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四端 戰國 孟子 Flashcards
1
Q
不忍人之心
A
不能忍受他人受苦的心裡
2
Q
背默
A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3
Q
先王
A
賢君堯舜禹唐文武
4
Q
斯
A
於是
5
Q
政
A
政策
6
Q
行
A
施行
7
Q
治
A
治理
8
Q
以
A
用
8
Q
可運
A
可以運轉
9
Q
之掌上
A
天下|在手掌上(容易)
10
Q
謂
A
說
11
Q
者
A
虛詞
12
Q
所以
A
表目的
13
Q
今
A
現在
14
Q
乍
A
突然
15
Q
孺子
A
幼兒
16
Q
將
A
即將
17
Q
入
A
掉入
18
Q
怵惕惻隱之心
A
怕、懼、悲痛、憐憫的心情
19
Q
非
A
不是(外來的私利)
20
Q
所以
A
因為(表因果)
21
Q
內
A
納,攀結
22
Q
交
A
交情
23
Q
要
A
求取
24
Q
譽
A
美名
25
Q
鄉黨
A
鄉親
26
Q
惡
A
憎惡
27
Q
其
A
指孺子,他的
28
Q
然
A
這樣(救人的動作)
29
Q
惻隱
A
悲痛憐憫
30
Q
是
A
這
31
Q
觀
A
觀察
32
Q
之
A
人
33
Q
羞惡
A
恥己不善 憎人不善
34
Q
辭讓
A
謙遜退讓
35
Q
是非之心
A
辨別對錯的心
36
Q
仁
A
愛人
37
Q
端
A
萌芽源頭(n.)?
38
Q
義
A
正義
39
Q
禮
A
敬人
40
Q
智
A
知人
41
Q
是
A
這
42
Q
猶
A
像
43
Q
其
A
人
44
Q
四體
A
四肢(與生俱來,性本善)
45
Q
之
A
句子——>名詞
46
Q
不能
A
不用
47
Q
自賊者
A
自我傷害的人
48
Q
也
A
虛詞
49
Q
者……也
A
肯定句
50
Q
謂
A
對……說
51
Q
君
A
君主
52
Q
(謂其君)不能
A
不用行仁政
53
Q
A
54
Q
於我者
A
(倒裝)在我身上的
55
Q
自謂
A
自己說自己
56
Q
知
A
知道
57
Q
皆
A
都
58
Q
之
A
開端
59
Q
擴充
A
範圍^內涵^(擴大充實)
60
Q
若
A
像
61
Q
始然
A
剛剛|燃燒
62
Q
泉
A
泉水
63
Q
達
A
流出
64
Q
苟
A
假如
65
Q
保四海
A
保衛天下
66
Q
以
A
用來
67
Q
事
A
侍奉
68
Q
論四端論點
A
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69
Q
四心解釋
A
羞惡:恥己不善 憎人不善
辭讓:謙遜退讓(不及他人仁,讓他人仁)
是非:以是否行仁作為評判標准
70
Q
四端猶四體,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A
1 與生俱來
2 善用
3 范圍大
4 一發不可收拾 (持續)
71
Q
對比論證(不是正反理論!)
A
保四海,不足事父母
72
Q
A
73
Q
開門見山
A
判斷句凸顯鮮明立場
排比令論述一氣呵成
比喻使論述具體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