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Q Flashcards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
“上四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去渣,分温再服”。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为大黄、黄连、黄芩三味以开水浸渍少顷取汁,附子另煎取汁,再将两药汁混合,分2次溫服。
*简述三阳头痛发热的鉴别与治法。
三阳经病皆有头痛发热。但若头痛连及项背,发热恶寒,脉浮是病在太阳之表,治宜汗解;若头痛多在前额,发热而脉大,是病在阳明之里,治宜清下;惟头痛位居两侧,发热而脉弦为病在少阳,治宜和解。
1太阳病头痛重在后枕部,发热与恶寒并见,且见脉浮。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疼痛有紧束感,
2阳明病头痛重在前额,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郁滞呈胀痛。
3少阳病头痛则以两侧为主,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经上犯
*太阴腹痛证当用“大黄、芍药”时,为何要“减之”?
芍药、大黄性寒而偏破泄,脾胃气虚的患者应当慎用,因太阴病本脾胃阳虚,用芍药、大黄不慎,则恐伤脾胃,导致下利,故宜减之。
*太阴虚寒与阳明中寒证如何区别?
太阴虚寒为邪犯太阴,脾阳受损,寒湿停滞所致,症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阳明中寒多由平素胃阳不足,复感寒邪,或因中焦阳虚,寒从内生,致胃中虚冷所致,症见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溅然汗出,大便初硬后溏等。
*什么叫“坏病”?
坏病指病情变化复杂,证候多端,所变何证,难以预料,所用何方,亦无成法。
坏病指因为失治误治使病情恶化,证侯错综复杂,难以用六经证侯称其名者。治疗原则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临床意义:是辨证论治的原则)
*简述猪苓汤的配伍特点和功用。
猪苓汤具有清热利水养阴的功效。方中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加阿胶、滑石养阴清热利水,以利水
见长而兼顾清热养阴,使利水而不伤阴,清热养阴而不碍利水。
*真武汤与附子汤药物组成仅一味药之差,其证治有何不同?
真武汤的药物组成为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附子汤的药物组成是附子、白术、茯苓、人参、芍药。两方的主治之证均为肾阳虚衰,水邪或寒湿停滞为患,两方中均有的药物为附子、白术、茯苓、芍药,此为二者之同。但真武汤证以少阴阳气不足,在里之水邪泛滥为主,症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小便清长、或呕为主,治疗重在温阳化气行水,所以用生姜配附子温阳宣散水邪。附子汤证以少阴阳气不足,在外之寒湿留着于筋脉骨节肌肉,症以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为主,治疗重在温阳化湿,镇痛祛寒,所以用人参配附子,且附子用量倍于真武汤,其目的为温补元阳以扶正祛邪。
*简述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病机、治法?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病机为少阴里虚兼表;其治法为温经解表。
*麻子仁丸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麻子仁丸证的主证是大便硬,小便数,腹无所苦;
病机是胃热肠燥津亏;
治法是泻热润肠通便;
药物组成是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蜜。
*太阳病病機
辨证:恶寒(恶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试述葛根芩连汤证的主要脉证、病机是什么?
脉证为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粘,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病机为
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
*心陽虚的表现
心陽虚除有心悸外,常伴胸闷气短,乏力等表现,临床上在心气虚的基础上,還畏寒肢冷,面色滞暗。胸阳痹阻,憋闷。舌唇青紫暗。脉微欲绝。
脾陽虚: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晕,脉沉紧。
肾陽虚: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
阴陽虚:中阳不足见肢厥, 烦燥,吐逆;阴液不足,经脉失养,见脚挛急,经脉挛急。
*麻杏甘石汤證中「喘」的機理如何
麻杏甘石汤是邪热迫肺,肺气不利,逆而作喘,证见喘、咳、汗出、无大热、口渴、苔黄脉数。病机为邪热壅肺,肺失宣肃。
*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应如何辨证?
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证的辩证要点为汗出与否。表虚有汗兼项背强几几者为桂枝加葛根汤证;表实无汗兼项前强几几者为葛根汤证。葛根汤组成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桂枝加葛根汤组成为桂枝汤加葛根。
*《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哪几种类型?
《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寒厥、热厥、痰厥、蛔厥、脏厥、水厥、血虚寒凝厥、气厥、冷结膀胱关元厥九种类
型。
*何謂传经
传经:由于脏腑经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常常涉及到另一经,从而出现六经间的相互传变,称为传经。
*半夏泻心汤证VS生姜泻心汤证
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同属脾胃不和,升降失调节,寒热错尽可能的病证。三者均有心下痞满,心烦
呕逆,腹中雷鸣,下利之症。治疗都以平调寒热,和胃消痞为治法。
但半夏泻心汤证重点有于胃气上逆,故呕逆为其辨下关键,治疗当以和中降逆消痞。
生姜泻心汤证,重点在胃虚食滞,水饮内盛,故以干噫食臭为辨证要点,治疗当以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甘草泻心汤证,偏重脾虚肠寒,故以下利日数十次,完谷不化为主证,治疗重在温中健脾以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