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发展心理学:终生发展的视角 Flashcards
受精卵
即由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的一个单细胞组织
基因
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
孕期
从受孕延续到婴儿出生,通常有9个月的时间
受精卵期
出生前的第一个阶段,包括受精后的两个星期
胎盘
从母亲的血液中传递氧气和养分到胎儿,将胎儿的排泄物排到母亲体内的组织
胚胎期
出生前期的第二阶段,从第二个周末到第二个月月底
胎儿期
出生前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从两个月持续到出生
存活阈限
婴儿即使早产也可以存活的年龄
胎儿酒精综合征
跟孕妇孕期过度喝酒有关的先天性系列问题
运动发展
身体活动所需要肌肉协调能力的进步
运动发展的基本原则
1.从头到脚的趋势
2.从近端到远端的趋势
成熟
指根据个体基因蓝图逐渐呈现的发展
发展常模
表明个体展示多种行为和能力的典型(平均)年龄
气质
特征性的精神特点,活跃水平和情绪性反应
追踪研究
研究者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观察一组被试
横断研究
观察者在一个时间点比较不同年龄的多个被试组
代际效应
发生在年龄组的不同差异是由于各组在不同的时代成长
依恋
在婴儿和养育者之间建立的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系
分离焦虑
当他们要离开与他们建立依恋关系的个体时,他们表现出情绪上的不安
依恋的三种类型
1.安全型
2.焦虑——矛盾型
3.回避型
4.无组织——无方向型
阶段
指一个发展时期,期间行为的特点模式被展现出来而且一些能力变得成熟
阶段理论假设
1.个体必须按照某一个特定的顺序经历特定的阶段
2.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与年龄有关系
3.不同阶段里典型行为是有明显的非连续性
埃里克森阶段
1.信任vs怀疑
2.自主vs羞怯
3.主动vs内疚
4.勤奋vs自卑
5.同一性vs混乱
6.亲密vs孤独
7.生产vs停止
8.完整vs绝望
评价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理论
优点:
1.不但解释了人格发展的连续性,还解释了变化性
2.通过展示社会关系中新的挑战如何刺激终生的个性发展,来解释变化性
3.还通过阐述儿童早期成长经历与成人的个性特点之间的关系,来解释连续性
缺点:
1.依赖于展示性的个案
2.只提供了对典型发展模式进行理想化描述
认知发展
孩子思维模式的变化,其中思维包括记忆、推理、问题解决
皮亚杰阶段理论
1.感觉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守恒
儿童意识到虽然物体的形状或外形发生了变化,但是物理量总体上恒定不变
中心化
只关注问题的一个特征,而忽略其他重要方面的趋势
不可逆转
不能想象把一个动作逆转
自我中心
缺乏能力去考虑别人的观点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儿童通过跟社会中更有经验的成员进行的合作对话中,获得他们文化中大多数的认知技能和问题解决策略
科尔伯格的阶段理论
1.前习俗【奖励、惩罚】
2.习俗水平【好男/女孩趋向、权威趋向】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个体原则与良心】
青春期
青春前期
第二性征
后青春期
第一性征
玛西亚四种自我同一性状态
认同获得、提前结束、延迟偿付、认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