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 文言 Flashcards
1
Q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
A
師:老師
2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所以:
A
所以:用來
3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傳道:
A
傳道:傳授道理
4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業:
A
受業:講授學問技藝
5
Q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解惑:
A
解惑:解決疑難
6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非:
A
非:并非
7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而:
A
而:就
8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知:
A
知:知道
9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之:
A
之:道理
10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孰:
A
孰:誰
11
Q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
A
惑:疑惑
12
Q
-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 惑*:
A
惑:有疑惑
13
Q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從:
A
從:跟從
14
Q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其為惑:
A
其為惑:他的疑惑
15
Q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終:
A
終:最終
16
Q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解:
A
解:解決
17
Q
-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 生*:
A
生:出生
18
Q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前:
A
前:早
19
Q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聞:
A
聞:聼到
20
Q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道:
A
道:道理
21
Q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固:
A
固:本來
22
Q
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亦:
A
亦:亦都
23
Q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庸:
A
庸:哪
24
Q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庸知:
A
庸知:哪用知道
25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 *年*:
*年*:年紀
26
*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 是故*:
*是故*:因此
27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道*:
*道*:道理
28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存*:
*存*:存在
29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師道*:
*師道*:尊師重道、從師而學的道理
30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不傳*:
*不傳*:失傳
31
*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 * 欲*:
*欲*:希望
32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 *出*:
*出*:超越
33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 *其*:
*其*:他們(聖人) (的道德智慧)
34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 *猶且*:
*猶且*:尚且
35
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 *下*:
*下*:低于
36
*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 * 是故*:
*是故*:因此/所以
37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 *聖*:
*聖*:通達事理
38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 *益*:
*益*:更加
39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 *愚*:
*愚*:愚昧
40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 *皆*:
*皆*:都
41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 *於此*:
*於此*:由此
42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 *子*:
*子*:兒子
43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 *擇*:
*擇*:選擇
44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 *惑矣*:
*惑矣*:真令人大惑不解啊
45
*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 彼*:
*彼*:那
46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授*:
*授*:教授
47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習*:
*習*:學習
48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句讀*:
*句讀*:句子的休止和停頓処
49
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 *謂*:
*謂*:說
50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 *或*:
*或*:有的
51
*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 小*:
*小*:微小的學問
52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學*:
*學*:從師而學
53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大*:
*大*:大道理
54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遺*:
*遺*:遺棄
55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明*:
*明*:明智的地方
56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 *相*:
*相*:互相
57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
| *曰*:
*曰*:説到
58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
| *聚*:
*聚*:聚集
59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
| *笑*:
*笑*:譏笑
60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則*:
*則*:就
61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年*:
*年*:年紀
62
*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 位*:
*位*:地位
63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卑*:
*卑*:卑賤/低
64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足羞*:
*足羞*:感到羞恥
65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諛*:
*諛*:阿諛奉承
66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 *不復*:
*不復*:不再
67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 *可知*:
*可知*:由此可知
68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 *不齒*:
*不齒*:看不起
69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 *智*:
*智*:智慧
70
聖人無*常*師,
| *常*:
*常*:固定的
71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 *師*:
*師*:從師
72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徒*:
*徒*:這些人
73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賢*:
*賢*:才智
7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 *賢*:
*賢*:聰明
75
*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 聞*:
*聞*:聽到
76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術業*:
*術業*:學術技藝
77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專攻*:
*專攻*:各有專長
78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 *好*:
*好*:喜愛
79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 *通*:
*通*:通達
80
不*拘*於時,學於余。
| *拘*:
*拘*:限制
81
不拘於*時*,學於余。
| *時*:
*時*:時俗
82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嘉*:
*嘉*:嘉許
83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行*:
*行*:實踐
84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貽*:
*貽*: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