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 Flashcards
溫習題目
惠子的大瓠有什麼特點
有五石大,但質地脆弱
惠子打算怎麼利用大瓠?最後結果如何
想用以盛水,但堅固程度載不了水;想剖開用來作水瓢,但瓢身太大,沒有可以容納它
的器皿。結果惠子把它打破。
莊子建議如何利用大瓠?
把它當作腰舟繫在身上,浮遊於江湖。
你認為惠子和莊子對於大瓠的用法為何有所不同
惠子:被過往成見(器用)所限
莊子:脫離成見,另有看法。
同為不龜手的藥方,用法不同有甚麼結果?這說明了甚麼道理?
宋人把不龜手之藥用在漂洗棉絮上,沒有發揮藥方的最大功用,世世代代都以漂洗棉絮
為家業。後來,向客人出售不龜手之藥的藥方,得百金。
買得藥方的人拿著不龜手之藥前往游說吳王,並在吳越水戰時使用該藥,大敗越兵,因
此獲封土地。
這說明了相同的東西,用法不用,效果迥異,由此論證善於用大的重要。
莊子利用大瓠及不龜手之藥說明了什麼道理?
人們一直囿於固有想法:把大瓠用來盛水或舀水;不龜手之藥可在漂洗棉絮時保護雙手。
莊子及客人都能把破成見,由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但能把事物發揮不同的作用。
樗樹及斄牛在一般人眼中及莊子眼中有何用處?
樗樹幹臃腫不平,樹枝彎彎曲曲,不中繩墨和規矩,木匠對其不屑一顧;莊子認為把樗
種植在寬曠無人的地方,人便可以寢臥其下,盡享逍遙。此外,由於樗不適合作木材,
所以不會被人砍伐,保全性命,發揮其他作用,是為「無用之用」。。
斄牛身軀龐大,不能捕捉老鼠;莊子認為斄牛雖身軀巨大,動作笨拙,卻能避免誤墜陷
阱,遠離禍害。
狸狌有何用處?結局如何?
體積細小,捕捉獵物時東跳西躍,身手敏捷。
結果死於捕獸器或獵網之中
作者借樗、狸狌和斄牛者說明什麼道理
某些事物在一般人眼中有用處,可能為事物本身帶來禍害(樹被砍、狸狌死)
作者認為對人類無用的東西(樗樹、斄牛),才得以享天年,是為無用之用。
本篇以主客對答的方式說理,有甚麼效果?
運用主客對答,可把「無用之用」、不應「拙於用大」等深奧複雜的道理闡述得簡明生動,
使讀者容易理解。
莊子善於用比喻說理,試舉例說明
莊子以「狸狌」及「斄牛」的故事作譬,論述「無用之用」的觀點。
文中以狸狌嬌小敏捷與斄牛大而笨拙作對比。斄牛不如狸狌敏捷,卻因此得以保命;反
觀狸狌敏捷機巧,看似有用,卻墮入陷阱而死,以此比喻兩類不同的人或物,說明「無
用之用」的道理。
這個對比例子 說明了甚麼?
不龜手之藥可以用來保護手,宋人世代以漂洗
棉絮為生,他們把不龜手之藥賣了得百金。
客人把不龜手之藥賣給吳王,吳王用不龜手之
藥打敗越人,客人裂地封王。
以不龜手之藥的用處作對比,論證人要打破成
見,才能發揮事物的大用
這個對比例子 說明了甚麼?
狸狌體積細小,捕捉獵物時東跳西躍,身手敏
捷,結果落入獵人的機關而死。
斄牛體積龐大,但不能捉老鼠,避免誤墮陷
阱,遠離禍害
說明世俗追求的「有用」會帶來禍端,「無用」
反能全身遠禍。
惠子如何評價莊子的學說?試舉例說明
惠子認為莊子的主張雖然博大,卻難以應用在現實生活,無人信服,「大而無用,眾所同
去」。
惠子用大葫蘆大而無用、樗樹不中繩墨和不中規矩諷刺莊子。
莊子認為如何才能達到逍遙的境界?
必須不受思想上的束縛,即文中第一段提到的不能拙於用大。
必須免去形體上的束縛,保存肉身自由不受外物勞役,即第二段所謂的無用之用。
莊子謂惠子「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有蓬之心」具體表現為何?試據《逍遙遊》說明
之。
「有蓬之心」具體表現為執著於事物的表面,心靈受到蒙蔽,思維亦受常規限制。
莊子認為惠子以大葫蘆為無用是因為思維受到束縛,不懂利用事物的本質,不懂不拘於
用就能達至無待境界
莊子認為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有用」往往惹來麻煩,甚至招來殺身之禍;連生命也不保,再「有用」也是徒然。
反觀「無用」,如樗樹、斄牛,能逍遙安定,過自己應該過的生活,發揮其本質應有的功
用,那才是「大用」。
或////
不同意。雖然「無用」可令人免受嫉妒,亦能避免被他人所利用,使自己陷入險境,但
這是否算是「大用」,則值得商榷。人生在世,若只求保存性命,刻意隱藏自己的才能,
將會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那縱使得享長壽,於世無甚貢獻,實在難以稱得上是「大用」。
而且人若沒有遠大的理想,只著眼於自己而缺乏對社會的承擔,也不能稱得上「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