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Q Flashcards
*二難如何劃分寸關尺診脈部位
“分寸為尺,分尺為寸,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
24 *說明「三陰氣俱絕」和「六陽俱絕」的病候+預後
(6)三阴经经气俱绝病候
失志(三阴经属五脏,五脏主藏神),目眩转,目瞑(五脏精气皆上注于目)
六阳经经气俱绝的病候和预后
病机:阳气竭绝,阴阳离决,腠理开泄。
病候: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
预后: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沖、任、督、帶四脈的病候
3.冲脉为病
病变:逆气里急(腹部胀急疼痛,气往上冲,胸满气逆)。
4.督脉为病
病变:脊强而厥(腰脊强直,葚则角弓反张、昏厥)。
5.任脉为病
病变:其内苦结(腹中急结不舒),男子内结七疝(里气聚结不行的各种疝病),女子瘕聚(气机结聚阻滞)
6.带脉为病
病变:腹满(下腹部胀满、重坠),腰溶溶若坐水中(腰部弛弱,重着无力)。
*命門+三焦的生理功能
「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1.命门的重要生理功能 -诸神精之所舍——精气和神明藏舍之处 -原气之所系——为生命原动力的根源所在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是先天之本,生殖功能之所在 正因其有如此重要之功能,故称其为"命门。——生命之门。
2.三焦的功能:是元氣布達全身的道路,主持諸氣
「有元氣之別」:三焦有引導元氣,使其到達全身各部位的作用
52+55 ***說明「積」、「聚」的不同病機+病候
积、聚的病机和证候特点 症證:积 病机: 阴气(精血津液)积结而成,阴沉而伏、五脏所生(属脏病、阴证) 证候特点: 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病位固定,肿块边缘清楚,疼痛部位与病位一致)
症證:聚 病机: 阳气(气机)阻滞而成,阳浮而动,六腑所成(属腑病、阳证) 证候特点: 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时聚时散,病位游移不定,发无常处攻痛走窜)
2.积聚与癥瘕
积聚是腹内结块,伴有胀痛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又称癖块、痃癖、痞块。一般积为脏病,属血分,病程长,病情重,且结块有形,痛有定处。聚为腑病,属气分,病程短,病情轻,腹中结块无形,时聚时散,痛无定处,有移动性。
14 *損證的治療法則
⒈损其肺者益其气——补益肺气(肺主气)。 ⒉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调补营卫气血(心主血脉,行营卫气血)。 ⒊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调节饮食,保持起居寒温适宜(脾为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肌肉、四肢)。 ⒋损其肝者缓其中——以甘药柔肝缓急(肝为将军之官,肝气伤则急结不舒)。 ⒌损其肾者益其精——以血肉有情、厚味填精之品补益肾精(肾藏精)。
上述治损之法,基本原则在于根据五脏的生理特点及其与精气血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治。治”至”之法文中未言,但因都是损证,故上述原则亦同样适用。但应注意「损脉为病」在于阳气虚损而连及精血,故当以温养为主;「至脉为病」则属阴虚阳亢,亢阳伤及阴精,故当以清热滋阴、补益精血为主。
*何謂正經自病?臨床意義
正经自病:《难经经释》:「正经,本经也。」正经,即十二经脉,与奇经相对而言。由于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本难「正经」特指五阴经各经及其所属的相应脏腑。自病:指病邪伤及某脏,某脏直接发病,并非由它脏受病后传变而来者。
所谓正经自病是指邪气内伤脏气,本脏精气受伤,气机失常而致病。包括: 忧愁思虑——伤心(七情内伤心神) 形寒饮冷——伤肺(肺恶寒) 恚怒气逆,上而不下——伤肝(怒则气逆,肝气上逆则木失疏泄) 饮食劳倦——伤脾(脾主运化水谷,脾主四肢肌肉) 久坐湿地,强力入水——伤肾(湿气通于肾肾主骨,强力过度则骨气扰动而易为水湿所伤。)
*難經對四診的認識
1.望、闻、问、切的内容
望而知之:通过观察病人的五色(青、赤、黄、白、黑)以了解疾病——谓之神。(望色为望诊的主要内容,但望诊不仅限于望色)
闻而知之:通过察听五音(五音:角徵官商羽;五声:呼言歌哭呻)以辨别疾病——谓之圣。(后世闻诊尚包括嗅气味)。
问而知之:问其病中五味之所欲及平时五味偏嗜的情况,以知病之所起(病因)、所在(脏腑)——谓之工。(问诊尚包括多方面内容)
切而知之:切寸口脉,审察脉象的虚实,以知病所在之脏腑及其虚实——谓之巧。(察脉尚可知病之表里寒热。另:切诊除切脉外,尚包括其他部位的按诊)
2.四诊的重要价值
以外知之日圣——能从病人表现于外部的病变情况正确诊断疾病,则诊病技能可算高明。
以内知之日神——在病虽已发于内,但外在症状尚未显著时,就能见微知著,准确地诊断出内在的疾病,则诊病技术更为高超神妙。
37 *五臟上關七竅的道理
三十七難:五脏者,当上关于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何謂三部九候?三部與臟腑經脈、全身上下的配屬關系如何?
P.59
69 *什麼是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例子
1.虚者补其母
生我者为母,母能令子实,故对某一经(脏)的虚证,可于针刺治疗时采用補母经(母脏)或母穴的治疗方法。如:肺经(属金)虚,针刺时可取脾经(属土、为母)的输穴(亦属土)太白,用补法(异经补母)。或取本经之输穴(属土)太渊,用补法(本经补母)。
2.实者泻其子
我所生者为子,子能令母虚,故对某一经(脏)的实证,可于针刺治疗时采用泻子经(子臟)或子穴的治疗方法。如肺经(属金)实,针刺时可取肾经(屬水、为子)的合穴(亦属水)阴谷,用泻法(异经泻子)。或取本经之合穴(属水)尺泽,用泻法(本经泻子)。
3.不实不虚,以经取之
病无明显虚实(邪)征象,乃本经经气失调,非由他经经气虚实影响所致(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治疗当于本经上选取适当穴位,调理经气,不必行子母补泻之法针刺治疗。
*息賁的臨床表現
4.息贲(肺之积)
证候:右胁下有肿块(肺行气于右),覆大如杯。久不己,令人洒淅寒热(肺主营卫,外合于皮毛),喘咳(肺失肃降),发肺壅(痈)。
59 *狂證的臨床表現
(1) 证候特征:发病时少卧不饥,自以为高明贤能,自以为聪明善辩,自以为高贵倨傲,妄言妄笑,喜歌乐,行为失常,好动不休。(精神错乱而呈亢奋状态)
(2) 病机:心火炽盛,熏灼神明,或痰火上扰,蒙阻心窍。(重阳者狂)
*什麼是「腎間動氣」?+理論說明「寸口脈平而死」的具體脈象及其主死機理
「腎間動氣」指兩腎之間所藏的元氣(又稱原氣) 1.肾间动气的重要生理功能 肾间动气为生气的本源: -十二经经气之根本 -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阴精阳气之本) -呼吸之门(维系呼吸功能)呼吸功能的關鍵 -三焦之原(三焦为元气之别使,主持诸气)三焦氣化的動力 -守邪之神(抗邪功能)
- 寸口脉平而死的机制
- 寸部脉平,尺部无脉——根本绝于内(尺脉主肾与命门),亦即「生气独绝于内」。
- 浮取脉平,沉取无脉——根本绝于内(沉取候肝肾)。亦是「生气独绝于内」。
- 生气独绝于内是因肾间动气衰败、枯绝所致。后世谓此为「无根之脉」。
*對「獨取寸口」診脈法的發展+完善
- 独取寸口诊脉法的原理
(1)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动脉,手太阴肺朝百脉,故寸口为「脉之大要会」。
(2) 肺主行营卫,营卫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夜半而大会于手太阴经(《灵柩·营卫生会》),营卫昼夜不息,周流灌溉五脏六腑,故寸口为「五脏六腑之所终始」,能反映脏腑气血的生理、病理情况。
由于寸口能反映全身经脉、五脏六腑、气血的生理、病理状况,故诊脉可以「独取寸口」。以决死生吉凶,而不必遍诊十二经之动脉。
2.本难与《内经》的关系
《素问·五脏别论》提出:「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素问·经脉别论》提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本难就是在此二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独取寸口诊脉的意义。此外,本篇可以与《灵枢·营卫生会》等篇的内容互参。
*如何理解「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臨床意義
说明呼吸活动与五脏的关系,呼吸虽然是肺的功能,但必须五脏协调配合。从气机来说,呼气由心、肺二脏调节,吸气由肝、肾二脏来调节,因为,心肺在上焦,属阳肝肾在下焦,属阴。
是後世”肺主呼氣,腎主納氣”的理論淵源,對慢性喘咳疾病的臨床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