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主体 Flashcards
行政主体的含义和资格?
1.含义:
1)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并承受相应法律后果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2)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是一个学理上的概念
2.资格:
1)权:(实质)
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2)名:(名义,形式)
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的组织,如盖章署名
3)责:
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4)权名分离:
一般:权名责合而为一
特殊:在下级机关经过上级机关批准的案件中,
采用”诉讼看名义,复议看职权”的原则。
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之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 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 行政主体,除了行政机关外还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3.行政机关在社会活动中的三种身份地位:
1)行使法定行政职权时:行政主体
2)进行民事活动时:民事主体
3)受另一个行政主体管理,而处于非行使法定行政权地位时:行政管理相对人
(是被管理的)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1.行政法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 行政主体:处于管理者地位,同时接受监督,官管民。
- 行政相对人:处于被管理者地位,同时可以启动监督程序,民告官。
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
1.行为主体:
是虽无法律上的名义,但是代表行政主体直接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或个人
2.区别:
1)行政主体: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行为
VS行为主体:以行政主体名义
2)承担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
VS只负责代表实施行政行为,后果由行政主体承担
3)以被告身份参加行政诉讼
VS不可能当行政诉讼的被告。
行政主体与被授权组织?
1.据行政职权产生方式不同分为:
职权行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
2.职权行政主体:
1)随着组织成立而自然形成行政职权,
无需经其他组织授予,
2)例如中央到各级的各级行政机关
3.授权行政主体:
1)行政职权不因组织成立而形成
2)来自法律法规规章的特别授权。
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
1.行政机关是依法设立,具有独立编制预算,
能够对外行文,并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机构整体。
是由各行政机构组成的整体。
2.行政机构是构成各行政机关的个体。
国务院的组成_1?
国务院:
中央政府;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免检产品。
1.国务院组成部门:(长子)
1)分别履行国务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
2)部委行署,26个
3)均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有规章制定权
4)设立,撤销或合并:
由国编办提出方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总理提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
5)具体如下:
a. 外交部,国防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b. 民族委,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c.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
d.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
e. *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
f. 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2.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与直属机构:
1)直属特设机构 1个: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a.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b.有规章制定制定权
2)直属机构:10个
主管国务院某项专门业务
a. 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
b. 大部分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有规章制定权
c. 设立撤销或合并,由国编办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d.具体如下:
①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广播电视总局,体育总局,统计局,国际发展合作署,医疗保障局;
②参事室,机关事务管理局。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无规章制定权)
3.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9个
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依法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管理型事业单位
1)其中经过法律法规授权而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具有规章制定权的有:
证监会,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气象局
(两会一局)
2)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视总台。
4.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公厅
1)没有独立的行政职权,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设立,撤销或合并:
由国编办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5.国务院办事机构:2个
1)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设立,撤销或合并:
由国编办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具体如下: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组成_2?
6.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只议事不办事)
1)一般没有独立的行政职能,议定的事项由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机构负责办理
2)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学位委员会,防洪抗旱总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
3)设立,撤销或合并:
由国编办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4)不单独设立常设办事机构,四无:
无机构,无人员,无编制,一般无措施。
7.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1)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2)大部分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不具有规章制定权
3)设立,撤销或合并:
由国编办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4)具体如下:
国家信访局(国务院办公厅管理),国家能源局(发改委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文物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安部管理),国家铁路局(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内设机构的设立?
1.国务院办公厅部委,国务院直属局等:
可以设立”司,处”两级机构
2.部委管理的局:
可以设立”司,处”两级,
或只设立处级机构。
3.司机内设机构的增设,撤销或者合并:
设立机构提出方案→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4.处级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
设立机构自主决定→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编制管理?
1.编制的内容:
人员的数量定额+领导职数
2.国务院行政机构编制的增加和减少:
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3.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
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国务院行政机构解决。
行政区划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安排?
1.一般的行政区域层级:4级制
1)省市县乡
2)具体: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公署)→县,市→
乡,民族乡,镇
2.具体安排:
1)国务院民政部门:
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具体管理工作
2)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
3)报省级政府审批:
a.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b.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驻地的迁移
c. 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政府驻地的迁移
4)报国务院批准:其余
地方行政机关的类型?
- 地方各级政府
- 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
- 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
- 地方政府的内设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
- 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
地方政府的概念?
- 综合性行政机关
- 一般为省市县乡4级
3.条条管辖,垂直领导
(各复议机关。)
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
1.专门性行政机关,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2.部分工作部门:
1)本级地方政府组成部门
2)条块管辖和双重领导
3.另一部分工作部门:
1)不属于本级地方政府组成部门
2)条条管辖和垂直领导
3)例如:
a.全国垂直领导的海关,金融,国安和外汇管理等部门
b.省以下垂直领导的自然资源等部门。
5+1复议机关的区别?
1.只有一个复议机关:5+1
5:海关,金融,外汇,税务,国安。
+1:各级人民政府
2.其余:2个复议机关。
派出机关的类型和地位?
1.类型: 1)省,自治区政府 必要时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a.行政公署; b.相当于地级市政府 (因此直辖市政府是不能设定的) c.如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
2)县,自治县政府,经省级政府批准:
a.设立区公所
b.目前已经没了
3)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政府经上一级政府批准设立:
a.街道办事处
b.相当于乡镇政府
2.地位:相当于一级政府,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行政公署相当于地级市政府
2)街道办相当于乡镇政府。
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的类型,职权及法律地位?
1.类型:
1)地方各级政府的内设机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
2)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
2.职权:
1)派出所:警告;500元以下罚款
2)工商所:
a.对个体工商户违法行为的处罚
b.处罚种类不包括吊销营业执照
3)税务所:2000元以下罚款
3.法律地位:
1)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
a.谁行为,谁负责的原则
b.包括超出法定授权范围
2)如果没有授权:
以其所属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3)具体而言,以派出机构为例: 三种法律地位 a.有授权: ①在授权范围内作出行政行为: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谁行为谁负责;
②超出授权范围实施:
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
也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组织为被告。
b.没有授权:
视为接受其行政机关委托对外作出行政行为;
应该以(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或被告
派出所的行政主体资格,以乡派出所为例?
1.处罚种类:罚款300元
被告:乡派出所
被申请人:乡派出所
复议机关:县公安局+县政府
3.罚款3万元;
乡派出所;
乡派出所;
县公安局+县政府
4.行政拘留5天;
乡派出所;
乡派出所;
县公安局+县政府。
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基本规则?
设置:权;确定名称职能。
编制管理:人
基本规则:
1.机构编制体制:
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
如中编办,省编办,市编办
2.上下级政府机构的关系:
1)县级以上政府行政机构:
a.不得干预下级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
b.不得要求下级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
2)县级以上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管理?
1.新设:
1)含义:
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
2)流程:
本级政府提出方案→上一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报上一级政府批准
注意:其中设立撤销合并的:还应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要求比较高。
3)备案仅限于有无的问题:
变更问题不备案。
2.协商:
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主动协商解决:
1)协商一致:
报【本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2)协商不一致:
提请本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将协调意见报本级政府【决定】。
3.内设:
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
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方案→报本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地方政府编制管理的原则及具体管理规则?
1.管理原则:
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不得混用
2.行政编制管理规则:
1)行政编制总额:
地方政府行政编制总额
a.由省级政府提出
b. 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
c. 报国务院批准
2)专项管理:
a.特定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b.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国务院批准
3)行政编制的调整:
a.地方各级政府有权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政府部门的行政编制
b.但是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
①应当由省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
②一一对应:省编办对应中编办
4)议事协调机构的编制:
地方各级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
5)根据工作需要,【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编制总额内,对特定的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3.事业编制管理:
地方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管理办法,
1)由省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拟定
2)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
3)由省级政府发布。
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被委托组织的比较?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可以成为实施行政职能的非政府组织。
1.行政机关:
1)类型:中央,地方行政机关
2)权力来源:宪法,组织法
3)行为名义:自己
4)责任承担:自己
2.被授权组织(准行政机关)
1)类型:
a.事业单位(两会一局,高校)
b. 社会团体
c. 国有公用企业
2)权力来源:法律,法规,规章
3)行为名义:自己
4)责任承担:自己
3.被委托组织:
1)类型:
a.行政处罚,可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但不可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
b.行政许可,只可委托其他机关,不可委托组织
2)权利来源:委托机关
3)行为名义:委托者
4)责任承担:委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