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Flashcards
出口导向型
利用国外资源与开扩国际市场,以生产出口产品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 在1995-2013年期间,外资和企业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30%,对中国就业的贡献率约29%。
— 贸易摩擦,外需疲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出口贸易市场过于集中
经济新常态
— 经济增长放缓。2020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5-6%。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后,增长率是2.5%。
— 必须实现”稳增长“, 以”调结构“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结构调整(从“量”到“质”)
宏观:
粗放型 — > 集约型
出口与投资驱动 —> 内需拉动
要素驱动 —> 创新驱动
微观: 劳动密集型 — >技术/知识 第二产业为主 —> 第三产业 重化工业 —> 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 生活必需品消费 —> 非生活必须品消费
创新驱动
- 1995年以来,中国在研发的投入每年增加19%
- 2014年,李克强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 2012年,政府带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供给效率
— 减少资源浪费,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经济增长方式
狭义指GDP增长方式,广义指社会财富的增加
经济增长战略
(三驾马车)
- 出口导向型
— 工业化
- 投资驱动型
— 需要银行贷款,加大金融风险
— 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周长期,地方政府债务高
— 环境恶化 (2019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将达2.5万亿元)
国企改革
- 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
- 提高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淘汰“僵尸企业”
- 实现了产权多样化:90%的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制
- 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
- 政府通过”有形的手”对市场进行过度的干预
市场化改革
- 理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2. 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城镇化 (土地+人)
“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截止2019年,城镇化率为60%。但是,中国的实际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
— 拉动投资需求,扩大消费需求
城镇化每提高1%,就会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
能源问题
指其在开发,利用,消费能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 2017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 短缺导致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 65%依然以高污染的煤炭为主
— 2019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2% - 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
— 中国现有的能源利用率比欧美低了20% - 分布不合理
必须开源节流(绿色发展)
能源安全
实现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须的能源保障的一种状态
(供应+使用安全)
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
- 2018年的基尼系数是0.48
- 1978年,邓小平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
- 上海与贵州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至少有50年的差距(处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
- 2012年至2018年,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82%
绿色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形式
- 循环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低碳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
中等收入陷阱
要从一个发展中国中国家晋升为一个“发达经济体”而需要跨越的陷阱
— 经济结构转型
投资驱动
- 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救市计划”
-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制造了就业就会
- 过去40年的GDP贡献率平均值为38%
工业化
是指一个国家的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家生产总值的占比不断上升,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
- 从1978到现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速个别是4%,10%和10%
- 从1978到1995年,制造业提供了4400多万个就业岗位
- 中国在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到过
- 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是24.5%
— 环境污染+区域发展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融合互动发展)
- 2000年西部大开发
- 2017年,习近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
扩大内需
- 2020年,政府带头启动“两新一重”来扩大内需
2. 2019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89%
国有企业
- 2019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万亿元,同比增长5.6%
2. 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治金等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绿色发展成效+挑战
- 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新机遇:绿色消费理念
- 技术层面(开发与储备不足):2017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1.6%,仍不足2015年发达国家的66%
- 制度层面: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 “GDP”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