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升 Flashcards
心流的5个体验
1,高度专注
2,自我消失,忘记生理需求,不在乎他人评价
3,时间感停止
4,有控制全局的感觉
5,过程既回报
进入心流的5要点
1,清晰简单并且能即时反馈的目标
清晰的目标和即时反馈相辅相成。没有清晰简单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有反馈——因为你不知道做到了没有。大部分人和心流无缘,是因为他的目标充满形容词,而非名词。
比如健身,“每次尽力做”就是一个不清晰的目标,你大脑还需要在努力的时候反复思考“是不是尽力了?”,很难投入;但是设定到:“每组12次,组间休息30秒,实在做不到就放下”,就是个清晰能反馈的目标。
又如写作,如果设定为“把文章写好,让读者喜欢”,很容易写不下去——你写作的时候会持续的自我批评和思考,“这一句好不好?读者会怎么看?”,但其实读者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没法反馈;但如果是 “第一遍写,列出所有想法,大概4千字”,这个目标就很容易获得即时反馈。
很多编辑会建议你“别管读者,自己写爽”,其实意思也是—— “自己写爽”,就是个能反馈的目标。
做事情之前先问问自己,你这个标准是能获得反馈吗?如果自己设定不出来,那么就信任一套靠谱的方法论,好的方法论一定给你具体能反馈的指标,而不是“靠感觉”、“心诚则灵”这种路子。
2,控制难度
高能力做低挑战的事容易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的事容易焦虑。但在焦虑和无聊之间,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人在其中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就是心流通道。更加精确地说,当难度略高于技能5-10%的时候,最容易有心流。
3,找到心流通道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新事物,都会有这样的学习路径。
比如我第一次接触滑雪。一开始看到雪场觉得“哇!新鲜”;没人教,自己滑了几次,勉强初级道不会摔倒了,开始觉得“有点无聊”,此刻你掉出通道进入 无聊区 。
一旦过了新鲜期,一定要有人点拨,展现专业系统——教你东西,比如转弯、重心、动作细节,你又会 重回通道 ,觉得“好玩!”但一旦真的尝试,马上觉得“什么情况!完全控制不住”,进入 焦虑区 。
然后你开始细分动作;耐心练习一段,慢慢心理踏实了“Hold住了!”你 又重回通道 。
几次进出焦虑、无聊区,你对于自己的心流通道就变得熟悉。你就能让自己持续保持在心流里,这个时候进步神速。别人夸你“有悟性”,你自己则感觉“迷上了”。天天练习,水平上升就很快。
为什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打磨这种你对于心流通道的感知。 很多人因为对于自己的观察不够,一辈子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心流通道的存在,不是无聊就是焦虑,学习不可能有乐趣。
4,设计心流的通道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完全可以自控的过程,工作则比较难控制——因为任务的内容和难度都不是你设计的。你需要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找到心流,这就需要你的内在设计。
你需要持续调整难度与挑战的关系。如果工作难度比较高的时候, 第一步不是动手做,而是学会寻找方法论,把大目标拆解到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馈的小目标开始。
好的方法论一定是你自己就能即时评估和评价的,也就是佛门说的“法门”。一万小时理论虽然不一定学术正确,但至少给希望成为专家的人一个楼梯入门,我100小时了,我500小时了。等你真到了7000小时,其实你已经充分理解真正高手的标准,无需这个楼梯了。
5,当工作难度太低,尝试给自己设定成长型突破
我在新东方讲课的时候每天10小时、4节课、连续60天,非常倦怠。于是把讲师技能比如“讲笑话”、“让人哭”、“语速快”、“讲故事”……列了10个项目,每天专门练一门。循环6圈,快快乐乐过了暑假。
很多人认为不投入是因为工作不适合自己,我在新年趋势一文谈过——工作越来越多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一个组织或固定职位(见文章11-1)。 卓越的人做什么都非常投入,兴致勃勃,这不是外在适合的结果,而是内在设计的结果。适合对他们来说是结果,而不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