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首 Flashcards

1
Q

笑語盈盈暗香去(去)

A

走過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酹)

A

以 酒 灑 地 而 祭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如何通過描寫景色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

A

作者先寫石,「亂石穿空」寫出陡峭崢嶸的石壁直插天空的險峻; 再寫江中波濤,「拍岸」二字充分顯示了波濤的動感、氣勢和威力; 最後以「千堆雪」比喻浪花飛濺的景象,從「千堆」可知浪花極多,形容浪濤像雪白色,可知是巨大的浪濤 。 作者形象具體地描寫這些景物,突出地勢險要,環境險峻,使人聯想到在此作戰的危險情況,成功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在情感表達方面營造了甚麼效果?在整首詞的結構上起甚麼作用?

A

1「尋尋覓覓」 寫作者若有所失的空虛; 「冷冷清清」寫尋而不獲,
面對冷清的環境,內心感覺也冷清; 「悽悽慘慘戚戚」三組疊字藉音調轉折表達感情由失落轉為悽戚、再由悽戚轉為悲痛。這三句在由外而內,逐步加深表現作者內心的愁苦和沉痛。

2 提綱挈領,統攝全首詞。這七組疊字總寫作者悽慘的心情,上片接着寫秋天乍暖還寒、晚風急寒的天氣和雁兒飛過的景象, 下片描寫庭院內菊花凋謝,以及黃昏時分細雨打在梧桐樹的景象,都是鋪寫這種愁苦情緒。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你認為《聲聲慢‧秋情》還是《青玉案‧元夕》所描寫的環境,更能突出作品的主旨?

A

我認為《聲聲慢‧秋情》描寫冷清的環境更能突出主旨。詞的開首用七組疊字總寫了作者悽慘的心情,其後描寫乍暖還寒的天氣、飛雁、黃花和
黃昏時雨打梧桐的景象,進一步渲染氣氛,借景抒情,最後以「愁」字作結。全首詞氣氛連貫,抒發國破家亡後孤獨悽慘的心情。《青玉案‧元夕》先寫熱鬧場面,最後才藉着描寫「那人」所在的燈火零落之處點出主旨,不及《聲聲慢‧秋情》通篇的環境描寫均突出主旨。

我認為《青玉案‧元夕》描寫的環境更能突出主旨。詞中大部分篇幅都是描寫元夕的熱鬧景象,在結尾才寫作者尋找的「那人」在冷清的「燈火闌珊處」,兩種環境形成鮮明的對照,熱鬧的景象反襯「那人」不慕繁華,品格高潔,作者以「那人」自喻,形象而具體地表現自己淡泊孤高的情操。《聲聲慢‧秋情》藉描寫冷清的環境以抒發孤獨悽慘的心情,不及《青玉案‧元夕》 以反襯深刻地帶出主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你認為《聲聲慢‧秋情》還是《青玉案‧元夕》所描寫的環境,更能突出作品的主旨?

A

我認為《聲聲慢‧秋情》描寫冷清的環境更能突出主旨。詞的開首用七組疊字總寫了作者悽慘的心情,其後描寫乍暖還寒的天氣、飛雁、黃花和
黃昏時雨打梧桐的景象,進一步渲染氣氛,借景抒情,最後以「愁」字作結。全首詞氣氛連貫,抒發國破家亡後孤獨悽慘的心情。《青玉案‧元夕》先寫熱鬧場面,最後才藉着描寫「那人」所在的燈火零落之處點出主旨,不及《聲聲慢‧秋情》通篇的環境描寫均突出主旨。

我認為《青玉案‧元夕》描寫的環境更能突出主旨。詞中大部分篇幅都是描寫元夕的熱鬧景象,在結尾才寫作者尋找的「那人」在冷清的「燈火闌珊處」,兩種環境形成鮮明的對照,熱鬧的景象反襯「那人」不慕繁華,品格高潔,作者以「那人」自喻,形象而具體地表現自己淡泊孤高的情操。《聲聲慢‧秋情》藉描寫冷清的環境以抒發孤獨悽慘的心情,不及《青玉案‧元夕》 以反襯深刻地帶出主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