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A (F1) Flashcards
p. 5 - 66
仰韶文化在甚麼流域?氣候怎樣?
黃河中上游;氣候乾燥少雨
仰韶文化房屋是什麼式?有何特點?
半地穴式;冬暖夏涼,適合較乾燥的地區
良渚文化在甚麼流域?氣候怎樣?
長江下游;氣候潮濕低窪
良渚文化房屋是什麼式?有何特點?
干欄式;房子底部架空,適合低窪地勢
堯 -> 舜 -> 禹使用了什麼傳位方式
禪讓
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如何區分?
石器的精細程度
黃帝帶領部落在______流域定居。
黃河
相傳黃帝的史官______發明了文字
倉頡
封建是指天子把土地分給_____,讓他們_________。
諸侯;建立國家
商朝末年,哪位君主殘害忠良百姓、沉迷玩樂?
商紂王
周武王分封「三監」,監視殷商遺民,三監分別是誰?
管叔、蔡叔、霍叔
春秋霸政出現的原因
王權衰落、邊疆民族入侵、諸侯擴張勢力
春秋五霸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戰國七雄
韓、趙、魏、楚、燕、齊、秦
戰國時期兵器的特色
弓箭射程更遠、刀劍更輕巧銳利、兵器種類款式更多
春秋初期,將士主要來自_____階層。
貴族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主要兵種
春秋:戰車為主,步兵為輔
戰國:步兵,騎兵
___、___、___三位晉國的卿大夫,分封了晉國的土地,史稱__________
韓;趙;魏;三家分晉
春秋戰國時期,多國為求_______,紛紛推行改革。
富國強兵
戰國中期,秦孝公任用______,推行變法
商鞅
儒家學說的主張
「施行仁政」、「用禮規範人的言行」
道家的代表人物
老子、莊子
秦國統一天下的原因
秦國君主重用客卿、秦國具有地理優勢、六國未能一致抗秦
三公九卿 & 他們的職責
丞相:處理政務
太尉:掌管軍事
御史大夫:監察百官
九卿:皇室 & 政府事務
秦朝修建長城以抵禦_______的入侵
匈奴
秦始皇下令民間除了以下哪些書籍外,其餘一律焚毀
醫藥著作、占卜用書、秦國史書、耕種用書
戰國時,六國曾用_______的「 」策略,結盟抗秦
蘇秦;合縱
秦國於是用_______的「_______」策略,勸誘各國分別與秦修好,破壞六國的合作。
張儀;連橫
戰國後期,秦昭王以_______的「________」的政策,跟距離秦國較遠的_________交好,而攻打附近的_____、_____等。
范雎;遠交近攻;齊國和楚國;韓國;魏國
秦朝時,香港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由_______郡______縣管治。
南海;番禺
秦始皇開通靈渠,促進______地方的發展
嶺南
秦始皇死後,朝中大權由下列哪一位人物把持
趙高
劉邦入咸陽後,曾經作出以下哪些行為
廢秦苛法,約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秦王______殺死趙高,出城向______投降,秦朝滅亡
子嬰;劉邦
項羽在哪裡自刎
烏江
漢初推行「無為而治」的背景
鑑於秦朝因苛政而速亡,加上當時社會殘破,民生困苦
漢武帝採用了哪一種政策治國,這是誰提出的觀點?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
漢初(文景二帝)朝廷對匈奴實行了_______政策。
和親
「無為而治」是什麼意思?
政府簡化政令、刑律,減少建設,讓人民安然度日,社會繁榮。
漢武帝派________出使西域,開拓了________
張騫;絲綢之路
漢文帝和漢景帝是社會繁榮,創造了「________」的盛世
文景之治
五經
《詩》《書》《禮》《易》《春秋》
傳疑時代
大多是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缺乏同時代的文字記載和文物佐證,難以確定是真實可信的歷史
西周末年,幽王寵愛妃子_____,廢______和太子_____,激怒了申后父親_____,他勾結______,率兵入侵_____
褒姒;申后;宜臼;申侯;犬戎;鎬京
商朝滅亡的原因
因為商紂王荒淫無度,興建華麗宮殿,並用炮烙等酷刑殘害忠臣和百姓,導致人民怨憤,諸侯反叛。西方周族的姬發乘機號召諸侯,起兵伐紂。結果,紂王兵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禮樂制度
規定各級貴族在祭祀、婚姻等活動中,須按其等級,採用既定的禮制儀式,藉此維持貴族之間的尊卑關係和封建秩序。
三家分晉在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三家分晉標誌中國由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春秋後期,韓、趙、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晉國,建立了韓、趙、魏三個新國家,其後周天子更正式冊封他們為諸侯,反映周室也不尊重禮法綱紀。自此,天下都不尊重禮法,只求以武力爭雄,中國進入各國混戰的時期。
戰國時期,有些國家的貴族若無___,不可繼承____
軍功;爵位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方面,如何促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雄,各國統治者為求富強,競相招攬人才。士人於是紛紛著書立說,並四出游說統治者,促使學術思想發達,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方面,如何促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頻繁,令不少貴族淪為平民。一些沒落的貴族在民間講學,促使教育日漸普及,平民知識分子因而興起。他們對治國等問題提出不同見解,形成多個學術派別,促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方面,如何促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繁榮,貴族養士成風,令士人能專注於學術研究。此外,交通發達,大都市相繼興起,方便士人周遊列國,匯聚一起,進行思想、文化交流,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較著名的有「九流十家」。下列哪一家不入「九流」之列?
小說家
秦始皇派兵北伐____,又南征____,並在南北地區_______,使全國的______進一步擴大。
匈奴;百越;廣置郡縣;版圖
秦朝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和度量衡,如何有助維繫全國的一統局面?
秦朝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和度量衡等法度文物,不但方便了中央政令通行全國,強化對地方的統治;而且促進了全國人民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有利維繫全國的一統局面。
為何後世多以「暴秦」來形容秦朝的統治?
嚴刑峻法:秦朝以焚書坑儒等高壓手段治國。另外,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國,實行嚴苛的法律,人民稍犯小錯,便受重罰。秦朝還實行連坐法,一人犯罪,會株連到別人。
濫用民力:秦始皇徵調大批民伕,修長城、開靈渠、築宮殿、南征北伐等。此外,朝廷為了應付巨大的開支,更向百姓徵收重稅。
秦末,________率先_____起事,引發各地民眾紛紛反秦。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力最高)
陳勝和吳廣;揭竿;大規模民變;項羽;劉邦
項羽在_______之戰中被劉邦打敗,在______自刎而死。歷時四年多的「________」結束,劉邦統一天下。
垓下;烏江;楚漢相爭
秦朝以______手段治國,又_______,令_________,力役大增,最終激起民眾反
抗。
高壓;大興土木;稅收加重
項羽在______大敗秦兵
鉅鹿
大量勞動力被徵召勞役或入伍,對秦代的社會經濟有何影響?
秦代的各項工程和措施,均須動用龐大的人力和物力,這使大量的勞動力脫離生產,耕地缺乏人力耕種,社會經濟遭受嚴重的破壞。
漢武帝時,各地方政府可______人才,向朝廷_____。
查舉;保薦
仰韶文化也被稱為「______」
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的人以什麼維生?
農業,畜牧
三時代系統
石器時代 –> 青銅器時代 –> 鐵器時代
良渚文化的人學會了
產玉器,養蠶抽絲,紡織技術
新石器文化遺址
黃河、長江、珠江、遼河
皇帝在___打敗炎帝,又在____打敗______
阪泉;涿鹿;蚩尤
為何炎黃部落被稱為「華夏民族」?
因為皇帝帶領族人定居在華山夏水一帶,而華夏也有文明的意思
商湯重用人才_____
伊尹
商朝君主_____把首都遷至____,原因是那裏________
盤庚;殷;土地肥沃,有利農耕
夏朝亡國原因
夏朝的末代君主夏桀沈迷玩樂,建造華麗宮殿,勞役百姓,殘害忠良,令百姓產生反叛之心。東方的諸侯湯起兵打敗了桀,夏朝滅亡。
周平王(宜臼)將國都從____遷至_____
鎬京;洛邑
封建制度第二次分封(周公),分別分封給誰,又有什麼目的?
周公弟康叔:分封在殷,為了監視商
紂王兄長微子啟:分封在殷,為了安撫商人反抗情緒
宗室和功臣:為了拱衛中央,防範叛亂
周武王實行封建制度,分別分封給誰,又有什麼目的?
三監:分封在殷附近,為了監視商
紂王之子武庚:分封在殷,為了安撫商人反抗情緒
宗室和功臣:為了保衛周室,屏藩王室
宗法制度
規定天子和各級貴族的權位
封建制度內容
天子:方一千里,六軍,六卿
公、侯:方一百里,三軍,三卿
伯:方七十里,二軍,三卿
子、男:方五十里,一軍,二卿
封建制度作用
鞏固統治、擴展勢力、民族融合
封建制度如何鞏固統治
通過分封諸侯,屏藩王室,又藉著宗法、禮樂等輔行制度,加強周室與諸侯的聯繫,並建立階級分明的社會,使各階層的人各安其分
周朝,天子會定期_______,諸侯則要定期______,____________,並在有需要時隨天子____________。
巡視封國;朝見天子;交納貢品;出征或出兵保衛王室
遷都洛邑的結果
王畿縮小,軍事實力減弱,經濟大不如前
平王有________,東遷時___________,讓天子______,失去________
弒父嫌疑;依賴諸侯護送;威望下降;諸侯尊重
在封建制度下,諸侯在封國內享有________,讓部分國家_________。周室衰弱,天子_________
自主權;日益強大;無力約束諸侯
周室衰弱諸侯,各階層,邊疆民族
諸侯:僭越禮制,乘機擴張勢力,發動兼併戰爭
各階層:不再安守本分(篡弒,兼併禍亂經常發生)
邊疆民族:乘機侵入中原
周朝衰落時,霸主以「______」為口號
尊王攘夷
商鞅變法的軍事措施
獎勵軍功:爵位,田宅,鼓勵人民殺敵
商鞅變法的政治措施
推行縣制:君主派官員管制,貴族的力量受限制
取消世襲爵位:沒有軍功不可繼承爵位
商鞅變法的經濟措施
土地私有制:鼓勵人民耕種
鼓勵耕織,開墾農田,減少徭役(人民信服君主)
統一度量衡:買賣方便
商鞅變法的社會措施
編定戶籍:(五家:伍,十家:什)增加稅收
編定連坐法:犯罪率下降,人民互相監督
秦朝的統一(天時地利人和)
地理:
黃河土地肥沃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不參與東方混戰:國立累積
人才:
不問出身國籍
民心:
人民渴望和平
認為政權統一,有利於各地通商
四家主要學派
儒,墨,道,法
百家爭鳴
各學派獨立闡述各自學術思想,學派互相辯論
秦統一後郡縣制
全國分為36郡
度、量、衡
長度、重量、容量
秦統一文化的措施 & 影響
統一文字:李斯制定小篆
簡化筆劃:隸書
嵌制思想:焚書坑儒(除醫、占卜、種植、秦史書)
有利文化物資交流
遺失重要典籍
秦統一貨幣
上幣——黃金(鎰);下幣——銅錢(半兩錢)
有利經濟交易
秦國統一政治的影響
後世政治的藍本;中央集權;令百姓不滿
秦國統一軍事的措施 & 影響
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派兵鎮守五嶺(開發嶺南)
修建長城:燕,趙,秦城牆連接為長城
奠定中國版圖
香港納入版圖
勞役百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秦始皇在_____病死,兒子_______即位,是為秦二世。秦二世________________。宦官______干政弄權,導致_________。
沙兵;胡亥;昏庸殘暴,只顧玩樂;趙高;政治敗壞
項羽進入咸陽
殺子嬰,燒毀秦宮室,令民眾不滿
劉邦向項羽_____。項羽自稱________,封劉邦為_____
臣服;西楚霸王;漢王
劉邦_____,突襲楚軍。劉邦於_______打敗項羽.
毀約;垓下
劉邦建立漢朝,是為________,定都_______(今西安)史稱______
漢高祖;長安;西漢
漢高祖劉邦採取「_______」的政策,其後的_____,________沿用相同政策,讓社會的____逐漸恢復過來
無為而治;惠帝;呂后;經濟
文帝和景帝在位時,進一步________、______,又提倡______,鼓勵________,使百姓______,社會經濟______。
減輕賦稅;徭役;節儉;耕織;安居樂業;日益繁榮
漢景帝死後,_____即位
武帝
儒家提倡 & 好處
儒家提倡仁義忠孝、尊君等思想,有助加強中央集權,維繫國家統一
獨尊儒術
以儒家思想為治國思想(主張施行仁政,用禮規範人的言行)
武帝透過_____和_______,選拔_________為官,建立起「________」
太學;察舉制;儒生文士;士人政府
教五經的老師
五經博士
博士弟子員
武帝選拔各地優秀青年,到太學隨博士學習儒家經典。弟子每年考試一次,按成績優次,委任為中央或地方官員
郡國長官每年需舉薦______、______到中央任官,稱為_____。朝廷又不定期______有才能、______的人為官,以提升_______
孝子;廉吏;查舉;徵召;德行;官員素質
武帝即位後,多次派_____、_______率兵北伐匈奴,解除了匈奴對漢朝的_____,同時______了漢朝的______
衛青;霍去病;威脅;擴大;版圖
武帝武功——開闊疆土措施 & 好處
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展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繫
派兵擊敗西域國家:使他們入貢稱臣
征伐朝鮮、南越、西南地區的邊族,在當地設置郡縣:擴張漢朝疆域
漢武帝施政對國力的影響
鞏固統治
開放仕途,建立士人政府:有利於朝廷吸納人才,有助鞏固政權
版圖擴張
驅逐匈奴,取得河西走廊:解除匈奴威脅
開拓疆土:版圖擴張
通使西域,打開中西交往的通道:讓漢朝聲名遠播
虛耗國力
多次對外用兵,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國庫空虛,人口減少,經濟生產也大受影響
為了應付軍費開支,增加稅收:百姓負擔加重,生命日困,民怨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