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Flashcards
生态环保合作的重要意义
- 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
- 生态环保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 生态环保合作是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
基本原则
-
理念先行,绿色引领。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一带
一路”建设,切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和民心相通的绿色化进程,提高绿色竞争力。 -
共商共建,互利共赢。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发展需求,加强战略
对接和政策沟通,推动达成生态环境保护共识,共同参与生态环保
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双赢。 -
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完善政策支撑,搭建合作平台,落实企
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发挥市场作用,形成
政府引导、企业承担、社会参与的生态环保合作网络。 -
统筹推进,示范带动。加强统一部署,选择重点地区和行业,
稳步有序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效,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
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水平。
发展目标
- 到 2025 年,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
设,夯实生态环保合作基础,形成生态环保合作良好格局。 - 到 2030 年,推动实现 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深化生态环保合作领域,全面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水平。
。
到 2025 年,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
设,夯实生态环保合作基础,形成生态环保合作良好格局
- 以六大经济走廊为合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合作平台建设,提高人员交流水平;
- 制定落实一系列生态环保合作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保信息支撑;
- 在铁路、电力等重点领域树立一批优质产能绿色品牌;
- 一批绿色金融工具应用于投资贸易项目,资金呈现向环境友好型产业流动趋势;
- 建成一批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基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科技园区等国际环境产业合作平台
到 2030 年,推动实现 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深化生态环保合作领域,全面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水平
深入拓展在环境污
染治理、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合作,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惠及沿线国家,生态环保服务、支撑、
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共建绿色、繁荣与友谊的“一带一路”。
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保政策沟通
(一)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二)构建生态环保合作平台
(三)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智库交流与合作
遵守法律法规,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
(一)发挥企业环境治理主体作用
(二)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发展绿色贸易
(一)促进环境产品与服务贸易便利化
(二)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
**加大支撑力度,推动绿色资金融通
- 促进绿色金融政策制定。
- 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金。
- 引导投资决策绿色化。
开展生态环保项目和活动,促进民心相
(一)加强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合作
(二)加大绿色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构建生态环保合作平台
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开展政府间高层对话,充
分利用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欧亚经济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亚信等合作机制,强化区域生态环
保交流,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倡议成立“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
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
推进环保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生态
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提升生态环境风险
评估与防范的咨询服务能力,推动生态环保信息产品、技术和服务合作,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综合环保信息支持与保障
发挥企业环境治理主体作用
- 强化企业行为绿色指引。
- 鼓励企业加强自身环境管理。
- 推动企业环保信息公开。
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
- 强化产业园区的环境管理。
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
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的生态环保要求,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行业的环保标准和实践,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维护过程中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
* 强化产业园区的环境管理。
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
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共同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与循环再利用及示范。
发展园区生态环保信息、技术、商贸等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环境产品与服务贸易便利化
- 加强进出口贸易环境管理。
开展以环境保护优化贸易投资相关
研究,探讨将环境章节纳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自贸
协定的可行性。推动联合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越境转移。推动降低或
取消重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适度提高贸易量较大的“开展环保产业技术合作园区及示范基地建设”行业环境标准。
2.扩大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分享环境产品和服务合作的成功
实践,推动提高环境服务市场开放水平,鼓励扩大大气污染治理、
水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管理及处置等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探索
促进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的方式。 - 推动环境标志产品进入政府采购。开展环境标志交流合作项目,
分享建立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的经验。推动沿线各国政府采购清单纳
入更多环境标志产品。探索建立环境标志产品互认机制,鼓励沿线
国家环境标志机构签署互认合作协议。
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
-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示范,制
定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全产业链
角度推动绿色发展。开展供应链各环节绿色标准认证,推动绿色供
应链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 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建设,
支持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在国际贸易中推行绿色供应
链管理
加强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合作
-
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合作。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固体
废物环境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合作,实施一批各方共同参与、
共同受益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2. 推进生态保护合作。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积极开展东南亚、南亚、青藏高原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
项目,推动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伙伴关系建设。
3.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合作。分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良好实践,
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经合组
织核能署等国际组织的各类活动。推动建立核与辐射安全国际合作
交流平台,帮助有需要的国家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
4. 加强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开展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合
作与交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推动环
保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
5. 推进环境公约履约合作。推进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多边环境协定,构建环境公约履约合作机制,推动履约技术交流
与南南合作。
加大绿色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 推动绿色对外援助。
- 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
- 开展环保产业技术合作园区及示范基地建设
加大绿色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