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2 Flashcards

0
Q

不可思議

A

原為佛教用語﹐指思維和語言所不能達到的境界﹐含有神祕奧妙的意思。現形容事物或言論無法想像或難於理解。

不久以前, 登月旅行還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
Q

屢見不鮮

A

經常見到﹐並不新鮮。也作「數見不鮮」。

【屢見不鮮•司空見慣】
lǚ jiàn bù xiān / sī kōng jiàn guàn
這兩個成語都表示經常見到﹑不足為奇的意思。區別在:「屢見不鮮」是說多次見到﹐不算奇怪﹑新鮮的事了;「司空見慣」則更進一層﹐表示見到的次數太多了﹐以致習以為常了﹐語意比前者要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賞心悅目

A

看了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逃之夭夭

A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形容桃花盛開。後因「桃」與「逃」同音﹐故用「逃之夭夭」指跑得無影無蹤﹐含詼諧意味:一看勢頭不對﹐趕快逃之夭夭。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朽木不可雕

A

亦作“ 朽木難彫 ”。亦作“ 朽木不雕 ”。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论语·公冶长》
宰予 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 不可杇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垂手可得

A

释义,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

释义:形容毫不费力
出处:《水浒全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五湖四海

A

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理應互相關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孜孜不倦

A

勤奋努力, 不知疲倦。

《三国志·蜀志·向朗传》
自去長史, 優游無事垂三十年。乃更潛心典籍, 孜孜不倦。年踰八十, 猶手自校書。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實事求是

A

❶ 指如實反映情況或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❷ 根據客觀事物探索它的規律性。

實事求是的態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昏昏欲睡

A

昏昏然只想睡觉。形容疲倦的样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
未至終篇, 昏昏欲睡, 心惶惑無以自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品頭論足

A

原指評論婦女的容貌體態﹐現也指對人或事物說三道四﹐多方挑剔。也作「評頭論足」或「評頭品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不虛此行

A

不虚此行: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前途無量

A

指一个人的前途没有限量

出处:钱钟书《围城》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投緣對勁

A

指兩個人完全相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飛蛾赴火

A

亦作“飛蛾投火”、“飛蛾撲火”。比喻自取滅亡。《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拿住楊景、焦贊兩個,正是飛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水乳交融

A

水和奶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思想感情融洽﹐關係密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勢成水火

A

【解释】形容双方就象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示例】金庸《倚天屠龙记》第十九回:“正大门派和本教积怨成仇,更是势成水火。”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A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其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顶上永远是最稀少珍贵的,意在提醒人们在面对取舍时应该如何抉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驚風飄白日

A

曹植-赠徐干: ⑴惊风:急风。以上二句是说,傍晚的时候急风大作,太阳很快地就落下去了。这里有慨叹时光飞驶人生短暂之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世外桃源

A

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受禍亂的地方。有“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等語。後因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生活安樂的地方,或與外界隔絕,脫離現實的幻想境界。《痛史》第十回:“我這山中便是個世外桃源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得心應手

A

心裏想怎麼做﹐手就能怎麼做。形容技藝純熟﹐運用自如。也指做事很順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華而不實

A

只開花不結果。比喻外表漂亮﹐但沒有實際內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語焉不詳

A

韓愈《原道》:“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後因以謂說話簡略而不詳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眼前就一定有麻烦。这句话,要有相对的时间观念才可以深刻理解!人们现在的近忧是由于以前的没有远虑,现在的没有远虑会导致日后有很多潜在的忧虑出现。反之人因为有近忧,所以没长远的打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4
Q

空谷足音

A

在寂靜的山谷裏聽到的腳步聲﹐比喻極難得的音信﹑言論或事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5
Q

崇洋媚外

A

崇洋媚外
[chóng yáng mèi wài]
崇: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6
Q

亙古不變

A

亘古不变
gèn gǔ bú biàn

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7
Q

趨吉避凶

A

谋求安吉, 避开灾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8
Q

日中則昃

A

太陽過正午就要向西偏斜。比喻事物盛極則衰,或到了一定限度就會轉向反面。《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9
Q

學識淵博

A

学识渊博是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同义词有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才高八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0
Q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A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 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 不注意。

《礼记·大学》
心不在焉,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1
Q

毋庸置疑

A

无庸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
毋庸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 )

解 释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2
Q

回頭是岸

A

回头是岸
[huí tóu shì àn]
回头是岸原是理学用语,指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岸”,就可改正错误。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3
Q

花前月下

A

花前月下 ( huā qián yuè xià ),成语: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出处唐·白居易《老病》诗:“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作宾语;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婚恋平台:以旅游为约会方式的婚恋交友平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4
Q

冥頑不靈

A

愚昧无知而又顽固不化。

唐 韩愈 《祭鳄鱼文》
不然, 則是鱷魚冥頑不靈, 刺史雖有言, 不聞不知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5
Q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A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旧时俗语。意思是人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鸟为了争夺食物,宁可失去生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6
Q

追名逐利

A

释义追:追求。追求名和利。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這些政治家只會追名逐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7
Q

置之不理

A

放在一邊不去理會。

【置之不理•置之度外】
zhì zhī bù lǐ / zhì zhī dù wài
見置之度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8
Q

花天酒地

A

形容腐化墮落的生活。

【花天酒地•醉生夢死】
huā tiān jiǔ dì / zuì shēng mèng sǐ
見醉生夢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9
Q

大而無當

A

大得沒有邊際。後用以表示雖然大﹐但不合實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0
Q

苦盡甘來

A

熬過艱難困苦的日子而轉入美好﹑順利的境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1
Q

樂極生悲

A

快樂到極點而招致悲痛﹐比喻物極必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2
Q

獨領風騷

A

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3
Q

投桃報李

A

比喻友好往來﹐互贈禮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4
Q

面紅耳赤

A

形容發怒﹑急躁﹑羞愧或用力而滿臉通紅。

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5
Q

機不可失

A

谓时机不可错过。

《宋书·范晔传》
兼云人情樂亂, 機不可失, 讖緯天文, 並有徵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6
Q

目不轉睛

A

眼珠都不轉動。形容凝視的樣子。

【目不轉睛•目不斜視】
mù bù zhuǎn jīng / mù bù xié shì
這兩個成語都形容目光。區別在:「目不轉睛」指聚精會神地注視着﹐連眼珠也不轉動一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斜視」指眼光不向旁邊看﹐形容舉止端莊或安分守己。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7
Q

舞文弄墨

A

❶ 賣弄文字技巧。

❷ 歪曲法律條文來達到作弊的目的。也作「舞文弄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8
Q

飛黃騰達

A

比喻驟然得志而官職地位上升得很快。飛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形容馬的飛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9
Q

權衡利弊

A

权衡是指秤锤和秤杆,比喻衡量、考虑。

所以,这句成语的大意就是衡量、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周全,对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有个了解和掌握,并做出判断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0
Q

不知羞恥

A

不知羞耻就是形容这个人不懂得羞愧和荣耻,分辨不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贬义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1
Q

守口如瓶

A

形容說話極為慎重或形容嚴守祕密。

形容說話謹慎或嚴守秘密。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守口如瓶》:“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2
Q

身在曹營心在漢

A

三国 时 刘备 (后为 蜀汉 皇帝)部将 关羽 身陷 曹操 营, 封侯赐爵, 宴请赠金, 恩礼非常, 但 关羽 仍心怀故主。后挂印封金, 回到 刘备 身边。事见《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后多以“身在 曹 營心在 漢 ”比喻坚持节操, 忠贞不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3
Q

恍然大悟

A
忽然領悟。
【恍然大悟•頓開茅塞】
huǎng rán dà wù / dùn kāi máo sè
見頓開茅塞。
猛然省悟。

我恍然大悟他為什麼這樣做。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4
Q

改邪歸正

A

改正錯誤﹐從邪路回到正道上來。

他從此改邪歸正。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5
Q

永無止境

A

近义词: 学无止境、地久天长
反义词: 浅尝辄止   
解释 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出处 茅盾《秦岭之夜》:“秦岭上还有积雪,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6
Q

流連忘返

A

留恋不舍, 忘记返回。

《封神演义》第九五回
人君之宴樂有常, 未聞流連忘反。亦作“ 流連忘返 ”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7
Q

東張西望

A

向四处张望。

《西游补》第二回
却説 行者 跳在空中, 東張西望, 尋個化飯去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8
Q

山珍海味

A

山上和海裏的珍貴食品。多指豐盛的菜肴。也作「山珍海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9
Q

一飲而盡

A

一饮而尽:饮:喝。;尽:完了,没有了。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0
Q

想入非非

A

胡思亂想﹐不切實際。

有時他對升官想入非非。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1
Q

慘不忍睹

A

景象淒慘﹐令人不忍心看。

這情景真是慘不忍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2
Q

無奇不有

A

什么希奇的事物都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
上海 地方, 無奇不有, 倘能在那裏多盤桓些日子, 新聞還多着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3
Q

從容不迫

A

不慌不忙, 沉着镇静。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4
Q

若無其事

A

好像沒有那回事。形容遇事從容鎮定或漠不關心。也指做了錯事﹑壞事而又裝成沒有那回事一樣。

他顯得若無其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5
Q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A

〈諺〉指自己心中有數。也作「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亦作“ 如魚飲水, 冷暖自知 ”。 谓自己直接经验过的, 自己最了解。禅宗比喻内心的悟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6
Q

無能為力

A

〖解释〗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示例〗使兵饷顿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惟有一死以报国,不亦大可哀乎?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史阁部书》
nkkn | 2008-05-25
309
56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7
Q

有氣無力

A

形容委顿虚弱或无精打采。

他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8
Q

傷天害理

A

形容殘忍狠毒﹐毫無人性。

我不相信他能做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9
Q

百感交集

A

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心情很複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0
Q

如獲至寶

A

好像得到最珍贵的东西。 宋 李光 《与胡邦衡书》:“忽 蜀 僧 行密 至, 袖出“寂照庵”三字, 如獲至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1
Q

倒背如流

A

把文章倒过来背诵, 能象流水一样顺畅。形容书读得极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2
Q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A

諺〉能治病的藥雖味苦但有益﹐忠誠的諫言雖刺耳卻有利於以後的工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3
Q

呆若木雞

A

呆呆地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樣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4
Q

文理交叉

A

文科和理科相交的領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5
Q

趁熱打鐵

A

比喻抓緊有利時機﹐把事辦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6
Q

接風洗塵

A

解释: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出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示例:第二天,周恩来把邓颖超接到自己的住处,亲手做了几个菜,为邓颖超~。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二十七回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7
Q

返璞歸真

A

谓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8
Q

寧缺勿濫

A

寧可缺少一些﹐也不要求數量多而降低質量或標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9
Q

司空見慣

A

唐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後用「司空見慣」表示看慣了的事不足為奇。

【司空見慣•屢見不鮮】
sī kōng jiàn guàn / lǚ jiàn bù xiān
見屢見不鮮。

他遲到是司空見慣的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0
Q

信口胡謅

A

【拼音】xìn kǒu hú zhōu
【解释】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若说有君有长时用敬,则无君无亲无长之时,将不敬乎?都不思量,只是信口胡说.”
【事例】今番泼水难收,到那里问缘由,怎敢便~.★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1
Q

藕斷絲連

A

藕被折斷﹐絲還連着。比喻表面上斷絕了關係﹐實際上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比喻表面上斷了關係,實際上仍有牽連。多指男女之間情意未斷。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翟灝《通俗編•俚語對句》:“瓜熟蒂落,藕斷絲連。”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2
Q

無拘無束

A

自由自在, 不受约束。

《西游记》第四四回
出家人無拘無束, 自由自在, 有甚公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3
Q

心花怒放

A

形容十分喜悅興奮。

他因為獲得成功而心花怒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4
Q

美中不足

A

美好中還有不夠的地方。

這本書美中不足的是缺了一個索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5
Q

好事多磨

A

好的事情往往要經過許多磨難。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6
Q

道貌岸然

A

神態莊重嚴肅。常用來形容故作正經﹑表裏不一的偽君子。道貌:嚴肅莊重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

他總是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7
Q

另結新歡

A

另结新欢,就是指两个恋爱的人,其中有一个喜欢上另外的第三个人,然后与第三者建立新的恋爱关系,也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对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8
Q

貌合神離

A

表面上關係很好﹐實際心裏想的並不一樣。神:內心。

這對夫婦貌合神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9
Q

沈默寡言

A

性情沉静, 很少说话。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0
Q

翻天覆地

A

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這個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說「天翻地覆」。
1 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翻天覆地的變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1
Q

史無前例

A

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2
Q

言之过早

A

说的太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3
Q

天助我也

A

感慨自己运气之非常好,就像有老天的帮助一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4
Q

相由心生

A

相由心生是指人的仪容外表总受心灵思想因素的影响。换言之,人的思想感情心灵情志必然表现在人的仪表上。也即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虽是内在的,不可见的;但实际也给人外在的直观感受。比如一个小偷流氓,外表给人猥琐的感觉,是丑;一个内心善良帮人助人的人,外表给人阳光温暖的感觉,是美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5
Q

身不由己

A

自身的言行不能由自己作主。形容聽從他人支使。也指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

【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shēn bù yóu jǐ / bù yóu zì zhǔ
這兩個成語都有由不得自己的意思。區別在:①「身不由己」形容人的處境或整個身體; 「不由自主」形容人的行為﹑心情﹐或身體某一部分的動作﹐如「不由自主地哭了起來」﹑「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②「身不由己」有自身行動受命於人的意思;「不由自主」無此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6
Q

捨此而外,別無他途

A

除了這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見 捨此之外。 捨此無由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7
Q

舉一反三

A

從一件事情就可類推出與之相似的其他許多事情。

【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jǔ yī fǎn sān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見融會貫通。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8
Q

船到橋門自然直

A

意谓事先不用着急, 到时候问题总可以解决。这是在无可奈何中强作宽慰的说法。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
黄二官 :不要这样想, ‘船到桥门自然直’, 我们慢慢的总有法子好想。亦作“ 船到橋頭自會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9
Q

柳暗花明又一村

A

宋 陆游 《游山西村》诗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 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0
Q

陰陽怪氣

A

形容言談舉止古怪﹐叫人捉摸不定。

他說話陰陽怪氣的。

101
Q

眾目睽睽

A

大家的眼睛都睜得大大地看着。睽睽:張大眼睛看着。

【眾目睽睽•有目共睹】
zhòng mù kuí kuí / yǒu mù gòng dǔ
這兩個成語都表示人人都看得見的意思。區別在:「眾目睽睽」指人人注視﹐常用來形容在廣大羣眾的注視下﹐壞人壞事無法隱藏;「有目共睹」指人人都看得見﹐有極其明顯的意思﹐多指某種不可掩蓋﹑否定的事實或道理

102
Q

非分之想

A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份内)的,比喻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處。

例句: 台湾想以各种方式进入联合国,日本想常任理事国,在每个中国人看来,这都是非分之想。

103
Q

九霄雲外

A

形容極高極遠的地方:把煩惱拋到九霄雲外。九霄:天的極高處。

把個人安危拋到九霄雲外

104
Q

溢於言表

A

谓某种思想感情、意向愿望由言谈流露出来。

105
Q

脫胎換骨

A

比喻徹底的改造。

【脫胎換骨•洗心革面】
tuō tāi huàn gǔ / xǐ xīn gé miàn
這兩個成語都有徹底改造的意思。區別在:「脫胎換骨」適用範圍較寬﹐既適用於罪人的悔改﹐又適用於對舊事物的徹底改造;「洗心革面」強調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只用於罪犯的悔改。

106
Q

事倍功半

A

形容費力大﹐收效小。谓费力大而收效小。

明 吴本泰 《帝京篇》诗
名盛實則衰, 事倍功乃半。

107
Q

寡不敵眾

A

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

108
Q

小心翼翼

A

恭慎貌。《詩•大雅•烝民》:“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宋史•賈黃中傳》:“夫小心翼翼,君臣皆當然,若太過,則失大臣之體。”

109
Q

劉姥姥進大觀園

A

歇〉《紅樓夢》故事﹐鄉下老婦進入賈府大觀園後﹐目不暇接﹐處處感到新奇。借指面對繁紛複雜的事物﹑景象感到迷亂。

110
Q

價值連城

A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趙國有和氏璧﹐秦王假稱願以秦國十五城換取它。後用「價值連城」形容東西極為珍貴:這個玉雕工藝品價值連城。

111
Q

不可一世

A

自以為在當代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bù kě yī shì / mù kōng yī qiè
見目空一切。

112
Q

不假思索

A

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應答非常迅速﹑敏捷。假:憑藉﹐依靠。

113
Q

旁若無人

A

好像旁邊沒有人。形容專心致志或態度從容自然﹐也指態度高傲﹐不把別人放在眼裏。

【旁若無人•目中無人】
páng ruò wú rén / mù zhōng wú rén
見目中無人。

114
Q

天人合一

A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认为“天”有意志, 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 人事能感动天意, 由此两者合为一体。 战国 时 子思 、 孟子 首先明确提出这种理论, 汉 儒 董仲舒 继承此说, 发展为“天人感应”论。参阅《礼记·中庸》、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115
Q

修舊如舊

A

把旧的东西修理完了,还象旧的东西

116
Q

取而代之

A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佔有之。

117
Q

鴉雀無聲

A

烏鴉和麻雀都不出聲。形容非常安靜:屋裏鴉雀無聲。

教室裡鴉取無聲。

118
Q

心甘情願

A

非常愿意, 没有丝毫勉强

媽媽心甘情願地為我們操勞。

119
Q

廢寢忘食

A

放棄了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工作或學習專心努力。也說「廢寢忘餐」。

120
Q

錦上添花

A

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在織錦上繡花。比喻美上加美。黃庭堅《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121
Q

南轅北轍

A

戰國策》中的寓言故事﹐說有個人要到南方楚國去﹐卻駕着車往北走。後用「南轅北轍」比喻行動跟目的背道而馳。轅:車前駕牲口的部分。轍:車輪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跡。

122
Q

柳暗花明

A

❶ 形容春天綠柳成蔭﹐繁花燦爛。

❷ 比喻又是一番情景﹐也用來比喻遇到困難又出現轉機:柳暗花明又一村。

123
Q

寥寥無幾

A

形容数量非常少

124
Q

面面相覷

A

相互對看﹐形容感到意外﹑驚恐或束手無策的樣子。覷:看。相對而視。表示驚異或束手無策。《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

125
Q

初出茅廬

A

比喻開始工作不久﹐缺乏經驗。《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按謂諸葛亮出草廬輔佐劉備事。後謂初入社會缺乏實際經驗。李漁《風箏誤•蠻徵》:“雖然是初出茅廬,這戎事與軍機似曾經慣。”

初出茅廬的作家。

126
Q

大相逕庭

A

指相差很遠﹐也指彼此很不一致。

127
Q

水到渠成

A

水流過就會形成渠道﹐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就會成功。水一流到就會成渠。比喻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朱熹《答路德章書》:“所喻水到渠成之說,意思畢竟在渠上,未放水東流時,已先作屈曲準備了矣。”也比喻自然而然。蘇軾《答秦太虛書》:“至時別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128
Q

急功近利

A

急於求成﹐只顧眼前的利益。《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後以“急功近利”謂急於求得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129
Q

猝不及防

A

事情發生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cù bù jí fáng / cuò shǒu bù jí
這兩個成語都表示太突然﹐來不及應付。區別在:「猝不及防」多指對戰爭或鬥爭中的突然襲擊來不及防備或防禦﹔「措手不及」適用面較廣﹐既可用於戰爭或鬥爭中的突然襲擊﹐也可以指平時因對某種事情準備不足而臨時慌亂的狀況。

130
Q

沁人心脾

A

指吸入新鮮空氣﹑芳香氣味或喝下清涼飲料等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文或樂曲優美動人使人心曠神怡。形容吸入芳香或涼爽之氣,或喝了可口的飲料,令人有舒適的感覺。也形容優美的詩文、樂曲等極為動人。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

131
Q

孤芳自賞

A

把自己看成惟一的香花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孤芳:惟一的香花。

【孤芳自賞•顧影自憐】
gū fāng zì shǎng / gù yǐng zì lián
見顧影自憐。

132
Q

名正言順

A

名義正當﹐道理通順﹐指一言一行都有充分理由。《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後以“名正言順”謂作事理由正當而充分,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名正言順,以討國賊。

133
Q

一文不值

A

同 一錢不值

134
Q

爐火純青

A

原指道家煉丹的爐火已達純青之色﹐表示丹已煉成。後用來比喻學問或技術等達極高的水平。

135
Q

偷雞摸狗

A

指背着自己的配偶和他人搞男女关系

136
Q

不拘小節

A

不為小事情所限制。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不拘小節•不修邊幅】
bù jū xiǎo jié / bù xiū biān fú
見不修邊幅。

137
Q

逆來順受

A

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理的待遇採取忍讓的態度。謂遇到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隱忍而不抗爭。無名氏《張協狀元•大公資助張協》:“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138
Q

南腔北調

A

形容語音不標準﹐說話或讀書時帶地方口音。形容語音不純,攙雜南北方音。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封臺》:“象聲即口技,能學百鳥音,并能作南腔北調,嬉笑怒罵,以一人兼之,聽之歷歷也。”

139
Q

陳腔濫調

A

老生常谈、旧调重谈、陈词滥调

140
Q

遙不可及

A

遥不可及,指很远很远。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有同名歌曲“遥不可及”由李嘉强演唱

141
Q

千刀萬剁

A

本指古代凌迟的酷刑, 后亦常用为咒骂语。

水浒传》第三八回
千刀萬剮的黑殺才!老爺怕你的不算好漢!

142
Q

所剩無幾

A

解释: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143
Q

沒完沒了

A

沒有休止。沒有了結。比喻事情長時間地糾纏不清。

雨下個沒完沒了

144
Q

動手動腳

A

動手動脚〔动-动-〕

1 谓男女间挑逗、戏弄一类的举动。

145
Q

擦肩而過

A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 近义词 ]
当面错过
[成语举例]
王朔《过把瘾就死》:“‘没干嘛,出去了一趟。’贾玲淡淡地应了一声,和我们擦肩而过。”
146
Q

心知肚明

A

释义: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

近义词:心中有数 一清二楚 胸有定见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心照不宣

例句:对于这件事的原因,你我心知肚明。

147
Q

上天入地

A

升上天空, 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

148
Q

不由自主

A

由不得自己作主﹐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bù yóu zì zhǔ / shēn bù yóu zì
見身不由己。

149
Q

突如其來

A

來得很突然﹐突然發生。

150
Q

東抄西襲

A

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
毓生 又會想法, 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 東抄西襲, 作爲自己譯的東文稿子, 印出來, 人家看得佩服。

151
Q

入木三分

A

形容筆力強勁。也比喻描寫﹑議論深刻或表演逼真。

【入木三分•鞭辟入裏】
rù mù sān fēn / biān pì rù lǐ
這兩個成語都有分析深刻的意思。區別在:「入木三分」強調見解深刻﹐也可以指作品中對人物的刻畫或戲劇中對人物的表演逼真等等﹐使用範圍較廣﹐書面﹑口語都可以用;「鞭辟入裏」強調剖析深透﹐使用範圍較窄﹐多用來形容文章﹑言論﹐一般只用於書面。

152
Q

牽強附會

A

把關係不大或沒有關係的事勉強扯在一起。附會:把沒有關連的事說成有關連。

你這樣解釋這篇文章太牽強附會了

153
Q

掩耳盜鈴

A

呂氏春秋•自知》:“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後以“掩耳盜鈴”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紅樓夢》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

154
Q

自以为是

A

認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自以為是•剛愎自用】
zì yǐ wéi shì / gāng bì zì yòng
見剛愎自用。

155
Q

因人而異

A

因為人的不同而採用的方法也有差別。

療效因人而異

156
Q

不寒而慄

A

天氣並不冷而身體發抖。形容非常害怕。慄:打顫﹐發抖。

【不寒而慄•毛骨悚然】
bù hán ér lì / máo gǔ sǒng rán
見毛骨悚然。

157
Q

敬而遠之

A

既尊敬他又遠離他。多用於貶義。

他們互相之間保持著敬而遠之的距離。

158
Q

心照不宣

A

彼此心裏都明白﹐不用明說

159
Q

藏龍臥虎

A

藏龍卧虎〔-龙–〕比喻潛藏着人才。也作「卧虎藏龍」。

「藏龍臥虎之地」

160
Q

言多必失

A

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语本《鬼谷子·本经符》
言多必有數短之處。

161
Q

下不為例

A

只通融一次﹐下次不能這樣做。下次不能援引為例。表示只通融這一次。《宦海》第十八回:“宣制軍聽了,趁勢半真半假的笑著道:‘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如何?’”

162
Q

一笑置之

A

楊萬里《觀水嘆》詩:“出處未可必,一笑姑置之。”笑一笑就擱在一邊,表示不值得理睬,或不當一回事。朱彞尊《答蕭山毛檢討書》:“即鄙言未合,度足下必一笑置之。”

163
Q

名垂青史

A

名声永留史册。

清 卓尔堪 《<明遗民诗>序》
死事者名垂青史, 固無論已。

164
Q

走火入魔

A

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165
Q

瞭如指掌

A

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鹹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說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後以“了如指掌”比喻對事理了解得非常清楚。

166
Q

猴年馬月

A

〈俗〉不知道哪年哪月﹐指不可指望的日子。

167
Q

班門弄斧

A

在魯班門前擺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班:魯班﹐中國古代有名的木匠。

168
Q

格格不入

A

互相抵触, 不相契合。

他的計劃和我的意圖是格格不入的

169
Q

受之有愧

A

接受別人送的東西或受到表揚獎勵而感到慚愧。多用作對別人的贈與表示感謝的謙詞。

170
Q

樂不可支

A

說不出的快樂﹐高興到極點。

171
Q

一塌糊塗

A

形容亂到極點﹐糟糕透了。形容亂得不可收拾或糟到極點。《孽海花》第三十回:“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塗,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172
Q

三心二意

A

形容猶豫不決﹐或心思不專一。

【三心二意•心猿意馬】
sān xīn èr yì / xīn yuán yì mǎ

173
Q

理所當然

A

以理而言应当如此。

《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這兜肚)就把來結識了這位大哥, 也是理所當然。

174
Q

好自為之

A

自己妥善处置, 好好地干。

田海燕 《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後的革命活动》
至于 四川 的革命事情, 还望 四川 同志好自为之。

175
Q

細水長流

A

比喻一點一滴堅持不懈地做某件事。

❷ 比喻對財物或人力作長遠安排﹐節約使用﹐使經常不缺。

176
Q

良師益友

A

对自己有教益的老师和朋友。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
要學 太史公 讀書之法, 借名山大川做良師益友, 使筆底無局促之形, 胸中有灝瀚之氣

177
Q

言之無物

A

說話或寫文章內容空洞﹐沒有實際東西。

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

178
Q

言過其實

A

指說話誇張﹐與事實不符。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後多指說話誇張失實。《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說書的這話有些言過其實。”

179
Q

無奇不有

A

什么希奇的事物都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
上海 地方, 無奇不有, 倘能在那裏多盤桓些日子, 新聞還多着呢。

180
Q

無奇不有

A

什么希奇的事物都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
上海 地方, 無奇不有, 倘能在那裏多盤桓些日子, 新聞還多着呢。

181
Q

各自為政

A

各人自搞一套﹐不顧全局﹐互不配合。

182
Q

無事生非

A

謂原無事端而故意尋事挑釁。《鏡花緣》第五十八回:“有不安本分的強盜,有無事生非的強盜。”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纠纷。

183
Q

醉生夢死

A

像醉酒和做夢似的糊裏糊塗地混日子。

【醉生夢死•花天酒地】
zuì shēng mèng sǐ / huā tiān jiǔ dì
這兩個成語都有過着腐朽墮落生活的意思。區別在:「醉生夢死」側重於沈醉﹑頹廢;「花天酒地」側重於荒淫腐化﹐有時也指吃喝嫖賭荒淫無恥的生活。

184
Q

亂七八糟

A

形容混亂無序。

【亂七八糟•污七八糟】
luàn qī bā zāo / wū qī bā zāo
這兩個成語都有糟透了的意思﹐用法基本相同﹐有時可以換用。區別在:「亂七八糟」側重在「亂」﹐表示混亂無序﹐如「辦公室裏堆滿了亂七八糟的雜物」;「污七八糟」側重在「污」﹐表示髒亂污穢﹐如「這個導演為了賺錢﹐經常拍些污七八糟的電影」。

185
Q

亂七八糟

A

形容混亂無序。

【亂七八糟•污七八糟】
luàn qī bā zāo / wū qī bā zāo
這兩個成語都有糟透了的意思﹐用法基本相同﹐有時可以換用。區別在:「亂七八糟」側重在「亂」﹐表示混亂無序﹐如「辦公室裏堆滿了亂七八糟的雜物」;「污七八糟」側重在「污」﹐表示髒亂污穢﹐如「這個導演為了賺錢﹐經常拍些污七八糟的電影」。

186
Q

合而為一

A

亦作“ 合兩爲一 ”。 合两者为一体。

他們打算把這兩個公司合二為一。

187
Q

閱人無數

A

见识过很多人,与许多人有过交往,社会经验丰富,看人看得很准

188
Q

實至名歸

A

有了實際的成就﹐相應的名聲榮譽自然而來。有了實際的成績,就會獲得應有的名譽。《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

189
Q

一針見血

A

比喻說話﹑寫文章直截了當﹐切中要害。

190
Q

維妙維肖

A

形容描寫或模仿得十分逼真﹑傳神。也作「維妙維肖」。

191
Q

隨波逐流

A

比喻自己沒有立場和主見﹐盲目地跟着潮流走。

【隨波逐流•同流合污】
suí bō zhú liú / tóng liú hé wū
這兩個成語都比喻隨同別人行動。區別在:①「隨波逐流」側重指沒主見﹐隨大流﹐跟隨的人不是明確而具體的;「同流合污」側重比喻同壞人一起幹壞事﹐跟隨的人一般是明確而具體的。②「隨波逐流」還可以用本義﹐表示隨着波浪起伏﹐跟着水流漂蕩﹐如「小船在江中隨波逐流」;「同流合污」只有比喻用法。

192
Q

花紅柳綠

A

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前蜀 魏承班 《生查子》词之三
花紅柳緑間晴空。
2 比喻颜色鲜艳。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
羅列着許多 苗 婆, 穿的花紅柳緑, 鳴鑼擊鼓, 演唱 苗 戲。

《红楼梦》第七三回
只見 賈母 房内的小丫頭子, 名唤 傻大姐 的……手内拿着個花紅柳緑的東西, 低頭瞧着只管走。

193
Q

螳螂捕蟬

A

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後因以“螳螂捕蟬”比喻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194
Q

鴛鴦戲水

195
Q

返老還童

A

由衰老返回童年。形容老年人充滿活力。

196
Q

愛莫能助

A

內心雖然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愛莫能助•鞭長莫及】
ài mò néng zhù / biān cháng mò jí
見鞭長莫及。

197
Q

指點迷津

A

将错误的道路和方向指出来,让人知道应该走的路径或方向。

198
Q

如履薄冰

A

比喻戒惧敬慎的心理。

《诗·小雅·小旻》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毛 传
恐陷也。

汉 蔡邕 《西鼎铭》
于時侍從陛階, 與聞公之昌言者, 莫不惕厲, 如履薄冰。

199
Q

心有靈犀

A

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以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 旧说犀牛是一种灵兽, 角中有白纹如线, 贯通两端, 感应灵异, 故称。

200
Q

記憶猶新

A

過去的事情就像不久前才發生一樣﹐記得非常清楚。

【記憶猶新•念念不忘】
jì yì yóu xīn / niàn niàn bù wàng
這兩個成語都有印象清晰﹑沒有忘記的意思。區別在:「記憶猶新」側重在記憶清晰﹐不因時間推移而模糊﹐對象是已經過去的事﹐不能用於人;「念念不忘」側重在記憶的連續不斷﹐對象不限於過去的事﹐也可以是現實或未來的目標﹑理想等﹐還可用於人。

201
Q

指鹿為馬

A

秦始皇的兒子胡亥當皇帝時﹐丞相趙高想篡位﹐怕羣臣不服﹐設法試探﹐獻一隻鹿給皇帝﹐說是馬。大臣中有的不說話﹐有的跟着說是馬﹐有的仍說是鹿。趙高就把說鹿的人陷害了。後來就用「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

202
Q

加油加醋

A

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 在叙事或转述时, 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後》
有创作才能的人, 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 加油加醋说给人听, 编成歌曲到处传唱

203
Q

天旋地轉

A

比喻世局大变。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天旋地轉迴龍馭, 到此躊躇不能去。
2 形容气势宏大。

《英烈传》第十二回
我們十來個扛勿動, 被他一人一手便來牽, 真個是天旋地轉氣軒軒。
3 形容晕眩。

《水浒传》第三九回
只見天旋地轉, 頭暈眼花, 就凳邊便倒。

204
Q

見縫插針

A

比喻善于抓紧机会,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一章
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分割敌人, 牵制敌人, 见缝插针, 集中兵力, 狠狠打击敌人。

205
Q

信以為真

A

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因為他說得有憑有據, 大家信以為真。

206
Q

若隱若現

A

好像隱沒﹐又好像出現。形容隱約依稀﹐模糊不清。

207
Q

枯木逢春

A

枯樹遇到春天。比喻絕望中重獲生機。

208
Q

偏偏一律

A

篇篇都一樣﹐指文章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種形式﹐毫無變化。

209
Q

上天入地

A

1 升上天空, 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

唐 李復言 《续幽怪录·卢僕射从史》
吾已得煉形之術也, 其術自無形而煉成三尺之形, 則上天入地, 乘雲駕鶴, 千變萬化, 無不可也。
2 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趙雲﹞又着二卒扶護 簡雍 先去報與主人:‘我上天入地, 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

210
Q

本末倒置

A

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金 无名氏 《绥德州新学记》
而牧之者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 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

211
Q

天南地北

A

❶ 指距離極遠:天南地北﹐各在一方。
❷ 指各個不同的地區:與會者來自天南地北。
❸ 談話沒有一定主題: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也說「天南海北」。

212
Q

不見不散

A

指约定的会面,即使逾时也得践约

213
Q

兩小無猜

A

男女幼年的時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無邪﹐沒有嫌猜。

214
Q

歪打正着

A

歪打正着比喻用本來不恰當的方法﹐意外得到滿意的結果。

215
Q

拋磚引玉

A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謙辭﹐比喻用粗淺的意見﹐以引出高明的見解。

216
Q

瑕瑜互見

A

比喻缺點﹑優點都有。

217
Q

亂中有序

A

看似紊乱,实则有条理

218
Q

成碌木咁

A

形容一个人木木讷讷,不会变通,呆滞,憨厚的样子,带有贬义

219
Q

半斤八兩

A

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於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水滸傳》第一百七回:“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220
Q

相得益彰

A

互相配合得好﹐各自的長處更能顯示出來。

221
Q

非我族類

A

不是同族的人。

222
Q

想入非非

A

胡思亂想﹐不切實際。

223
Q

礙手礙腳

A

妨礙別人做事。

亦作:阻手阻腳

224
Q

棄本逐末

A

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

《汉书·食货志下》
民心動摇, 棄本逐末, 耕者不能半, 姦邪不可禁。 亦作:棄本求末

225
Q

杞人憂天

A

杞國有個人老是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無處安身﹐愁得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後用「杞人憂天」比喻缺乏根據的憂慮。

226
Q

甩繩馬騮

A

[粵]脫了繩的猴子, 比喻活躍好動, 不受約束的人。

-好多細路都係甩繩馬騮

227
Q

一視同仁

A

不分厚薄親疏﹐一樣看待。

228
Q

標新立異

A

有意提出新奇的主張﹐顯示與眾不同。

【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粵語作:標奇立異

229
Q

實至名歸

A

有了實際的成就﹐相應的名聲榮譽自然而來。

230
Q

欲速則不達

A

過於心急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

231
Q

一朝一夕

A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时间短促。

《易·坤》
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來者漸矣。

232
Q

有志者事竟成

A

諺〉有堅定意志和決心﹐事業終究會成功。只要有志气事情终究会成功。

有志竟成

233
Q

以卵投石

A

拿雞蛋去擲石頭。比喻不衡量自己力量硬幹﹐毀了自己。也作「以卵擊石」。

234
Q

淺嘗輒止

A

稍稍嘗試一下就停止了。比喻不深入鑽研。

【淺嘗輒止•半途而廢】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bàn tú ér fèi
見半途而廢。

235
Q

見仁見智

A

形容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236
Q

自力更生

A

用自己的力量把事情辦好。

237
Q

飢不擇食

A

肚子極餓顧不得選擇食物。比喻急切需要時顧不得選擇。

238
Q

階前萬里

A

遠在萬里之外,猶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雖遠,卻象在眼前一樣。

239
Q

天衣無縫

A

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織女)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後因以“天衣無縫”比喻事物渾成自然,細緻周密,無痕漏可尋。《孽海花》第五回:“唐卿兄挖補手段,真是天衣無縫。

240
Q

日積月累

A

长时间地积累。

宋 朱熹 《答周南仲书》之二
隨時體究, 隨事討論, 但使一日之間整頓得三五次, 理會得三五事, 則日積月累, 自然純熟, 自然光明矣。

241
Q

三尖八角

A

形容物體多棱多角, 不好應用。

242
Q

臨崖勒馬

A

喻临危时能及时悔悟回头。

陶行知《“走向殖民地”》
让我们发出紧急信号,唤起民众,制止盲目领导,以期赶快临崖勒

243
Q

萬無一失

A

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

244
Q

老鼠拉龜

A

歇)無埞埋手。即(粤)狗咬刺蝟 —— 下不得嘴。比喻無從下手。

-老鼠拉龜,無從下手

245
Q

孺子可教

A

稱讚年輕人有培養前途﹐可以把本事傳授給他。

246
Q

一日千里

A

形容马跑得极快。

當前電子工業的發展一日千里。

247
Q

諱疾忌醫

A

不肯說自己患有疾病而拒絕治療。比喻掩蓋缺點和錯誤﹐不肯改正。

248
Q

鶴立雞群

A

鶴站在雞羣之中。比喻人的儀表或本領出類拔萃。

HZ 鶴立雞⧸鷄羣〔鹤﹣鸡群〕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嵇紹)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二折:“休錯認做蛙鳴井底,鶴立雞群。”

249
Q

斬釘截鐵

A

形容言行堅決果斷﹐毫不含糊。比喻果斷堅決。《朱子全書•孟子一》:“看來惟是孟子說得斬釘截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