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三 科舉制與人才消長 Flashcards
商代、西周時期實行世官制,____世襲官位,平民無任官權。春秋戰國時期廢除世官制,諸侯競相吸納有才幹的平民任官。
貴族
薦舉制始於漢代的察舉制,即以____爲標準,對人才予以考察,然後薦舉給皇帝任官。但因缺乏客觀評判標準,沽名釣譽、弄虛作假、權貴操縱等現象層出不窮。
德行
三國曹魏時期改行九品中正制,政府根據家世、德行、才能等標準,將人才定爲上、中、下三等九品,再授予官職。但後來,____成了唯一的品評標準,淪爲____政治特權的工具。
家世;士族
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煬帝時更創設____科。但隋代科舉制仍屬草創階段,唐代以後才漸趨完備。
進士
科舉考選客觀開放:科舉制度公平、開放,無論高門或寒門子弟均可透過考試入仕爲官;考試內容主要是____經義,評選標準客觀劃一,讓統治者易於識別人才,確保官員質素。
儒家
科舉鞏固皇權:選士制度不再由門閥士族把持,____權力收歸中央政府,有利鞏固統治;科舉制向社會全體開放政權,增加了社會對王朝的向心力。
用人
科舉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科舉只問____,不問____,允許社會底層向上流動,安穩民心。如明、清科舉及第的進士中,約有一半是寒門出身,祖上三代沒有功名。
才幹;出身
科舉確立近代文官考試制度:公元9至11世紀,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均仿效中國設立科舉制度選官;16-17世紀時,科舉制傳入西方,促使歐美各國在19世紀先後確立文官考試制度。科舉被譽爲中國的「__________」。
第五大發明
【唐】唐代科舉分爲「____」與「____」兩類,前者每年舉行,後者則無固定試期。
常科;制科
【唐】常科考生分爲「生徒」和「鄉貢」兩種,前者是____出身的學生;後者是「懷牒自舉」並通過地方州、縣初試的____子弟。
官學;寒門
【唐】唐代在全國設立官學,如中央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地方有州學、縣學等。學生肄業後可獲保舉至京師應考省試,稱爲____。
生徒
【唐】沒有能力進學的寒門子弟,亦可「________」,向州、縣報考科舉,通過初試後可獲保舉至京師應考省試,稱爲____。
懷牒自舉;鄉貢
【唐】制科不定期舉行,完全按照____的臨時需要而親自策問,藉以選拔特定人才,對考生的應試資格沒有嚴格規限。
皇帝
【唐】生徒和鄉貢兩類考生來到京師後,先後參加____和____。
省試;覆試
【唐】____由禮部主持,故又稱爲「禮部試」,一般在春季舉行,即正月考試,二月發榜。
省試
【唐】士子通過禮部省試後,只是代表有了「____」,具備出仕資格,但未可授官;此後他們還須通過吏部____,合格後才獲授予官職。
出身;覆試
【唐】吏部覆試的銓選標準有四,分別是?
身、言、書、判
【唐】士子一旦通過覆試,便可脫去平民的粗布衣服,換上官服,即所謂「____」,代表不再是百姓,正式步入仕途。
釋褐
【唐】唐代常科的科目繁多,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六科,當中以____和____兩科最受重視。
明經;進士
【唐】唐代科舉取錄名額甚少。每年約一千至數千人應考,但平均不過____人被取錄。如進士科每百人中取錄一、二人,明經科每十人中取錄一、二人。
三十
【唐】唐代科場考規相對寬鬆,各種舞弊情形屢見不鮮。尤以________的問題最爲嚴重,故當時有「入試非正身,十有三四」的説法。
冒名頂替
【唐】唐室在省試以外加設吏部____,考核士子是否具備身、言、書、判四項爲官的必要條件,通過後方能釋褐入仕。其選官嚴格,可謂「文學政事求備一人」。
覆試
【唐】唐代明經科只重視背誦經書,取錄人數亦較多,故漸為時人輕視;進士科除經義外,還考核____、____,難度頗高,加上出身進士者往往能出任顯要職位,故時人大多熱衷考取進士。
詩賦;策問
【唐】唐代士子非入仕坦途,及第後獲授的官職遠較後代卑微。如____科及第者只獲授八品官職,____科則九品。
明經;進士
【唐】唐代科舉考試中,流行著投「____」、納「____」的風氣。
行卷;省卷
【唐】所謂____,是指考生在省試前,將自己的佳作抄錄整齊,請達官顯宦品評推薦,以引起考官注目;省卷同上,惟作品呈送對象是____,而非達官貴人。
行卷;禮部
【唐】____與____使得考生在開考前已取得名聲和地位,一旦臨場失準,亦有望獲得取錄。
行卷;省卷
【唐】考官評定試卷時,亦會參考社會先達名流對考生的意見,稱爲「____」。
通榜
【唐】「人才消長」是指人才興衰的變化:既可指人才在____上的增減,亦可代表人才在____上的提升或下降。
數量;質素
【唐】唐代科舉科目繁多,有學術色彩濃厚的,也有專門、實用的,其中以____科得人最盛,名臣輩出。可見唐代科舉有助吸納大量政治人才。
進士
【唐】中唐以後,接近九成以上的宰相均出身於進士科。試舉例印證。
張柬之、宋璟、張九齡(等)
【唐】唐代科舉要求嚴格,以保障官員質素。未能通過覆試而又希望入仕當官的士子,須到地方政府充任____,熟習吏事和通曉民情,表現良好者可獲任官的機會。
幕僚
【唐】著名文學家____出身進士科,但他連續三次無法通過吏部釋褐試,他便在宣武節度使董晉手下充任幕僚數年,終獲董晉薦舉,當上中書省校書郎。
韓愈
【唐】唐代文風大盛。科舉特重進士科,而進士科又以____取士,促成唐代詩風的興盛;吏部____其中一個銓選標準是書法優美,故令大量書法作品出現,流傳後世。
詩賦;覆試
【唐】允許寒門子弟________,打擊了魏晉以來門第壟斷政壇的局面。惟其對門第的打擊有限,考慮到經濟能力問題,門第在____一途上仍佔優勢。
懷牒自舉;生徒
【唐】門第處於上層社會,財雄勢大,較易結納先達名流,向他們投獻____。故唐代科舉長期被權貴把持,妨礙人才選拔和社會階級流動。
行卷
【唐】進士科以詩賦取士,較少過問士人的道德,令士人變得輕道義、寡廉恥。他們高中後,大多奢侈浪漫,盡情享樂。試舉例説明?
唐代詩人杜牧,好納妾,生活奢靡。
【唐】由於權門品評可影響考官的取錄決定,士子不惜卑躬屈膝、奔走後門、奉獻大量金錢求見________,以便投獻行卷,令士風日下,且影響官僚質素。
達官顯貴
【唐】唐代科舉中,____是指主考官員,____是指及第士子,兩者存在特殊關係。
座主;門生
【唐】門生為報答座主提携之恩,便在政治上結成大小派系,互相援引和打擊異己,形成____;士族子弟多應考明經,寒門子弟多應考進士,其出身不同,政見各異,結果釀成了「________」。
黨爭;牛李黨爭
【唐】士族子弟多應考____,寒門子弟多應考____,其出身不同,政見各異,結果釀成了________。期間兩黨官員只顧互相傾軋,無心理政,不少官員受到牽連、被貶謫,可見黨爭虛耗人才。
明經;進士;牛李黨爭
【唐】唐代科舉取錄者甚少,不少人才如孟浩然、杜甫、賈島等多次應考,均無法登第。他們多在失意中隱居,或是投靠____充當幕僚(如李振),甚至走上造反的路(如____)。
藩鎮;黃巢
【宋】宋代科舉廢除了生徒之法,只以貢舉(即唐代____)、制舉兩種途徑取士。
鄉貢
【宋】貢舉屬於____,由禮部主持,最初每年一試,至英宗時才定制為__年一試。
常科;三
【宋】在貢舉中,士子須通過____、____、____三場考試,方可獲授官職。
州試;省試;殿試
【宋】制舉又稱____,由皇帝臨時下詔舉行,不設固定期限。
特科
【宋】士子經過州、縣保送至考試官(由州通判出任),於中秋前後參加州試,稱爲「____」。州試合格者稱爲「____」。
秋試;貢士
【宋】貢士前赴京師,參加次年春季(於正月或二月舉行)的省試,合格者稱爲「____」。
進士
【宋】進士須在省試後的兩個月內參加殿試,讓皇帝親自策問。殿試只用作決定名次,並不____考生。
黜落
【宋】貢舉科目繁多,以進士科得人最盛。進士科兼試帖經、墨義、詩賦、策論。熙寧變法期間,王安石變法罷諸科,獨留進士科,專試____、____。
經義;策論
【宋】熙寧變法時,王安石改革進士科,罷考____,專試策論,又把帖經、墨義改爲____,著重説明經書義理,抒發己見,不重背誦,提高了進士科的實用性。
詩賦;經義
【宋】熙寧變法失敗後,舊黨採取折衷辦法,分進士科為________科及________科,成爲定制。
經義進士;詩賦進士
【宋】王安石創設「____法」輔行科舉制,將太學分爲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其中外舍二千人,內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三舍
【宋】在三舍法中,士子經地方考選合格後可入讀外舍。外舍每年舉行____,優等生升讀內舍;內舍每兩年舉行____,優等生升讀上舍;上舍每年舉行春、秋二季考試,優等生直接____,中等的則豁免省試,直接應考殿試。
公試;舍試;授官
【宋】宋代禮待士人,科舉取錄名額頗多,每試取錄達數百人。兩宋共開科118次,取錄士子達____人以上。
兩萬
【宋】宋代廢除唐代____、____,禁止達官顯貴請托,考官只能以士子的考試表現作爲取錄與否的標準。
行卷;通榜
【宋】糊名又稱____,是將考卷上的考生個人資料糊上,以防止考官在閲卷時徇私。
彌封
【宋】謄錄是指朝廷命人將考生的試卷重新抄錄,專供考官評閲,以免考官認出考生的____,造成評卷不公。
筆跡
【宋】所謂____,對考生而言,入考場後即封鎖貢院之門,以防作弊;對考官而言,考試期間考官不能離開貢院和外界接觸,杜絕舞弊。
鎖院
【宋】宋代各級考試實行內外簾分工:(內簾官 / 外簾官)負責考試組織工作,(內簾官 / 外簾官)負責試卷評閲工作。他們不得隨意接觸,以免串通舞弊。
外簾官;內簾官
【宋】地方薦舉貢士上京前,必須先核實其身份,並確保其品行可靠,以防止________。
冒名頂替
【宋】宋代對赴京參考省試的貢士實行________制,把十個同區的貢士結爲一保,若其中一人在科場中品行不端,違反考規,不但其人受嚴厲處分,同保的九人亦受牽連,不得再參加科舉考試。
互保連坐
【宋】除殿試外,所有與各級科舉考試有關的官僚子弟、親屬、門客參加科舉時,須另派主考官及另設考場,稱爲____。
別試
【宋】若現任官員報考科舉,須另設考場,稱爲____試,防止他們憑藉權力作弊。
鎖廳
【宋】宋代爲識別真才,建立一套嚴密、完備的防弊體制,以致當時不少大臣的子孫未能中舉任官,社會上開始流行「__________」的諺語。
富不過三代
【宋】宋代確立____,廢除吏部覆試,以示皇帝握有國家選士大權,所有及第者均爲「____門生」,從而杜絕座主提拔門生、權門請托所衍生的裙帶關係。
殿試;天子
【宋】宋代的中舉者有等第之別,如第一、二等稱爲「__________」,第三、四等稱爲「__________」,第五等稱「__________」。
賜進士及第;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