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知觉与模式识别 Flashcards
知觉的定义
对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过程,从而把感觉信息转化为可理解的、有意义的符号、物体或者事件。
感觉的定义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检测、接受和表征刺激能量的过程,是对刺激的基本形式的最初体验。
知觉的种类
按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按人脑反映的事物特性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
时间知觉: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的位移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实用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
整体性
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实用性
在多种可能的结构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其知觉成一个最简单、最稳定的形状
理解性
知觉不是被动的登记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
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它的稳定性
选择性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会选择知觉图形中的一部分元素作为对象,而另一部分作为背景
知觉的格式塔组织原则
接近律: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元素容易被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律:视觉上相似的元素容易被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被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封闭律:人们倾向于将各个元素知觉为一个封闭的整体。 共同命运:人们倾向与把运动方向或变化趋势相同的元素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几种知觉现象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的线索、错觉
深度知觉
察觉距离,把物体知觉为三维的能力。
知觉理论 (Gibson)
Gibson的直接知觉理论: 知觉是直接从外界刺激中提取有效信息。 外界环境为我们的知觉提供了所需要所有信息。 长期进化得到的器官是我们能够识别这些有效信息。 知觉过程实时而自发产生。 不需要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理论
知觉的认知建构理论: 知觉是多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 知觉是现实的当前刺激与人脑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 知觉的结果是对刺激的一种最好解释。 需要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的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 VS. 自上而下的加工
局部加工 VS. 整体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 VS. 自上而下的加工
Top bottom
局部加工 VS. 整体加工
what?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运用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作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模式识别的种类
视觉刺激模式:物体识别、面孔识别
听觉刺激模式:语音识别
嗅觉刺激模式:
模式(pattern)的定义
广义:刺激的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
狭义:由一组刺激或刺激特性,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的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刺激的整体结构)
模式识别的理论
模版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特征分析理论:Feature analysis theory、泛魔堂(鬼域模型):Pandemonium、成分识别理论:Recognition by components theory
模版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
主要观点:刺激与模版匹配
模版: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着与各式各样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
模式识别就是一个将刺激模式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模版进行匹配的过程。
每个模版本身都有一定的意义,因此被识别的模式也就得到了相应的解释。
模版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优点、问题、修正、运用
优点:模型简单直观,易于理解。 问题:需要在记忆中存储海量的模板,不符合经济原则。 认知过程不灵活,无法明确阐释模板匹配的机制。 修正:增加预处理,将刺激按照模板进行标准化。 运用:超市条形码、密码、机读卡
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主要观点:刺激与原型的近似匹配
原型:头脑中有关某一类客体或刺激模式共有的关键特征的概括性表征。
模式识别是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近似的原型的过程。
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优点、问题、修正、运用
优点:增加了认知的灵活性,减轻了记忆负担。
基本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符。
问题:理论不够清晰和直观。
特征分析理论:Feature analysis theory
主要观点: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进行分析,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和匹配,从而用这些特征来描述和建构一个模式。
特征分析理论:Feature analysis theory 优点、问题
优点:不用考虑刺激大小、方位等细节,更有适应性。 记忆负担轻。 先分析特征后综合,再识别,具有学习色彩。 拥有神经生理学证据。 符合日常经验。 问题:当两个模式有较多共同特征时,容易混淆。
泛魔堂(鬼域模型):Pandemonium
四种鬼:(1)获取物体图像——映像鬼
(2)分析特征——特征鬼
(3)认知事物——认知鬼
(4)决策——决策鬼
泛魔堂(鬼域模型):Pandemonium 优点、问题
优点:把模式识别过程明确地划分成四个功能不用的层次。
问题:没有考虑整体加工的问题。
成分识别理论:Recognition by components theory
主要观点:一个物体的二维视觉图像是由一些简单的成分组成的,这些简单的成分被称为几何离子(Geometrical geon)。
物体是通过确认其组成的几何离子及其相互关系而得到识别的。
拓扑理论
视觉系统的功能具有拓扑性,重视整体性质而忽略局部性质。
视觉加工早期阶段,视觉系统对图形的拓扑性质更敏感。
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对刺激模式的拓扑特征进行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