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册文学常识 Flashcards
史传散文,既是——也是——。
——,记言,是中国第一部——
——,记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编年体:——
国别体:——,——
文学,史学
尚书,历史文献蕙编
春秋,编年体史书
左传(记事)
国语(记言),战国策
司马迁,字——,是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被尊称为——,——,——。
子长,史圣,史迁,太史公
《战国策》由——整理定名,是一篇——史书,又名——,记言(记录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本名——,字——
刘向,国别体,国策
更生,子政
左丘明,——和——的作者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左传》原名——,——。与——,——合称——,是中国第一部————
国语,左传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三传,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韩愈,字——,世称——,——。谥号——,故也被称为——。苏轼赞誉他————,是——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退之,韩昌黎,韩吏部,文,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古文运动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是一篇——,属于议论文,在于阐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
贾谊(过秦论,世称——,——,——。主要文学成就是——。著有《过秦论》
《过秦论》选自——,个别文句参考了——,——,属于政论文(论),被誉为——,分为上中下篇
贾生,贾太傅,贾长沙,政论文
新书,史记,文选,古今第一气盛文字
——,是宋朝代表文学,流行于民间,大多收录在——,是诗的一种,但是配乐歌唱的。
可分为——和——,——侧重描述——,重视音律和谐,《相见欢》,《雨霖铃》,《声声慢》都是此派代表;——大体创作主题不限,气象恢弘雄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
宋词,全宋词
婉约派,豪放派,婉约派,儿女风情,豪放派
李煜,名——,字——,号——,被掳后被封为——,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世称——。
与——的词合编为——
《相见欢》又名——,——
从嘉,重光,钟隐,违命侯,李后主
乌夜啼,上西楼,李璟,南唐二主词
柳永,原名——,字——,是婉约派代表词人,世称——,自称————,——
《雨霖铃》是柳永代表作
三变,耆卿,柳屯田,奉旨填词柳三变,白衣卿相
李清照,号——,南宋婉约派词人,著有《声声慢》,其词被称为——
易安居士,易安体
中国古代戏曲与词,诗,赋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戏曲包括——,——,——,——,——,——,——。
与——,印度梵剧并称为————。
戏曲最早从模仿——的歌舞中产生,发端于先秦两汉,形成于宋,繁荣于元。
文本,唱,念,做,打,舞台布景,音乐伴奏。世界三大古剧
元曲分为——和——。
散曲,杂剧
散曲包括——,——,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XX(宫调)·XX(曲牌名)·XXXXX(题目)》
小令,套曲(套数,散套)
小令
小令
套曲
杂剧是指舞台演出用的剧本,主要有——,——和——组成。
《窦娥冤》:——
宾白,科介(表演),曲词
杂剧
张养浩,字——,号——。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称其——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
孟希,云庄,如玉树临风
白朴,字——,——,号——。
元曲四大家:——,——,——,——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作者
仁甫,太素,兰谷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套曲是由两个以上————的曲子相连而成,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可任意增加句数。
套曲代表作:————
相同宫调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原名——,字——,——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作者
舜臣,景臣,嘉贤
关汉卿,号——,被誉为——,——。元人称其“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窦娥冤》作者,《窦娥冤》被称为————
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被称为——,有————的美称。
已斋叟,梨园领袖,杂剧班头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元杂剧的鼻祖,东方的莎士比亚
《窦娥冤》,原名——和——,王国维在《————》称誉其————,总共分为四折和一个楔子。
杂剧:
楔子:故事的序幕
折:每折唱同一个宫调的一个套曲,类似故事的一幕
感天动地窦娥冤,六月雪
宋元戏曲考,即列对于世界十大悲剧之中,亦天无愧色
中国六朝以来把区别于骈文和韵文的文学体裁都叫做散文,现代散文为区别于小说,诗歌和戏剧以外的文学
散文包括:——,——,——
杂文,随笔,小品
杂文,被——称为——和——,以——为主,夹带着——。——是开创杂文新风的大家,被——,——,——等人传承下去。
鲁迅,杂感,短评,议论,抒情,鲁迅,贾平凹,梁文道,韩寒
随笔,篇幅较小,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评论,一般不做理论性太强的阐释。
经典之作:(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帕斯尔卡《思想录》
蒙田《随笔录》
培根《人生论》
伯特兰,罗素,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傅承得,马华诗坛的隗宝,亚洲周刊:马来西亚文化新点子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