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Flashcards
x射线的发明者
伦琴
关于频率的两个公式
c=频率×λ
h×频率=eV
h普朗克常量=
eV=
h=6.9626×10-34J/s
eV=1.6×10-19J/eV
x射线的微粒性表现
1.物理效应
①穿透作用
②荧光作用
③电离作用
2.化学效应
3.生物效应
照射剂量的单位
伦琴R
全身最大容许剂量
年积累剂量5rem
周积累剂量0.3rem
X射线管的组成
产生热电子的灯丝(阴级)
电子打上后产生X射线的靶(阳极)
真空管壳
高压引线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X射线电源中灯丝变压器产生的灯丝电压加于灯丝上,灯丝电流1加热灯丝后使其产生热电子。
在30~200kV。(最常用为60~120kV。)范围的电位差作用下,几乎全部的热电子都被吸引到
靶上,二极管工作在伏安特性的饱和区,是灯丝的温度限制了热电子发射的数量,因此改变
管电流I 主要依靠调节灯丝电压V,阳极电压的升高仅使管电流1A微微上升面已。电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高速撞向阳极靶面,与靶内原子相互作用,产生X射线。
有效焦点和X射线的关系
有效焦点越小,得到的X射线图像越清晰
选择X射线管的靶材料要求
熔点高
适当的热传导性
x射线的组成
从最长波长到最短波长的连续分布
(由韧致辐射产生)以及在连续分布上重合着的一些突出的峰值(反映靶物质电子能级特性的特征辐射
x射线,放射总能量与电流和管电压平方的关系
正比
x射线束的半值层
使一束X射线的强度衰减到其初始值一半时所需的标准吸收物质的厚度
线性衰减系数μ的影响因素
x射线束光子的能量
及所投射的物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
物质的的密度
水中总质量衰减系数的各个分量
或者说
x射线与人体作用引起的三种衰减状况
光电吸收 对于高原子序数的物质显得比较重要
康普顿散射
相干散射
肌肉 骨 脂肪 的x射线质量衰减系数作为光子能量的比较
从大到小
骨 肌肉 脂肪
x射线影像转换器的分类,哪些可以数字化
荧光屏
x射线影像增强器和电视系统
屏-胶片系统——x射线摄影
CR系统 数字化
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 数字化
屏-胶片系统的组成
前增感屏+胶片+后增感屏
前增感屏:支持物 荧光物质
胶片:感光乳胶+片基+感光乳胶
后增感屏:荧光物质 支持物
cr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
荧光成像层
光致发光PSL现象是什么
荧光物质第一次被x射线激发后,再次受到激发(600nm激光激发)时,则释放出与初次激发所接受信息相应的荧光(400nm荧光),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