢
位置、功能、受损后症状
位置:角回
(顶枕交界处,威尔尼克区上方)
功能:
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
将书面语与口语互相转换
受损症状:
听-视失语症/语义性失语症
单词的视觉意向和听觉意向失去联系,引起阅读障碍: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并且无法匹配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的物名。
背侧通路负责____(加工)
腹侧通路负责____(加工)
背侧通路:语音加工
(听觉-动作整合功能,将言语声学表征映射到额叶的动作发音表征,对于言语发展、正常的言语产生、语音复述来说是必需的)
腹侧通路:语义加工
(将声音表征映射到意义系统,即加工言语信号用以听觉理解)
注意:这里的腹侧通路、背侧通路和物体知觉、空间知觉中的双通路不完全一致。
语言理解的含义
人们借助于听觉的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建构意义的过程。根据输入通道的不同,可以分为言语理解和阅读理解。
言语理解(听)的影响因素
语音类似性 语音强度(音量大小) 韵律特征 噪声掩蔽 语境(音位恢复效应) 句法和语义的作用
阅读理解的分类/水平
词汇理解/词汇识别
句子理解
篇章理解
词汇理解
词汇理解也叫词汇识别,是指通过对词形的感知,通达词汇意义的过程。
词汇理解的影响因素
1⃣️词长/笔画数量(词长效应) 2⃣️部位信息/字词结构 3⃣️正字法规则 4⃣️字词的使用频率(影响察觉阈限) 5⃣️词汇习得年龄(AoA) 6⃣️语音 7⃣️语义特征(具体/抽象,多义/单义) 8⃣️语境
正字法规则
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是人们识别字词时必须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
句子理解
句子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句子理解的影响因素
1⃣️句子的类型 2⃣️词序(e.g, 主谓宾) 3⃣️语境 4⃣️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切分句子//语义分析:在多种切分可能性中选择合理的切分方式)
__________(实验)说明了句子类型会影响句子理解。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Clark)
汉语句子验证所需的时长(由短到长):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
篇章理解
篇章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它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篇章意义的过程。
篇章理解的影响因素
推理
语境
图式和策略
文章标记
语言产生的含义
语言产生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写出来或用手势表达出来的过程。包括言语产生(口语)、书写产生(书面语)和手势语三种形式。
言语产生(口语)的阶段
⒈词汇选择阶段
⒉语音形式编码阶段
⒊发音运动阶段
斯布讷现象/斯本内现象
(spoonerism)
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两个或更多个词的音首互换现象(音首误置)。如将“沟通交流”说成“交通沟流”。口误依然遵循口语规则,当口误后的词语同样真实存在时,斯本内现象更容易出现。
影响语言产生的因素
话题
语境
记忆
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