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Flashcards
解释:经济新常态
从追求GDP总量 → 追求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转变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
- 速度换挡: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
- 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a. 产业以三产为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b. 经济增长以消费为主
c. 投资以技术为主
d. 出口高以附加值产品为主 - 动力转换:要素驱动 → 创新驱动(实施供给侧改革,消化过剩产能)
发展不平衡(定义)
指中国在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出现不协调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工业化(定义)
指传统农业、牧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国有企业改革(定义)
-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混合经济(定义)
指经济活动遵守市场规律,同时受到政府的干预。
经济可持续发展(定义)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可持续增长(定义)
可持续增长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方面。
扩大内需(定义)
指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市场竞争(定义)
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定义)
指某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的投资项目。
经济发展(定义)
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还发生其质的变化,即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以及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服务业发展(例子)
2013年服务业总产值和增速开始超过工业部门,目前GDP占比已超过50%。
出口导向经济的正面影响
- 开拓国际市场,有效利用本地生产资源
- 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 有利于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化,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 吸引外国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 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培养高素质劳动力
出口导向模式面临的挑战
- 贸易摩擦升温(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市场低迷
- 出口贸易市场过度集中,经济风险加大
- 中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
- 国内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例子)
第一产业7%,第二产业39%,第三产业54%。
2019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例子)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
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占比(例子)
投资增长18%
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20%
能源问题(定义)
分为能源供应问题与能源使用问题。
- 能源结构不平衡、先天条件逊色
- 能源分布不均
-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 能源(特别是油气)对外依存度高,能源风险加大
- 替代能源发展不足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2014年被习近平提出
能源消费革命:将节能、勤俭的消费观贯穿社会各个阶层
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绿色低碳为主导方针
供给革命(结构):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立多元化供应体系
体制革命: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体系,让市场决定能源价格,转变政府的监管模式
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能源开源(例子)
国际合作:
- 原先,中国50%的石油从中东进口。
- 2019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成员国已达30余个。
- 中俄签署石油、天然气合作协议,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4600万吨石油。
供给革命:
- 可再生能源产能的最大投资国。
- 缺陷:新能源技术仍未达到产业规模,要占能源总消费的1%,开发周期要至少25年左右。
能源节流(例子)
- 近几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呈现稳降的趋势。
不算事节流但是还是好事:
- 2018年清洁能源消费总量同比提高1.3%,而煤炭消费下降1.4%。
经济污染的3个主要原因
- 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
a)GDP主义
b)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城镇化
- 工业化
环境污染的影响
- 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经济】
a)损害人力资本
b)增大发展成本
c)存在并积累着庞大的生态赤字 - 政治影响【政治】
a)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 威胁社会稳定
b)政府公信力削弱 - 环境公平危机社会稳定,造成群体性事件【社会】
- 环境威胁论损害国际形象【外交】
环境污染局限
- 中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2. 库兹涅茨理论:到了一定发展水平后,自然会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 出口导向不可持续(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市场低迷)
- 经济下滑 →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 粗放式发展模式阻碍可持续发展
- 人口红利消失
全球市场低迷(例子)
中国的出口增速从2010年的30%降到2019年的5%。
贸易保护主义(例子)
美国对中国进口的货物增加25%的惩罚性关税,严重影响了中国相关企业的利润和运营。
对比优势消失(例子)
2004年开始,农民工工资均以每年12%的速度上涨,2013年新疆上涨35%左右。
人口红利消失(例子)
中国劳动力人口在2011年为9.25亿人,随后逐年下降,2018年总劳动力人口总数为8.97亿人。
能源进口依赖度高(例子)
2019年中国从国际进口了5亿吨石油,同比增长了9.5%,占总消费量的72%。
扩大内需的挑战
- 消费能力不足
- 消费意愿不足
- 消费供给不足
消费能力不足(例子)(没钱花)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贫困老少边穷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差异整体较大。
中国人均GDP还不到9000美元。
消费意愿不足(例子)(有钱不敢花)
按照国际惯例,房价应该是收入的3-6倍以上,但中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超过6倍,深圳、上海的房价收入比甚至达到20倍或更高。
消费供给不足(有钱花不掉)
2011到2015年,中国境外旅游消费总额增长了214%,境外奢侈品消费上升近11倍。
扩大内需的建议
- 更加重视结构调整,不只是总需求扩张
-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绿色发展(定义+实践方式)
定义: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实践方式:循环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低碳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绿色发展的局限/挑战
- 对传统产业的高度依赖
- 新兴绿色产业内需疲软
- 资源价格与价值扭曲
- 绿色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政策扶持【政治】
推动绿色发展的建议
- 打破阻碍绿色经济发展的思想
a)环境与经济之间此消彼长的认识
b)绿色经济只有富裕国家才做得到 - 转变公共与私人部门的投资政策和奖励机制
- 狠抓绿色科技创新源头
绿色发展:如何转变投资政策和奖励机制(具体建议)
- 淘汰陈旧的补贴
- 提供新的激励机制,为更多绿色产品搭建平台
- 加强绿色经济的市场基础设施与市场化机制
- 实现政府绿色采购
绿色发展:如何抓住绿色科技创新源头(具体建议)
建议“无绿”同步推行:
1. 以企业机制建立绿色发展国际实验室,作为国际先进绿色技术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 组建“绿色发展母基金”,对全球先进的绿科技公司和股权进行并购
- 依托香港和内地的自贸区建立绿科技股权跨境交易平台
- 把绿科技作为可创板块的重点内容
- 在一些地区建设绿色科技落地和聚集发展的科技产业园
环境群体性事件年均增长率(例子)
环境群体性事件年均递增29%。
司法渠道解决环境纠纷比例(例子)
司法渠道解决环境纠纷比例不到1%
环境破坏成本不算在企业成本效益之内(例子)
2005-2012年前后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大连海岸油污染事故、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至今均未被追究环境公共利益的损失赔偿。
地表水遭污染(例子)
根据中国水利部2016年发布的报告,中国的地表水超过80%遭到农业和工业排放的严重污染,不宜作为饮用水。
2019年经济增长速度(例子)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转为中高速增长, 2019年经济增长为6.1%,是过去25年内增率最低的一年。
环境治理花费(例子)
中国每年需要花费3000亿资金投入在环境治理方面,才能使环境问题受到控制。
2019年”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例子)
2019年:
-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58%。
- 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31%。
也就是说,内需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贡献力。
环境污染导致经济损失(例子中)
研究显示,中国空气污染经济损失达1.4亿万亿美金,土壤污染导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
中国过剩产能(例子)
2015年,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67%,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状态,主要钢铁企业因此亏损近112亿元。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例子)
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救市计划”,通过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主要投入国企基建行业。
“三高一低”是什么?
“三高一低”指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解释)
宏观来看:
- 粗放型到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
- 从出口导向至内需拉动。
需求端方面: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扩大内需。
供给端方面:推动绿色发展,实施创新/效率驱动发展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
微观:
- 将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
- 将产业结构的重心从第一、第二产业转为第二、第三产业。
煤炭消费占比(例子)
2018年煤炭消费占比高达58%。
石油对外依存度(例子)
201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
恩格尔系数的改变(例子)
在过去5年内,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4个百分点。
(定义)集约型发展模式
指的是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效应(例子)
云南省进行金融供给改革滞后,其生物医药等信心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实现快速增加, 2019年末的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多9亿元。
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例子)
据调查,城镇化每提高1%,就会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
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比例(预计例子)
中产阶级将于2030年占中国总人口70%。
中国能源运输危险+解决方法(例子)
问题:中国80%的原油进口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其不仅不受中国管制,也具有海盗猖獗的问题。
解决方案:中国正在开辟克拉运河的运输路线,将会允许船只绕开马六甲海峡。
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新技术(例子)
2017年,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都集中在东部地区。
区域差距扩大(例子)
2017年,中国劳动生产率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3.8倍,比2008年的2.5倍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