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Flashcards
阳明病提纲
180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病反映于外的证候
182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太阳病汗出不彻及伤寒里热亢盛均可转属阳明
185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注释〗(1)汗出濈濈然:汗出连绵不断的样子。
辨阳明湿热发黄的原因和先兆
199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阳明实热内郁而心烦的证治
207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辨阳明病可攻与不可攻及大小承气汤的区别应用
208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辨谵语、郑声及谵语危候
210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阳明腑实证正虚邪实的证治及其预后
212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胃燥内实的证治
213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语止者,更莫复服。
三阳合病,邪热偏重于阳明的证治及治禁
219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注释〗(1)口不仁:口舌麻木,食不知味。(2)谵语:《金匮玉函经》“谵语”下有“甚”字。
阳明热证误治后的诸种变证及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
221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①,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②,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汤主之。
〖注释〗(1)愦愦: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感。(2)怵惕:恐惧的样子。
承221条论阳明热证误下后,胃热津气两伤的证治
222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承221条论阳明热证误下后阴伤水热互结的证治
223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柴胡证未罢的证治
22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阳明病柴胡证未罢的证治及服小柴胡汤后的作用机理
230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湿热郁蒸于里而致发黄的证治
236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汤主之。
阳明可攻和不可攻的证治
238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辨肠中燥屎内结之证
239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阳明中寒欲呕证治及其与上焦有热的鉴别
243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脾约证治
247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太阳病汗后转属阳明胃实的证治
248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注释〗(1)蒸蒸发热:形容里热炽盛,自内达外之貌。
调胃承气汤证的腹症
249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误治伤津因燥成实的证治
250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阳明急下存阴法之一
25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释〗(1)目中不了了:目睛昏暗无神,不清爽。(2)睛不和:目睛呆滞凝视,转动不灵活。
阳明急下存阴法之二
253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急下存阴法之三
254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腹满当下的证治
255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寒湿发黄的病机、主证、治法及禁忌
259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湿热发黄的证治
260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湿热郁蒸三焦发黄的证治
261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湿热郁蒸于里而致发黄的证治
262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