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Flashcards
最早小儿医
扁鹊
- 儿科现存最早专著:提出的小儿为XXX观点。
《颅囟经》
提出的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
儿科之圣”
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贡献
① 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② 重视望诊:对“面上证”、“目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描述 ③ 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 ④ 论治法,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又主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功不伤正。 ⑤ 善于化裁古方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兒生理病理特點:
「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最早提出燒灼法斷臍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
《幼幼新书》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刘昉
万全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
万全贡献︰
① 倡导“育婴四法”:预养、胎养、蓐养、鞠养; ② 三有余四不足; ③ 善于小儿推拿; ④ 用药注重保护胃气; ⑤ 小儿发病三因论; ⑥ 对急惊风转归的认识
陈复正《幼幼集成》
指纹诊法:将虎口脉纹辩证概括为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吴瑭:
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人痘接种法
明代
古代四大症
麻(疹)、痘(天花)、驚(風)、疳(證)
小兒年齡分期
1. 胎儿期:男女生殖之精相合受孕,直至分娩断脐(40周)。 围生期:胎龄满28周—出生后7天。 2. 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满28天。 3.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一周岁。 4. 幼儿期:1-3岁。 5. 学龄前期(幼童期):3-7岁。 6. 学龄期7周岁-青春期来临(女12,男13)。 7. 青春期:女11-12至17-18;男13-14至18-20
体重
(1) <6个月 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X月龄
(2) 7-12个月 体重kg=7+0.5 X(月龄-6)
(3) 1岁以上 体重kg=8+2 X年龄
身高(长)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出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2岁至青春期平均每年增长7cm。
公式推算2岁至12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0+ 7 X年龄
囟门
前囟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出生时已闭合
牙齿:乳牙:
4-10个月(平均6个月),出齐:2-2.5岁
運動發育順序:
由上到下、由粗到細、由不協調到協調進展
生理及病因病理特點(重點)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露、易趋康复
如何理解清代吴鞠通“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字义: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臻成熟。
含义:从阴阳学说,说明小儿无论在形體方面还是生理功能上,都處於相對不足的狀態,都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生長發育,才能逐步趨向完善和成熟。
如何理解《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
字义:“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增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含义: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怎样认识肺脾肾不足生理病理特点?
答: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一方面小儿出生后肺脾肾三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另一方面,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所以相对小儿生长发育要求,经常会出现肺脾肾不足的特点。
– 肺主氣,司呼吸,小兒肺臟嬌嫩,表現為呼吸不勻、息數較促,或容易感冒、咳喘
– 脾主運化,小兒脾常不足,表現為運化力弱,攝入的食物要軟而易消化,飲食有常、有節,否則易出現食積、吐瀉
– 腎藏精、主水,小兒腎常虛,表現腎精未充,青春期前的女孩無「月事以時下」、男孩無「精氣溢瀉」,嬰幼兒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較弱等
– 心主血脈、主神明,小兒心氣未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現為脈數,易受驚嚇,思維及行為的約束能力較差;
– 肝主疏泄、主風,小兒肝氣未實、經筋剛柔未濟,表現為好動,易發驚惕、抽風等症
举例说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答:小兒病傳變迅速,主要表現在寒熱虛實的迅速轉化較成人突出,故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虛實是指小兒機體正氣的強弱與導致疾病的邪氣盛衰狀況。
– 小兒患病,病之初常見,邪氣呈盛勢的實證,但由於其正氣易傷而虛,可迅速出現正氣被損的虛證或虛實相兼之證。
– 如小兒不慎感受外邪而患感冒,可以迅速發展成為肺炎喘嗽,皆屬實證;若此時邪熱熾盛,正氣不支,可以產生正虛邪陷、心陽虛衰的虛證,或夾有氣滯血瘀的虛實夾雜證。
寒熱是指兩種不同性質的證候屬性。
– 由於小兒「稚陰未長」,故易見陰傷陽亢,表現為熱證;又由於小兒「稚陽未充」,故易見陽氣虛衰,表現為寒證。小兒的易寒易熱常常與易實易虛交錯出現,形成寒證、熱證迅速轉化或兼夾。
– 如小兒風寒外束的寒實證,易轉化為外寒內熱,甚至邪熱入里的實熱證;也易於轉變成陽氣虛衰的虛寒證,或陰傷內熱的虛熱證等。
望神色: 白色: 红色: 黄色: 青色: 黑色:
白色:主寒证、虚证 红色:主热(实热或虚热) 黄色:主脾虚、湿浊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黑色:主寒证、疼痛、瘀证、水饮证
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阖自如— 眼睑浮肿,— 眼睑开阖无力— 寐时眼睑张开而不闭— 上眼睑下垂不能提起—
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阖自如—肝肾气血充沛 眼睑浮肿,—水肿之象 眼睑开阖无力—元气虚惫 寐时眼睑张开而不闭—脾虚气弱之露睛 上眼睑下垂不能提起—气血两虚之睑废
两目呆滞,转动迟钝— 两目直视,瞪目不活— 白睛黄染— 目赤肿痛— 目眶凹陷,啼哭无泪—
两目呆滞,转动迟钝—肾精不足/惊风之先兆 两目直视,瞪目不活—肝风内动 白睛黄染—黄疸 目赤肿痛—风热上攻 目眶凹陷,啼哭无泪—阴津大伤
鼻塞流清涕—;鼻流黄浊涕— 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 鼻孔干燥— 鼻衄鲜红— 鼻翼煽动,伴气急喘促—
鼻塞流清涕—风寒感冒;鼻流黄浊涕—风热客肺 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肺经郁热 鼻孔干燥—肺经燥热伤阴 鼻衄鲜红—肺热迫血妄行 鼻翼煽动,伴气急喘促—肺气郁闭
唇色淡白— 唇色淡青—;唇色红赤— 唇色红紫— 唇色樱红— 唇白而肿—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
唇色淡白—气血不足 唇色淡青—风寒束表;唇色红赤—热 唇色红紫—瘀热互结 唇色樱红—暴泻伤阴 唇白而肿—唇风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猩红热征象
口腔黏膜色淡白—,色红为实— 口腔破溃廉烂— 口内白屑成片—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 上下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者—, 有脓水流出者— 牙齿萌出延迟—; 齿衄龈痛—;牙龈红肿—
口腔黏膜色淡白—虚、寒,色红为实—热 口腔破溃廉烂—心牌积热之口疮 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麻疹黏膜斑 上下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者—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脓水流出者—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牙齿萌出延迟—肾气不足; 齿衄龈痛—胃火上炎;牙龈红肿—胃热熏蒸
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
耳壳薄软,耳舟不清—
耳内疼痛流脓—
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
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先天肾气充沛
耳壳薄软,耳舟不清—先天肾气未充
耳内疼痛流脓—肝胆火盛
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 阴囊松弛— 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 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可移— 阴囊水肿— 女孩前阴部潮红灼热—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肾气充沛 阴囊松弛—体虚或发热 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水疝 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可移—小肠下坠之狐疝 阴囊水肿—阳虚阴水 女孩前阴部潮红灼热—湿热下注,亦须注意是否有蛲虫病
新生儿出生后3~4天内,大便呈黏稠糊状,褐色,无臭气,日行2~3次—。 之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日行3次左右 为主喂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 大便燥结—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 大便稀薄,色黄秽臭— 下利清谷,洞泄不止—
新生儿出生后3~4天内,大便呈黏稠糊状,褐色,无臭气,日行2~3次—胎粪。 单纯母乳喂养之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日行3次左右 牛乳、羊乳为主喂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 大便燥结—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内伤乳食 大便稀薄,色黄秽臭—肠腑湿热 下利清谷,洞泄不止—脾肾阳虚
大便赤白黏冻—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 小便清澈量—;小便色黄量— 尿色深黄—;黄褐如浓茶— 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大体鲜红色为、淡红色为、红褐色为、暗红色为。
大便赤白黏冻—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肠套叠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胆道阻滞 小便清澈量—寒;小便色黄量—热 尿色深黄—湿热内蕴;黄褐如浓茶—湿热黄疽。 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尿血,大体鲜红色为血热妄行、淡红色为气不摄血、红褐色为瘀热内结、暗红色为阴虚内热。
察指紋
可分为风、气、命三关。 < 3岁的小儿。 方法: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病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浮」— 「沉」— 纹色鲜红浮露— 纹色紫红— 纹在风关, 纹达气关, 纹达指尖,
「浮」—指紋浮現,顯露於外,主病邪在表 「沉」—指紋沉伏,深而不顯,主病邪在里 纹色鲜红浮露—外感风寒 纹色紫红—邪热郁滞等。 纹在风关,示病邪初入,病情轻浅 纹达气关,示病邪入里,病情较重 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则示病情重危
纹色淡红— 纹色青紫— 纹色深紫— 指纹色漩,推之流畅— 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 纹进命关,
纹色淡红—内有虚寒 纹色青紫—瘀热内结 纹色深紫—瘀滞络闭,病情深重 指纹色漩,推之流畅—气血虧虛 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 纹进命关,示病邪深入,病情加重
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 咳声清高,鼻塞声重— 咳嗽频频,痰稠难咯,喉中痰鸣— 咳声嘶哑如犬吠状者— 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者—
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燥邪犯肺/肺阴受损 咳声清高,鼻塞声重—外感 咳嗽频频,痰稠难咯,喉中痰鸣—肺蕴痰热/肺气闭塞 咳声嘶哑如犬吠状者—白喉、急喉风。 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者—顿嗽(百日咳)。
脈診
病理脉象:
>3岁的小儿。
方法:一指定三关。
病理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解顱:
顱骨解開、頭縫增寬、頭大頜縮、囟門寬大者
兒科治法概要(重)
1. 用药原则:
(1)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2) 重视先证而治。
(3) 处方轻巧灵活。
(4) 注意顾护脾胃。
(5) 不可乱投补益。
(6) 掌握用药剂量。
与成人用量比例:新生儿=1/6;乳婴儿=1/3;幼儿=1/2;学龄儿童=2/3~1
捏脊療法
功效+操作+適應證
調和陰陽,疏理經絡,行氣活血,恢復臟腑功能
常用於疳積,对有脊背皮肤感染、紫癜等疾病的患儿禁用此法。
具体操作方法:
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至大椎穴止,如此反复3~5次,捏到第3次后,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
刺四縫療法
功效+操作+適應證
针刺四缝可以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
常用于治疗疳证和厌食
具体操作方法:
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黏液或血珠少许
拔罐療法
功效+操作+適應證
拔罐疗法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舒筋止痛等作用
常用于肺炎喘嗽喘、腹痛、遗尿等病证。
高热惊风、水肿、出血、严重消瘦、皮肤过敏、皮肤感染的小儿,不可使用此法
割治療法
功效+操作+適應證
本法有调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的作用
常用以治疗疳证和哮喘等病证。
具体操作方法:
将两手掌大鱼际部位消毒后,用大拇指揿住刀口旁约1cm处,用0.4cm宽的平口手术刀直戳割治部位,创口约长0.5cm,然后挤出赤豆大黄白色脂状物,并迅速剪去,使皮肤复原,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其上,若有出血则稍加压迫,然后用绷带包扎。
馬牙、假月經、螳螂子
馬牙:新生兒上腭中線和齒齦部位有散在黃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顆粒
假月經:女嬰生後5~7天陰道有少量流血,持續1~3天自止者
螳螂子:新生兒兩側頰部各有一個脂肪墊隆起,有助吮乳
母乳喂養的優點+不足(一定考)
(1) 母乳营养丰富,最适合婴儿的生理需要
(2) 母乳易为嬰儿消化吸收
(3) 母乳含優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兒脑的发育
(4) 母乳具有増进嬰兒兔疫力的作用
(5) 母乳喂晡最为簡便而又经济
(6) 母喂养利於増进母子感情,又便於觀察小儿变化,随时照料护理
(7) 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早日恢复,推迟月经来潮不易怀孕,哺乳的妇女也较少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缺Vit D &鐵
添加輔食的原則:
由多到少,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