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Flashcards
《夜雨寄北》–诗人对未来与亲人欢聚的憧憬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陌上桑》
- -服装之美
- -饰物之美
- -用品之美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青丝为龙系,桂枝为笼钩
《黄鹤楼》–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景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短歌行》–表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襟怀,会热切地接待贤才,赢得人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和子由渑池怀旧》–回忆往昔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声声慢》–面对天气转变那份凄苦之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相见欢》–哪一句以滋味来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饮酒》–哪一句表达虽身处人境,也好像独处偏僻之处
心远地自偏
《短歌行》–指贤才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暗喻自己就是贤才要找的明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短歌行》–指贤才如明月般遥远,求贤不得,忧心不断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诗人以哪四个东西象征贤才?
子衿、鹿、明月、乌鹊
《短歌行》
- -思念贤才的四句
- -礼遇贤才的四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思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礼才
《硕鼠》–百姓向往无剥削、无压迫的幸福生活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or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or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陌上桑》–叙述罗敷采桑的勤劳形象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行行重行行》–哪一句指女子和丈夫被迫分开
与君生别离
《行行重行行》–以道路上的障碍和遥远表达重逢的困难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行行重行行》–叮嘱夫君莫忘乡土和亲人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行行重行行》
–相距之遥远vs离别之长久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久
《行行重行行》–对夫君迟迟不归的猜疑和埋怨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行行重行行》
–写思妇因离别太久而为情消瘦 vs
写思念郁结而至憔悴老去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瘦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
《行行重行行》–劝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也希望丈夫好好保重身体,以代他日重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饮酒》–指诗人已脱离官场,与官场再无往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心与自然融为一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寓情于景,描绘傍晚时分的观景之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领悟到事物的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说,指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
《从军行》–表现将士出征的遥远、艰辛、漫长、孤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环境描写)
《从军行》–刻画出战争的漫长和战斗之苦
黄沙百战穿金甲
《从军行》–将士视死如归的卫国精神
不破楼兰终不还
《硕鼠》–发誓离开剥削者到幸福的乐园,因在那里没人会哀叹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山居秋暝》–表达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 -写物
- -写人
- -写时节气候地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黄鹤楼》–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草》–用延绵不绝的青翠芳草比喻别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用反衬表现出草坚强旺盛的生命力
远芳侵“古道”,青翠接“荒城”
古道和荒城是没落荒凉的景象,对比草不因时光的侵袭而灭绝=反衬
《夜雨寄北》–以“意象”表达诗人思念之情的绵密
巴山夜雨涨秋池
《示儿》–诗人悲壮的心愿和他想报国的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的愿望=大宋军队收复失地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无常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寄寓人生要往前看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留下的痕迹都会随时间消失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回应苏辙的“旧宿僧房壁共题”)
《相见欢》–表现词人无人可共语
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表达词人孤独寂寞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把“愁”比喻成丝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声声慢》–从动作、环境、心理描写,刻画词人的心境与环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淡酒难消浓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声声慢》–以乐景反衬内心哀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秋季黄花盛开,本该赏心悦目,
但词人却说自己憔悴损=反衬)
《声声慢》–哪一句指词人在自家庭院
守着窗儿
《声声慢》–表现词人很无聊,也无心做其他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聊到听着雨打在梧桐叶的声音,到黄昏)
《声声慢》–愁苦无人可倾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lso语言和文字无法尽诉愁苦
《声声慢》–从哪些字眼可知词人写的是一天里的生活
晓 怎生得黑 到黄昏
《草》–表现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示儿》–诗人即使死了也念念不忘国土尚未收复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人的遗憾=“死”**了都看不到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