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一级产业 Flashcards
1
Q
第一级产业包括什么?( 5 )
A
- 农业
- 矿业
- 渔业
- 林业
5.畜牧业
2
Q
农业的自然投入( 4 )
A
- 日照
- 降雨
- 地形
- 土壤
3
Q
农业的人文投入 ( 6 )
A
- 劳力
- 技术
- 运输
- 市场
- 政策
- 资本
4
Q
农业又分成什么?
A
- 传统农业活动
- 商业性农业活动
5
Q
广义的农业包括什么?( 3 )
A
- 林业
- 渔业
- 畜牧业
5
Q
采集的分布( 3 )
A
- 低纬雨林区
- 沙漠
- 北半球高纬区
5
Q
传统的农业活动有那些?
A
- 采集
- 游耕 ( 火耕或迁移农业 )
- 游牧
- 稻作农业
5
Q
游牧的分布 ( 3 )
A
- 沙漠边缘
- 山地
- 高纬地
5
Q
放牧业的分布
A
- 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
- 地广人稀的大草原
5
Q
游耕的分布( 2 )
A
- 热带雨林低地
- 丘陵或边缘的草原区
5
Q
稻作农业的分布
A
亚洲季风区
5
Q
放牧业的经营特色 ( 6 )
A
- 生产规模大
- 定居圈养,以圈牧方式圈养牲畜
- 粗放式经营
- 牲畜种类单纯( 肉牛 / 绵羊 )
- 专业化程度高
- 饲料主要取自天然草原
5
Q
什么是放牧业?
A
- 大规模商品化畜牧的农业活动
5
Q
商业性农业活动有哪些?( 5 )
A
- 放牧业
- 商业性谷物农业
- 混合农业
- 乳农业
- 热带栽培业
5
Q
商业性谷物农业的分布 ( 3 )
A
- 人口密度低
- 地势平坦
- 土壤肥沃地区
6
Q
商业性谷物农业的经营特征( 5 )
A
- 土地面积大
- 高度机械化(大量资金和高技术投入)
- 粗放式经营,劳力投入少
- 总产量庞大
- 大量资金,技术的支持
6
Q
混合农业的经营特色( 3 )
A
- 集约度仅次于乳农业
- 栽培的作物以饲料为主
- 作物(小麦、玉米、牧草)
和牲畜(牛、羊)是收入来源
6
Q
混合农业的分布( 2 )
A
- 地形平坦
- 雨量适中地区
6
Q
什么是商业性谷物农业?
A
- 以种植为主的市场指向农业 ( 小麦 , 玉米 )
6
Q
什么是乳农业?
A
- 以畜牧为主的市场指向农业,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新鲜乳制品需求大增而发展的农业活动
6
Q
混合农业包括了什么行业?
A
- 畜牧业
- 作物种植
6
Q
我国热带栽培业面对的难题( 3 )
A
- 市场竞争
- 劳力短缺和成本增加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
Q
什么是热带栽培业?
A
- 在热带地区以企业化方式大规模栽培单一
经济作物,经初步加工后,通往国际市场
销售
6
Q
热带栽培业的经营特色( 6 )
A
- 作物单一且集约
- 企业化耕作和管理
- 产品在产区初步加工
- 专业化生产
- 大规模经营
- 劳力密集
6
乳农业的经营特色 ( 6 )
1. 农业规模小(圈养)
2. 生产牛乳为主
3. 集约式经营(人为投入多)
4. 出售牛乳换取现金
5. 精耕作业
6. 集乳圈越来越大
6
乳农业的分布( 2 )
1. 温和湿润的气候区
2. 地狭人稠的大城市
6
影响矿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2 )
1. 地质构造
- 分布不均
- 多分布在地壳深处,风蚀后便会露出
2. 矿物特性
- 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 一个地区的矿产开采完毕,当地矿业就会逐渐没落
6
热带栽培业对当地的影响( 3 )
1. 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2. 价格波动大
3. 环境污染和破坏
7
影响矿业发展的人文因素( 3 )
1. 交通地理区位
- 矿产笨重且数量庞大,因此矿区需要完善的交通设施,以方便输出矿产
2. 政府政策
- 政府对于国内矿业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例如:土地管理、劳工制度、税收和出口条例等,都会影响矿业的发展
3. 其他因素
- 科学技术、资金、矿产价格、军事冲突、国际垄断等
7
我国矿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 4 )
1. 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
- 矿业发展带动该地区周边的运输建设,如:铁道和公路建设,提供交通便利
2. 内陆市镇的兴起和没落
- 周围城市因矿业发展促成人口增加,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等的发展,造就了内陆市镇的兴起
- 当该地区的矿产开采完毕,当地矿业就会逐渐没落,因锡矿业而兴起的城镇也将走向没落
3. 废矿区的再利用
- 开采矿产留下来的废矿区,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可转为建筑用地或休闲造景之用
- 休闲造景、畜牧养殖之用
4. 环境生态的污染问题
- 开采和生产过程所排出的废气、污水和辐射废料,对空气和水源污染极大
7
寒带森林主要的林种
1. 软木针叶林
7
影响林业的发展因素( 4 )
1. 森林面积及树木种类
- 面积广大及树种单纯的针叶林,最利于伐木业
2. 森林的易达性
- 森林的易达性会影响它被利用的程度,包括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设施、地形及气候等
- 最理想的木材运输方式是水运,林区若有水道通过,可节省运费
3. 开采与经营方式
- 林业发达的国家多使用机械砍伐树木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注重伐木区的树木重植、实施森林保护措施,确保木材定量供应,以达永续经营
4. 市场需求
- 工业化国家对林木与纸浆的需求量大,往往成为较大的林木与纸浆输入国,带动林业发展
7
热带雨林主要的林种
1. 阔叶林
7
林业发展的挑战( 4 )
1. 林源枯竭
- 由于林业市场与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加,每年有许多森林遭到砍伐而消失,只留下一片荒地或次生林
2. 森林火灾
- 炎热的天气使明显干季的林区容易发生林火,森林大火造成林区缩减
3. 交通不便
- 林地多位于内陆地区,地势崎岖,若缺乏河道运输,必须兴建陆路运输系统,使伐木成本增加
4. 其他因素
- 森林杂木多
- 砍伐不易、砍伐工作危险性高
- 市场价格波动大、国际市场的竞争
- 环保意识抬头
7
写出世界主要渔场的名称,洋流名称 ( 5 )
1. 西北欧渔场
- 北大西洋缓流
- 加那利凉流
2. 北美东岸渔场
- 墨西哥缓流
- 拉布拉多寒流
3. 北美西岸渔场
- 阿拉斯加缓流
- 加利福尼亚凉流
4. 东亚渔场
- 黑潮缓流
- 亲潮寒流
5. 南美西岸渔场
- 秘鲁凉流
7
渔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 3 )
1. 大陆棚地形
- 大陆棚的浮游生物多,可吸引鱼群前来觅食,所以大陆沿岸的浅海区常形成渔场
2. 洋流流经
- 当寒暖流交汇时,海洋底部的矿物养料会到海洋上层,吸引了鱼群前来觅食
- 交汇处温度适宜,阳光可以直射海底,形成了适宜鱼类生存的的温度
3. 海岸线曲折
- 曲折的海岸利于建设海港,让渔船有停泊处
7
渔业发展的人文因素
1. 技术配合
- 渔船上若具备现代化的捕鱼工具如雷达、声纳、全球定位系统及冷藏设备等,会使渔获量大增,利于渔业发展
2. 广大的市场
- 世界人口增加,对蛋白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大渔场若接近人口稠密区,发展渔业有利可图
3. 劳力供应
- 捕鱼工作辛劳且危险性高,需在渔汛期捕捞足够渔产,否则收入不稳定,不易吸引年轻人从事渔业
4. 充足的资金
- 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渔港、码头及加工厂等,来经营大规模的商业性渔业
7
渔业的负面发展( 2 )
1. 渔源枯竭
- 不当的捕捞方式,如渔网孔目过小,虽能大量增加渔获量,但久而久之将导致渔源枯竭,部分鱼类将面临绝种
2. 影响生态系统
- 过度捕捞鱼类,会影响海洋的食物链
- 渔船所排放的垃圾与油渍,也都污染水源,破坏海洋生态
8
渔业的负面发展的解决方法( 2 )
1. 渔源枯竭
- 立法限制渔网孔目大小
- 设立禁渔区、禁渔期
2. 影响生态系统
- 各国政府设法加强管制
8
早期影响农业经营形态的重要因素
1. 运输成本
9
现代的农业区位因素( 4 )
1. 农业技术改良
- 引进新作物
- 改良品种
- 更新栽培法
- 使用农药
- 使用化肥
- 改善灌溉系统
- 进行土壤改良
2. 生产技术革新
- 保鲜技术
- 冷冻技术
- 冷藏运输技术
3. 运输革新
- 运输工具的进步
- 运输设备进步 (有冷藏设备等标准的货柜)
- 运输系统完善,克服天然障碍
- 交通网络发达,扩大市场
- 导航系统辅助运输
4. 自由贸易
- 区域贸易组织互惠互利
- 国际贸易组织保障利益
- 运输发达推动自由贸易
- 市场扩大,消费群增加
- 价格受到竞争,提升产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