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間微妙的關係 Flashcards
試摘錄「生態平衡」的定義。
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之間通過相互的種種作用,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科學上叫做生態平衡。
作者在第1段以西湖湖水變質一事引出生物之間的微妙關係。你認為這有甚麼好處?
首先,這是真實例子,證明藍藻與螺螄之間的生態平衡一旦受到破壞,西湖湖水便會立即變質,由此可知生態平衡的存在和重要性。(2分)
此外,文章一開始便以有趣的個案作引子,可以引起讀者閱讀下去追尋解釋的興趣。(2分)
作者在第3段提及草原上食肉獸類和野生牛羊的相互關係,如果把這個例子刪除,對本文的說明效果會帶來甚麼負面影響?
如果刪掉了第3段的例子,用作解釋「生態平衡」的事例就只剩下文章開首西湖螺螄和藍藻這個動物與細菌之間的互動例子。(2分)
而食肉獸類、野生牛羊互動屬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一旦刪除,「生態平衡」的引例解說便顯得稍欠全面。(2分)
作者在第4段指出生物之間存在相輔相剋的現象,然後逐一說明,這樣寫有甚麼好處?
作者運用了分類說明的方法,(1分)
這樣可使文章條理分明,脈絡清晰,容易明白。
(1分)
本文 第5至7段說明生物之間相輔相剋的關係,讀起來能給讀者一種秩序井然的感覺。你認為這三段的點題句在當中起了甚麼關鍵作用?
首先,這三段的首句都清楚交代了接下來要說明的內容,讀者能清楚知道下文將會分別從「動物之間」、「植物之間」、「動物和植物之間」三方面舉出事例。(2分)
其次,在這三組點題句中還有「先」、「再」、「最後」的關鍵詞,以上的佈局都有助讀者快速掌握說明的內容。(2分)
用黑蟻來防治白蟻
保護房屋免受白蟻破壞。
在果園保護山雀
同時保護了益鳥啄木鳥,果園的樹因此亦受到保障。
白菜和玉米間作
減輕軟腐病和霜霉病對白菜的破壞。
蕃茄和甘藍間作
減輕甘藍受菜青蟲的危害。
科學家從西湖的藍藻過度生長一事得知螺螄能抑制藍藻的數量。
無從判斷
用黑蟻防治白蟻是中國南方常用的房屋保護方法。
無從判斷
人們懂得利用蕃茄發出的氣味驅趕菜青蟲。
正確
作者在 第5段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試比較第5段的原文和改寫了的版本,然後回答問題。
改寫後的版本和原文有甚麼分別?
改寫後的版本平鋪直敍地陳述內容,語言簡明扼要,但欠缺趣味。(1分)
原文的語言生動,讀來較有趣味。(1分)
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有甚麼好處?
作者運用擬人法,
把白蟻和黑蟻的行動描述成大兵團作戰,
令文句生動有趣,
令讀者對說明的內容不感枯燥。
作者在文末提到的「蠢事」,所指的是甚麼?
作者所提到的蠢事,是指人們不按自然規律魯莽行事,最終自招禍害的行為。(2分)
試根據本文內容帶出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從本文內容可見,如掏掉湖底的螺螄,就會讓湖中的藍藻過分繁殖,令湖水變質發臭;(1分)
又例如大肆獵殺草原上的食肉動物,會令食野草的動物過分繁殖,最終反過來破壞草原。(1分)
承上題,傳統中國文化主張人們的活動要配合天時、不違反自然規律。你認為善用生物之間相輔相剋的關係可以怎樣幫助減少「蠢事」再次發生?試從生活中舉出例子加以說明,和同學分享你的看法。
生物之間相輔相剋的關係是天然的,例如薄荷發出的氣味會令菜青蟲卻步,所以大白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與薄荷間作,可以驅走菜青蟲。(2分)
懂得利用菜青蟲與薄荷之間相剋的關係,我們便可以減少使用農藥。人類如果可以善用生物之間微妙的關係,便可減少對地球、對大自然的破壞。(2分)
本文的主旨是什麼?
作者藉由說明生態平衡的規律
及生物之間相輔相剋的關係,
提醒人們要加以利用這種關係來為自己服務,
以減少人類的行為對大自然的破壞。
定義說明的好處
用簡明準確的語言,
概括生態平衡的本質。
舉例說明的好處
舉出具代表性的例子,
把抽象複雜的事物說得具體明白。
人類為甚麼會關注生態平衡和生物之間的
微妙關係?
因為人類為了使自己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動中,能夠按自然規律辦事,儘量少做蠢事。
作者為甚麼要寫西湖螺螄幾乎絕迹,湖水因而變質發臭一事?
因為這件事引出生物之間具有微妙的關係,
帶出「生態平衡」的作用。
para 1 段意
以人們重新放養螺螄改善西
湖水質一事為例,
說明自然生物和非生物之間並非孤立地存在的。
para 2 段意
解釋生態平衡的定義
para 3 段意
然後以食肉獸和野生牛羊數量的關係輔助說明。
para 4 段意
指出生物之間存在相輔相剋的現象,
人們可利用這些關係來為自己服務。
第4段在全文結構上起了什麼作用?
承上啟下。 (本段可稱為「過渡段」)
para5 段意
以黑蟻戰勝白蟻和 山雀啄木鳥互助為例,
分別解說動物的相剋和相輔關係。
para 6 段意
以燕麥抑制豌豆生長
和玉米減輕白菜病害為例,
分別解說 植物的相剋和相輔關係
para 7段意
以蕃茄驅趕菜青蟲以保護農作物為例,
解說動物和植物之間相輔相剋的關係。
para8 段意
說明人類關注生態平衡
和生物之間相輔相剋的關係,
以減少人類的行為對環境帶來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