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 Flashcards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环境论
华生认为,人的行为除了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只要控制环境条件,
就可以根据目标塑造出不同的人。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遗传论
麦独孤指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本能解释本能加上一些经验的作用过程,就能构成人
类的一切活动,并进一步形成个人品质与民族特性。
弗洛伊德把本能理论推向了极端,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
动有关。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遗传论
遗传一环境相互作用论认为,环境与遗传共同决定着人类的心理与行为。
遗传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
生物学理论的观点
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它的遗传基础。遗传因素在有机体的生理发展、情绪表达乃至许多社会行为的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任何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从特质上讲,基因对身体和智力特征的影响大
于它对社会与人格特质的影响;从行为上看,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大。
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1.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成长与社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在家庭之中完
成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面临着两种家庭影响:共同性的与非共同性的影响,前者指在
家庭内部所有儿童共同面对的环境;后者指家庭内部父母对不同孩子的区别对待。
发普罗明(Plomin)和丹尼尔斯(Daniels)指出,就对儿童成长的作用而言,后者的影响更大。
2.文化环境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与文化环境,文化不仅向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目标与内容,而且通过社会化
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过程。
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过程中,遗传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础,而环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二者
之间相互影响。
※侵犯行为的定义
侵犯行为是指有意图地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它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
对侵犯行为的界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如果人们只是有伤害他人的意图,而没有做出实际的伤
害行为,就不能算作侵犯行为。
(2)从效果上看,这种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反社会行为,但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
(3)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比如愤怒。
※侵犯行为的分类
(1)敌对性侵犯:是一种源自愤怒的行为,目的是将痛苦或者伤害施加给别人。
(2)工具性侵犯:是指为了获得利益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其中,伤害只是作为达成某种目的
的手段,而非以给他人造成痛苦。
※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
(1)生理器官:前额叶和一些边缘系统与侵犯行为有关。例如前额叶对侵犯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杏
仁核和腹侧前额叶的连接与侵犯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化学成分:某些化学成分被证明会影响侵犯行为,例如复合胺对侵犯行为的产生起抑制作用。
※侵犯行为的理论解释——本能论
本能论认为人类的侵犯性行为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弗洛伊德认为“死本能”是攻击性力量的来源,死本能转向人体内部时,就以自我惩罚的形式
表现出来,到了极端的程度就表现为自杀,当它转向外部时,就以敌对、好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洛伦兹强调攻击本能的自发性,动物存在着内在的攻击需要,侵犯行为是动物天生的本能行为。
※侵犯行为的理论解释——社会学习论
学习理论强调,侵犯行为可通过学习获得,强化和模仿对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
※侵犯行为的理论解释——挫折—侵犯理论
道拉德和米勒提出了挫折一攻击性假说。挫折是指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
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就是挫折。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追
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会提高其做出侵犯行为的可能性。
挫折是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侵犯是挫折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但随着研究
的深入,心理学家指出二者的关系受对意图的认知的影响,当人们认为别人有意给自己造成挫折的
时候,人们才侵犯他人。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1.温度(天气因素 研究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人们的暴力倾向会增强。但是当超过这个温 度范围,由于人们外出的意愿下降,暴力行为产生的机会较少。 2.兴奋转移 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上的唤起,可能会转移到侵犯性冲动上,导致侵犯行为的发生。 3.侵犯性线索 相关研究发现,情境中与侵犯有关的线索,如刀枪等器械与死亡、邪恶等相联的颜色不仅会 引发侵犯行为,而且会使已愤怒的人的侵犯性加强。 4.去个体化 群体中的个体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做 出平时不敢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5.饮酒 相关实验证明,过量饮酒的人易被激怒,从而表现出高的侵犯倾向。 6.社会赞许与模仿 当个体所尊重的人或组织表现出了攻击,特别是攻击行为受到认可或奖励时,将会对包括该个 体在内的许多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产生对侵犯行为的认同或对侵犯行为进行模仿。
※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1.利用惩罚
惩罚能够减少一个人的侵犯冲动,减少侵犯行为发生的频率。但惩罚本身往往采用侵犯形式,
那么惩罚者实际上是在对他们想要压制的人示范侵犯行为,这将会引发被处罚者的模仿行为
对侵犯行为的实验室研究发现,惩罚实际上只能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有在以下两
个理想条件下才会成立:一是惩罚是迅速的,它必须在犯发生之后马上发挥作用是惩罚是不
可避免的。
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
犯行为,而后者的危害性更大。
2.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由于侵犯行为与挫折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成为他人的挫折制造
者是减少侵犯行为一种较好的方式。
个体还可以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立场出发、体验他人的痛苦、自我反省等方面出发,学习抑制或
控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3.替代性侵犯与宣泄
替代性侵犯是指个体以其他方式对另一目标而非原有目标表现出侵犯的行为。目标对象与挫折来源越相似,个体对该目标对象的侵犯性冲动越强烈。所以只要提供场合或机会,让遭受挫折的人
把自己的愤怒和挫折发泄出来,他们进一步侵犯的行动就会减弱。
4.示范非侵犯行为
通过让儿童接触到那些被激怒时,能自制、理性和以令人佩服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人,以降
低他们的侵犯行为。
5.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教人们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与批评,如何在冲突时学会协调与妥协,以及如何对别
人的需求更敏感地做出反应,以有效减少暴力行为。
6.培养同情心对抗去人性化
通过在人们之间建立同情心,对抗去人性化,使侵犯行为难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