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 Flashcards
RDBMS查询处理的阶段
查询分析,查询检查,查询优化和查询执行。
查询处理的任务
把用户提交给RDBMS的查询语句转换为高效的执行计划。
查询分析
对查询语句进行扫描、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从查询语句中识别出语言符号,如SQL关键字、属性名和关系名等,进行语法检查和语法分析,即判断查询语句是否符合SQL语法规则。
查询检查
根据数据字典对合法的查询语句进行语义检查,即检查语句中的数据库对象,如属性名、关系名,是否存在和是否有效。
还要根据数据字典中的用户权限和完整性约束定义对用户的存取权限进行检查。如果该用户没有相应的访问权限或违反了完整性约束,就拒绝执行该查询。检查通过后便把SQL查询语句转换成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RDBMS一般都用查询树,也称为语法分析树,来表示扩展的关系代数表达式。这个过程中要把数据库对象的外部名称转换为内部表示。
查询树
SQL语句经过查询分析、查询检查后变换为查询树,它是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内部表示。
查询优化
每个查询都会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执行策略和操作算法,查询优化就是选择一个高效执行的查询处理策略。
查询执行
依据优化器得到的执行策略生成查询计划,由代码生成器生成执行这个查询计划的代码。
选择操作的实现(算法思想)
SELECT语句功能十分强大,有许多选项,因此实现的算法和优化策略也很复杂。下面以简单的选择操作为例介绍典型的实现方法。
1。简单的全表扫描方法
2。索引(或散列)扫描方法
简单的全表扫描方法
对查询的基本表顺序扫描,逐一检查每个元组是否满足选择条件,把满足选择条件的元组作为结果输出。
对于小表,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对于大表,顺序扫描十分费时,效率很低。
索引(或散列)扫描方法
如果选择条件中的属性上有索引(例如B+树索引或Hash索引),可以用索引扫描方法。通过索引先找到满足条件的元组主码或元组指针,再通过元组指针直接在查询的基本表中找到元组。
连接操作的实现(算法思想)
连接操作是查询处理中最耗时的操作之一。这里只讨论等值连接(或自然连接)最常用的实现算法。 1。循环嵌套方法(nested loop) 2。排序-合并方法(sort-merge join或merge join) 3。索引连接方法(index join) 4。Hash Join方法
循环嵌套方法(nested loop)
这是最简单可行的算法。对外层循环的每一个元组,检索内层循环中的每一个元组,并检查这两个元组在连接属性上是否相等。如果满足连接条件,则串接后作为结果输出,直到外层循环表中的元组处理完为止。
排序-合并方法(sort-merge join或merge join)
这也是常用的算法,尤其适合连接的诸表已经排好序的情况。
步骤:
1。如果连接的表没有排好序,首先对Student表和SC表按连接属性Sno排序。
2。取Student表中第一个Sno,依次扫描SC表中具有相同Sno的元组,把它们连接起来。
3。当扫描到Sno不相同的第一个SC元组时,返回Student表扫描它的下一个元组,再扫描SC表中具有相同Sno的元组,把它们连接起来。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Student表扫描完。
这样Student表和SC表都只要扫描一遍。当然,如果2个表原来无序,执行时间要加上对两个表的排序时间。即使这样,对于2个大表,先排序后使用sort-merge join方法执行连接,总的时间一般仍会大大减少。
索引连接方法(index join)
步骤: 1。在SC表上建立属性Sno的索引,如果原来没有的话。 2。对Student中每一个元组,由Sno值通过SC的索引查找相应的SC元组。 3。把这些SC元组和Student元组连接起来。 循环执行2、3,直到Student表中的元组处理完为止。
Hash Join方法
把连接属性作为hash码,用同一个hash函数把R和S中的元组散列到同一个hash文件中。
第一步,划分阶段,对包含较少元素的表(比如R)进行一遍处理,把它的元组按hash函数分散到hash表的桶中。
第二步,试探阶段,也称为连接阶段,对另一个表(S)进行一遍处理,把S的元组散列到适当的hash桶中,并把元组与桶中所有来自R并与之相配的元组连接起来。
上面hash join算法假设两个表中较小的表在第一阶段后可以完全放入内存的hash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