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 問答 🐟 Flashcards

1
Q

魚與熊掌有甚麼共通點?文中以二者比喻甚麼?

A

古人認為「魚」與「熊掌」都是珍饈佳餚,當中以熊掌更為珍稀。文中以「魚與熊掌的取捨」來比喻「生與義的取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作者如何通過魚與熊掌說明道理?

A

作者以兩種看似同等但仍能分高下的事物來比喻「生」與「義」,讀者便能立即理解「生」與「義」看似同樣重要,但「義」比「生」更為重要。然後,作者進而假設兩者只能取其一,一般來說人會「捨魚而取熊掌」,亦即是會「捨生而取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魚我所欲也》中,「失其本心」的「本心」是指甚麼?孟子怎樣以「簞豆」與「萬鐘」的對比來突出人有否「失其本心」?試加以說明。

A

(1)「本心」:天生的善性/願意「捨生取義」之心 良知/善良的本性

(2) 人有否「失其本心」:孟子指出,如果他人施予「簞豆」時不合禮義,「過路之人」和「乞人」寧願餓死也不會接受,帶出禮義比生命還重要。但有些人卻「不辯禮義」,接受「萬鍾」俸祿,這是「見利忘義」。作者是以簞食與萬鍾的對比來說明禮義比生命重要,即使「萬鍾」可帶來名利,但也不應放棄較生命重要的禮義,否則便是「失其本心」。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孟子認為人皆有「是心」,為甚麼又要提出有人「失其本心」的例子呢?試綜合全文,說明孟子這樣寫的目的。

A

每人的本心都懂得禮義,只是有些人喪失了,只有賢者能存養本性。孟子旨在通過描述人是怎樣「失其本心」,關明人該如何保存「捨生取義」的「是心」。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有人認為孟子以「魚與熊掌」的抉擇來比喻「生與義」的抉擇並不貼切。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A

回意。魚是普通食物,熊掌是稀有佳餚,大多數人會在兩者中選擇珍貴的熊掌:
但「生和義」的價值差異便沒有這麽明確。
魚與熊掌只是食物,人們不必多作內心掙扎就能二選其一;但如要捨生取義,大部分人都會內心掙扎很久才能決定。由此可見「魚與態掌」的比喻把捨生取義說得太簡單,與現實不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論者認為:「孟子說理時層層推進,緊扣呼應。」試以《魚我所欲也》為例說明,並指出這種寫法的好處。

A

作者先以魚與熊掌的挑擇和正反論證來關述「捨生取義」的道德原則,是必堂的第一個層次:接着再以「靠食豆羹」、「萬鍾」的實例,用人的行為表現發固論點,是文章的第二個層次。兩個層次相互緊扣,論述層層檢衍,不償層次分明、也令文章跌宕起伏,增加氣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