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 Flashcards

1
Q

社会知觉的定义

A

对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完整印象。主要是对人的印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社会知觉的分类

A

对自我的知觉(自我价值)
对他人的知觉(有认知偏差)
对人际的知觉(综合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印象的概念

A

人最初遇到某社会情境时,主观上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对其的概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验证性偏差

A

人为了保持原有的态度,而对信息进行选择的结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A

自然特征(外表,种族,性别)
社会特征(社会角色,社会群体)
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特征,智力特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A

加法模式(Fishbein)
平均模式(Anderson)
加权平均模式(特征的权数×特征的明显度)
中心品质理论(kelley认为“热情—冷酷”是中心品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对他人情绪的知觉

A

表情线索: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对他人个性的知觉

A

社会关系模型:认知者的评价标准(认知个体认为行为者的个性)
行为者
认知者和行为者的特殊关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社会知觉偏差的原因

A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光圈效应,成见效应)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证实偏差与后视偏差
认知启发
知觉者的情绪与投射作用
内隐人格
认知者与行为者的熟悉程度与个人情感卷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首因效应

A

人对客体明显的特征的知觉会形成表浅的第一印象,这一印象将会对后来的信息选择与解释产生定向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近因效应

A

新近的信息会使知觉者对客体的印象形成产生影响。

前提是这些信息在第一印象的形成过程中足够引人注意,或者第一印象几乎被遗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晕轮效应(光圈效应,成见效应)

A

认知者对客体某一特质的认知会导致对其他特质判断的偏差

(最主要的是外表吸引力的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A

主体的某种期望会引起主体预料中的行动,并使这种期望变为现实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证实偏差

A

人们偏向于寻找证实自己所相信的信念的信息,对信息选择进行过滤而产生的认知偏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后视偏差

A

个体认为自己早就预见了事实的认知,是一种自证现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认知启发

A

表征性启发
可用性启发
调整性启发(锚定启发)

17
Q

表征性启发

A

主体根据当前信息与已有经验中的典型信息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

18
Q

可用性启发

A

主体根据易被提取的记忆来对当前情境进行判断的现象

19
Q

调整性启发(锚定启发)

A

主体通过抓住模糊信息的某一锚点,逐渐调整认知,最后形成结论

20
Q

投射作用

A

主体将以及的情绪及心里状况投射到客体身上,并认为客体与自己有同样的心理特征

21
Q

印象管理

A

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影响客体对自己印象的形成,达成自己期望的过程。

22
Q

自我表现

A

自觉的印象管理

23
Q

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A

情境同一性
交往对象
交往目的

24
Q

情境同一性

A

一种社会行为方式特别适合一种社会情境的同一性

(葬礼的吊唁等等)

25
Q

自我表现的策略

A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SOLER)
自我表现的原则:角色获得
相互支持
特殊策略: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

26
Q

印象管理的识别

A

非言语反应(身段表情,面部微表情等)

自我监控(也是印象管理的一种方式)

27
Q

自我监控

A

主体为了达成一定的印象管理而对自身的表情,言语等实施有意识的控制的过程

28
Q

内隐社会认知的定义

A

主体对过去的经验不能进行自我报告,但这些过去的经验会对主体当前的认知,行为反应等产生潜在的影响

29
Q

内隐社会认知的特征

A

社会性
积淀性
无意识性
启动性

30
Q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A
投射测验
补笔法
阈下条件法
反应时法
内心联系测验(IAT)
31
Q

内隐联系测验

A

通过对被试给出两种不同概念,测试被试认知到不同概念的反应时距的测验方法

32
Q

内心联系测验的优点

A

良好的一致性信度与再测信度

不同的IAT测验之间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

33
Q

内心联系测验的局限

A

只能用于测量概念间的相对联系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