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 Flashcards

1
Q

慢性支氣管炎病因+發病機制

A
①	吸煙(最主要):
–	支氣管上皮纖毛變短、不規則
–	纖毛運動發生障礙
–	支氣管杯狀細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
–	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黏液積聚
降低局部抵抗力,支氣管易受細菌病毒感染
②	空氣污染
③	感染
④	其他:冷空氣、年老體弱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診斷

A

診斷:
– 反復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發病最少3個月,並連續兩年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患
– X線:兩下肺紋理增粗,紊亂
– 肺底部乾濕囉音
– 在1周內出現膿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顯增加,或伴有發熱等炎症表現,或「咳」「痰」「喘」等症狀任何一項明顯加劇。
 單純型:反復咳嗽、咳痰,不伴有喘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治療

A
治療:
①	控制感染:常用抗生素-氨芐西李、阿莫西林、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
②	祛痰、鎮咳:鹽酸氨溴索30mg,每天3次,口服
③	解痙、平喘:氣喘者常用解痙平喘藥物,如氨茶碱、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復方氯喘片
④	氣霧療法:生理鹽水/祛痰藥進行霧化吸入,常用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或異丙托溴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發病機制:

A
①	吸煙
②	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
③	空氣污染
④	感染因素
⑤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⑥	氧化應激
	COPD的發病機制是氣道、肺實質、肺氣血的慢性炎症。(填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治療*、診斷

A
診斷:
–	慢性咳嗽,晨間明顯
–	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泡沬,偶帶血絲,清晨多。急性發作時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
–	氣短/呼吸困難(典型),動則氣短
–	喘息和胸悶,重症/急性時喘息
–	桶狀胸
–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	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第一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70%S
治療:
①	控制感染:抗生素控制細菌感染
②	擴張支氣管:短效B2受體激動制
③	控制性氧療
④	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口服/靜脈滴注
⑤	祛痰:溴己新,鹽酸氨溴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肺炎分類

A

 按解剖分類:(1)大葉性(肺泡性) (2)小葉性(支氣管性) (3)間質性肺炎
 按病因分類:(1)感染性肺炎 (2)理化性肺炎 (3)變態反應性肺炎
 按患病環境分類:(1)社區獲得性肺炎[肺炎球菌] (2)醫院內獲得性肺炎
常見感染、常見菌:社區獲得性肺炎[肺炎球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慢性呼吸衰竭定義

A

呼吸衰竭是指外呼吸(通氣和換氣)功能嚴重障礙,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導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瀦留,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征。
動脈血氧分壓(PaO2)低於60mmHg [缺氧],伴/不伴動脈二氧化碳分壓 (PaCO)高於50mmHg[二氧化碳瀦留]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慢性呼吸衰竭1,2型定義

A

呼吸衰竭根據病理生理和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分為I和II型呼吸衰竭,
– I型呼吸衰竭多由於換氣功能障礙所致,僅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瀦留
– II型呼吸衰竭常由於通氣功能障礙所致,缺氧同時伴有二氧化碳瀦留。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左心衰竭症狀

A
(1)	呼吸困難
①	勞力性呼吸困難(最早)
②	端坐呼吸
③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
(2)	咳嗽、咳痰、咯血:白色漿液性泡沬樣
(3)	乏力、疲倦、頭昏、心慌:
(4)	腎功能損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右心衰竭症狀

A
(1)	內臟淤血
①	(最常見)胃腸道及肝臟淤血引起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②	嚴重肝淤血可引起黃疸
③	長期腎淤血可引起腎功能減退(夜尿、少尿、蛋白尿)
④	呼吸困難(左心衰繼發右心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左心衰竭體征

A

(1) 肺部:兩肺底濕囉音

(2) 心臟:心臟擴大、心率加快、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心尖區可聞及舒張期奔馬律和或收縮期雜音、交替脈。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右心衰竭體征

A

(1) 心臟:右心室顯著擴大–>功能性三尖瓣關閉不全,收縮期雜音
(2) 頸靜脈怒張和(或)肝頸靜脈反流征陽性
(3) 肝腫大,有壓痛
(4) 下垂部位凹陷性水腫
(5) 胸水&/腹水
(6) 紫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NYHA分級(SQ)

A

– I級:患者有心臟病但日常活動不受限制,平時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 II級:心臟病患者的體力活動受到輕度的限制,休息時無自覺症狀,但平時一般活動下可出現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 III級:心臟病患者的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小於平時一般活動即可引起上述症狀。
– IV級:心臟病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下也可以出現心力衰竭的症狀,體力活動後加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最容易引起 心源性猝死的是

A

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A

期前收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高血壓病分期

A

– 1級(輕度):收縮壓-140~159 舒張壓-90~99
– 2級(中度):收縮壓-160~179 舒張壓-100~109
– 3級(重度):收縮壓-≧180 舒張壓-≧110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高血壓危險分層

A

/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常用降壓藥物

A
(1)	鈣通道阻滯藥(CCB):
–	老年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高血壓伴穩定性心絞痛、冠狀動脈或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周圍血管病患者。
–	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維拉帕米
(2)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	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後伴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腎病、非糖尿病腎病、代謝綜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耶普利、雷米普利
(3)	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制(ARB):
–	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房顫動預防、糖尿病腎病、代謝綜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	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
(4)	Β受體阻滯劑:
–	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絞痛、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經活性增高,或甲亢患者
–	美托洛爾、比索洛爾、阿替洛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典型心絞痛臨床表現

A

(1) 誘因:體力勞動、情緒激動、飽食、寒冷、吸煙、心動過速、休克
(2) 部位:胸骨體上段或中段後方,可波及心前區,範圍手掌大小,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頸及下頜部
(3) 性質:壓迫、憋悶、緊縮感
(4) 持續時間:歷時短暫,一般為3~5分鐘,少超過15分鐘
(5) 緩解方式:去除誘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緩解

20
Q

急性心肌梗死定義

A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部分的心肌因嚴重持久性缺血而發生局部心肌急性壞死。

21
Q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

A
(1)	監護和一般治療
①	休息和護理
②	吸氧與監護
③	建立靜脈通道
④	抗血小板聚集
(2)	解除疼痛
①	嗎啡或哌替啶
②	硝酸酯類藥
③	B受體阻滯劑
(3)	再灌注心肌
①	經皮穿刺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90分鐘內送院)
②	溶栓療法***
A.	藥物靜脈溶栓
–	在無禁忌證時,明確診斷後立即(接診30MINS內)溶栓治療
–	檢查血小板、出凝血時間
–	以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激活血栓中纖維蛋白溶酶原,使其轉變為纖維蛋白溶酶而溶解冠狀動脈內的血栓
–	常用藥:尿激酶、鏈激酶或重組鏈激酶(可引起過敏)、rt-PA(要先肝素)
B.	冠狀動脈再通的判斷
I.	直接指標:冠狀動脈造影發現再通
II.	間接指標:
1) 心電圖抬高的ST段於2小時內回降>50% 
2) 胸痛2小時內基本消失
3) 2小時內出現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4) CK-MB峰值提前出現
C.	溶栓的適應證和禁忌症
I.	適應證
1) 心前區疼痛持繼30分鐘以上,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2) 心電圖上相鄰導聯ST段抬高,起病<12小時,<75歲
3) ST段顯著抬高的AMI患者,>75歲,慎重考慮
4) 發病時間已達12~24小時,仍有進行性胸痛
II.	禁忌症
1) 2~4周內有活動性內臟出血、外科大手術、活體組織檢查、頭部外傷、心肺復蘇等病史
2) 高血壓控制不滿意,仍在180/110mmHg以上/慢性嚴重高血壓病史
3) 高度懷疑主動脈夾層
4) 既往有出血性腦卒中/6個月內發生過缺血性腦卒中/腦血管事件
5) 中樞神經系統受損、顱內腫瘤或畸形
6) 糖尿病并發視網膜病變
7) 嚴重肝、腎/其他惡性疾病
8) 各種血液病、出血性疾病/出血性傾向者,或目前正在使用治療劑量的抗凝藥。
22
Q

胃炎病因

A

– 急性:理化因素、藥物、應激

– 慢性:Hp感染、自身免疫、理化因素、膽汁反流等

23
Q

消化性潰瘍定義

A

消化性潰瘍(PU)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因潰瘍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而得名,包括胃潰瘍(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

24
Q

消化性潰瘍臨表現床

A
典型表現為慢性、周期性、節律性 的上腹部疼痛
	慢性:多反復發作,病程長,平均6~7年,可更長
	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呈反復周期性發作,以DU更為明顯。
	節律性:疼痛呈節律性并與飲食明顯相關。
DU多飢餓時疼痛,進食後緩解;一部分午夜痛,常被痛醒
GU疼痛不甚規則,常在餐後1小時內發生,下次餐前自行消失
–	GU疼痛中上腹部或偏左;DU疼痛中上腹部偏右側
–	部分以出血、穿孔等并發症為首發表現
25
消化性潰瘍并發症
(1) 出血(最常見) (2) 穿孔 (3) 幽門梗阻 (4) 癌變
26
肝硬化失代嘗期表現
``` (1) 肝功能減退表現 ① 全身表現 ② 消化道症狀 ③ 出血傾向和貧血 ④ 內分泌失調: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取激素增多,雄激素、糖皮質激素減少 (2) 門靜脈高壓症 ① 脾腫大 ② 側支循環的建立和開放: (1) 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 (2) 腹壁和臍周靜脈曲張 (3) 痔靜脈擴張 ③ 腹水(失代嘗期最突出) ```
27
肝硬化并發症
(1) 上消化道出血 (2) 肝性腦病(晚期肝硬化最嚴重并發症、最常見死亡原因) (3) 肝腎綜合征 (4) 感染 (5) 原發性肝癌 (6) 其他: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肝肺綜合征、門靜脈血栓形成、門脈高壓性胃病
28
急性胰腺炎
 最主要病因:膽道疾病(膽石症)膽原性急性胰腺炎  最主要發病機制: ① 膽石、感染、蛔蟲等引起壺腹部狹窄,膽汁排出障礙,當膽道內壓力超過胰管內壓力時,膽汁通過共同通道逆流入胰管,激活胰酶而致AP。 ② 膽石移行過程中造成膽總管、壺腹部損傷,或膽道炎症引起暫時性Oddi括約肌鬆弛,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而致AP ③ 膽道炎症時,膽汁中的細菌毒素、游離膽酸、溶血卵磷脂等可通過淋巴管擴散至胰腺,激活胰酶而致AP
29
急性胰腺炎治療
``` (1) 內科: ① 一般治療:補充體液及電解質 ② 減少胰腺分泌:禁食、抑酸治療、生長抑素 ③ 抑制胰酶活性 ④ 使用抗生素 (2) 內鏡治療:膽源性胰腹炎-->Oddi括約肌切開術(EST) (3) 腹腔灌洗 ```
30
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表現:
(1) 蛋白尿 (2) 血尿 (3) 水腫 (4) 高血壓 (5) 腎功能異常
31
腎病綜合征定義*
腎病綜合征(NS)是因多種疾病和不同病因、病理損害所致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常伴有相應的低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30g/L)、水腫、高脂血症。
32
腎病綜合征并發症SQ
(1) 感染 (2) 血栓、栓塞 (3) 急性腎功能損傷:急性腎衰竭、腎小管功能損傷 (4) 營養不良、鈣磷代謝障礙、貧血
33
慢性腎衰竭兩種 分期
``` – 慢性腎衰竭CRF分期 分期 臨床表現 腎功能不全代償期:當腎單位受損未超過正常的50%,腎功能可代償而不出現 -代謝產物瀦留,無臨床表現 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腎單位受損,剩餘腎功能低於正常的50%。 -出現乏力、輕度貧血、食欲減退等 腎功能衰竭期:-出現貧血,代謝性酸中毒,鈣磷代謝紊亂等 -水、電解質紊亂尚不明顯 腎功能衰竭終末期:酸中毒症狀明顯,全身各系統症狀嚴重 ``` ``` – 慢性腎臟病CKD分期 分期 特征 1 腎損傷,GFR正常或增加 2 腎損傷,GFR輕度下降 3 GFR中度下降 4 GFR重度下降 5 腎衰竭 ```
34
貧血的形態學分類
大細胞性貧血 – 巨幼細胞貧血、 –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 正細胞性貧血 – 再生障礙性貧血、 – 多數溶血性貧血、 – 急性失血後貧血和慢性疾病伴發的貧血、 – 大多數的血液腫瘤 小細胞性貧血 – 缺鐵性貧血、 –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 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
35
貧血病情評估
``` – 根據血紅蛋白水平分4度 ① 輕度貧血:Hb≧90g/L ② 中度貧血:Hb 60~89g/L ③ 重度貧血:Hb 30~59g/L ④ 極重度貧血:Hb <30g/L ```
36
貧血治療(最主要治療)
(1) 病因治療(首先) (2) 補充造血要素:缺鐵性貧血口服鐵制 (3) 刺激紅細胞生成:再生障礙性貧血 (4) 免疫抑制劑:再生障礙性貧血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環孢素(CsA) (5) 脾切除 (6) 輸血 (7) 造血干細胞移植
37
2. 白血病急慢性的分型: (1) 根據病程緩急和細胞分化程度分類 (2) 根據白血病细胞形态和生化特征分类
/
38
維A酸及三氧化二砷 誘導緩解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 M3)
39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Graves病診斷
``` ① 臨床甲亢症狀和體征 ② 甲狀腺彌漫性腫大(觸診+B超證實) ③ 血清TSH濃度降低,甲狀腺激素濃度增高 ④ 眼球突出和其仔浸潤性眼征 ⑤ 脛前黏液性水腫 ⑥ TRAb或TSAb陽性 (1~3項為診斷必備條件,4~6為輔助條件,重要依據) ```
40
Graves病臨床表現
``` (1) 甲狀腺毒症 ① 高代謝綜合征:怕熱汗多、皮膚潮濕、低熱、多食善饑、體重銳減、疲乏無力 ② 精神神經系統:精神過敏、多言好動、煩躁易怒、失眠不安、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③ 心血管系統:心悸、氣短、胸悶 ④ 消化系統:食欲亢進,稀便、排便次數增加 ⑤ 肌肉骨骼系統:肌無力、肌肉消瘦 ⑥ 生殖系統:月經減少/閉經,陽痿 ⑦ 造血系統 ⑧ 皮膚及指端:對稱性黏液性水腫,局部皮膚增厚變粗。類杵狀指 (2) 甲狀腺腫 (3) 眼征 ① 單純性突眼 ② [惡性]浸潤性突眼(Graves眶病): – 突眼度<20mm, – 眼內異物感、眼部脹痛、畏光、流淚、復視、視力減退。 – 嚴重:眼瞼腫脹肥厚、閉合不全,結膜充血水腫,角膜潰瘍/全眼球炎,甚至失明 ```
41
糖尿病SQI/II型鑒別診斷
``` 起病年齡 出現症狀時間 體重 臨床症狀 酮症酸中毒 空腹C肽水平 自身免疫反應標志性抗體 家族糖尿病史 其他自身免疫病 治療原則 ```
42
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
43
糖尿病治療
(1) 糖尿病教育 (2) 醫學營養治療 (3) 運動療法 (4) 口服降糖藥物治療 (5) 胰島素治療 (6) 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 (7) 2型糖尿病的減重手術治療 (8) 慢性并發症治療原則 (9) 胰腺移植和胰島細胞移植
4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定義(SQ)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於糖尿病胰島素重度缺乏及和拮抗胰島素激素過多共同作用所致的嚴重代謝紊亂綜合症。 – 酮體包括β-羥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 – DKA分為3個階段: ① 早期血酮升高稱為酮血症,尿酮排出增多稱為酮尿症,統稱為酮症。 ② 酮症酸中毒:酮體為酸性代謝產物,消耗體內儲備碱,初期血pH值正常,屬代償性酮症酸中毒;晚期血pH值下降,為失代償性酮症酸中毒。 ③ 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神志障礙,稱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4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療
(1) 補液:快速補充生理鹽水,在2小時內輸入1000~2000mL,先快後慢 (2) 胰島素治療:采用小劑量短效胰島素持繼靜脈滴注,0.1U/(kg.h) (3) 糾正酸碱平衡失調:血pH值7.1,給予碳酸氫鈉50~100mmol/L (4) 充分補鉀:治療前血鉀低,立即開始補鉀,前2~4小時用靜脈輸液補氯化鉀1~1.5g/hr。密切注意血鉀,糾正酸中毒及胰島素使用後血鉀將會下降,故需根據情況及時調整補鉀劑量及速度 (5) 去除誘因和處理并發症
46
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
``` (1) 關節表現: ① 晨僵 ② 疼痛 ③ 腫脹 ④ 關節畸形 ⑤ 關節功能障礙 (2) 關節外表現: ① 類風濕結節 ② 類風濕血管炎 ③ 肺 ④ 心臟 ⑤ 神經系統 ⑥ 貧血、干燥綜合征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