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四端 Flashcards

1
Q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斯)

A

於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乍)

A

突然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

A

若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A

人有這四種善性的開端,正如他(與生俱來)有四肢一樣。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

A

凡是具有這四種善性的開端的人,都應該知道並把它們擴充起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

不忍人之心—〉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A

因為有憐恤別人的心,進而 懂得憐恤百姓,所以施行仁政。

因為君主有憐恤百姓的心, 並施行仁政,百姓生活無憂,君主 受百姓愛戴,民心歸附,所以易於 管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孟子所說的「四端」指甚麼?試從本文中摘錄能解釋「四端」的語句, 並加以說明。

A

仁之端:惻隱之心
同情、憐憫別人 的心。

義之端:羞惡之心
對違禮感到羞恥 的心。

禮之端:辭讓之心
謙遜退讓 的心。

智之端:是非之心
判斷對錯 的心。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試就孟子所述的「四端」,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A

人們看到災難的發生,都會感到 悲傷,並向受災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體現了人的惻隱之心;人們在公眾 地方注意言行舉止,不妨礙他人,體現了羞惡之心;人們獲得獎項,卻 不獨攬功勞,把榮耀歸於所有協助的人,體現了辭讓之心;人們不去佔 別人便宜,不奪取別人的東西,體現了是非之心。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分析《論四端》的段落

A

孟子在文章開首即說明論點,指出治理好天下的根本因素在於 人所具有的憐憫體恤別人的心,第 2 段作者以 孺子將入於井為例證,以證明人人都有 怵惕惻隱之心當分析人們對此事的反 應時,孟子刻意排除了 與小孩父母攀結交情 、要在鄉里朋友間博取名譽 、厭惡那不救人的污名三個原因,是為了強調 惻隱之心出於人的本性進而提出人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四種善端。第 3 段孟子把四端比喻為 人的四肢旨在進一步論述四端是 人與生俱來的本質並暗諷那些誘導君主不行仁政的人,是在損害國君。最後孟子分別從正面角度,提出要治理好國家 並不難,只要 發揚擴充人本有的善端就能成功;以及從反面的角度說明若 不能擴充善端,那就連 供養父母都力有不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本體 喻體 喻意 作用

A

治理天下

在掌上運轉圓球

十分容易

把抽象的事 理具體化, 使形象生 動,容易明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本體 喻體 喻意 作用

A

四端的擴充

火焰剛剛燃起,泉水剛剛流出

終必壯大, 產生巨大作用。

把抽象的事 理具體化, 使形象生 動,容易明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孟子文章以詞鋒銳利、氣勢磅礡著稱。根據本文內容,以下哪些項目能體現

這種特色?

A

運用大量判斷句突顯鮮明立場。

運用排比句令論述一氣呵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