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生理 Flashcards
I、aVL导联δ波正向,如其导联为高大R波,为——旁道
右侧游离壁或右间隔旁道
I、aVL导联δ波正向,如其导联R或Rs波幅较小,为——旁道
左后游离壁旁道
I、aVL导联δ波负向,旁道?
左前或左侧游离壁旁道
V1 QS型,δ波负向,旁道?
间隔旁道
V1导联主波向下,δ波先正后负,旁道?
右侧旁道
V1导联主波向上,δ波正向,旁道?
左侧旁道
导管编号代表
外周径的毫米数。
5-7F
1.67-2.33mm
电生理检查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
5个半衰期
透视下三尖瓣口位于
脊柱左缘正中线左侧2cm左右。
冠状窦刺激可以代表
左房起搏
大部分心脏组织的不应期随刺激周期长度的缩短而
缩短
心房S1S2负扫描时,随藕联间期的缩短,先出现A2-H2间期的逐渐延长,表示
激动先进入快径路的相对不应期
心内膜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机制
第一;导线机械作用: 1、导线嵌顿于瓣叶之前 2、导线与瓣叶粘连 3、导线与腱索缠结 4、瓣叶穿孔或撕裂 5、瓣环扩张
第二: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心脏收缩顺序
皮下ICD缺点
无ATP,除颤阈值较高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衰机制
兴奋迷走神经,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节约能量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衰适应症
窄QRS心衰
CRT治疗无反应者
舒张性心衰
伴发房颤的心衰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衰时电刺激发放时间
在感知心室QRS波后70ms释放迷走神经刺激脉冲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衰刺激脉冲参数
脉宽1ms
振幅4.1+-1.2mV
不应期内刺激治疗心衰机制
加强收缩期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心腔变小、心衰缓解
不应期内刺激治疗心衰脉冲发放时间
右室感知QRS波后30ms
不应期内刺激治疗心衰电刺激参数
高强度
脉宽5.14ms
刺激幅度7.73V
2012年“ACCF/AHA/HRS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推荐ICD植入Ⅰ类适应证包括:
(1)非可逆原因所致室颤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持续室速所致心脏骤停;
(2)器质性心脏病自发持续室速,无论血液动力学是否稳定;
(3)原因不明晕厥,电生理检查能诱发显著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持续室速或室颤:
(4)NYHAⅡ或Ⅲ级,LVEF≤35%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5)心梗后>40天,LVEF≤35%、NYHAⅡ/Ⅲ级或LVEF≤30%、NYHAⅠ级;
(6)心肌梗死后非持续性室速,LVEF≤40%,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室颤或持续性室速者。
“EHRA/HRS2009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推荐的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导管消融适应证包括:
(1)症状性持续性单型性室速,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不能耐受或不愿服用者; (2)非一过性可逆因素所致无休止持续性单型性室速或室速风暴; (3)导致心功能不全的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速; (4)束支或分支折返性室速; (5)反复发作持续性多形性室速,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存在可消融触发灶的患者。
主动脉夹层 De Bakey分型
Ⅰ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超越主动脉弓,直至腹主动脉;
Ⅱ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
Ⅲ型: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峡部,扩展范围累及降主动脉或/和腹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Sanford分型
升主动脉受累者为A 型(包括DeBakeyⅠ型和Ⅱ型),又称近端型;
凡病变始于降主动脉者为B 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又称远端型。
Sanford B型夹层最常见的原因是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血管直径超过5cm即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分期
起病2周以内为急性期,
2周~2月为亚急性期,
2月以上为慢性期。
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天
7天
单纯左心室起搏心电图可确定左室起搏部位,当V1、V2导联QRS波均为正向时,提示起搏部位为
后侧壁
单纯左心室起搏心电图V1或V2导联QRS波负向时,提示起搏部位在
左室前壁心尖部
窦房结
sinoatrial node
位于
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汇处
窦房结长
1
窦房结长
1
窦房结长
1
窦房结长
15mm
窦房结宽
2-3mm
蜘蛛位/脾位
左前斜+足位
右前斜30度+足位20度 观察血管部位
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 的体位
RAO30度+CAU20度
右前斜足位
LAO45度+Cau 20度
蜘蛛位观察什么血管
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AP头位观察什么血管
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LAO45度+头Cra20度 观察什么血管
LAD中远段、对角支开口
心律失常机制
1、自律性异常
2、传导异常
3、触发激动
传导异常包括
1、传导障碍 组织处在不应期 递减传导 不均匀传导 2、传导途径异常 3、折返激动
折返激动形成的条件
1、折返径路
2、单向阻滞
3、折返周期 长于不应期
触发激动的根本原因
后除极
早期后除极
3相复极不完全,在未进入4相除极时再次除极
连续的早后除极可触发激动。
延迟后除极
3相复极完成后,
膜电位震荡达到阈电位,能引发新的动作电位而形成触发激动。
心律失常机制
1、自律性异常
2、传导异常
3、触发激动
传导异常包括
1、传导障碍 组织处在不应期 递减传导 不均匀传导 2、传导途径异常 3、折返激动
折返激动形成的条件
1、折返径路
2、单向阻滞
3、折返周期 长于不应期
触发激动的根本原因
后除极
早期后除极
3相复极不完全,在未进入4相除极时再次除极
连续的早后除极可触发激动。
延迟后除极
3相复极完成后,
膜电位震荡达到阈电位,能引发新的动作电位而形成触发激动。
RAO30度+Cra 20 度 观察什么血管
LAD中远段
AP+Cau20度观察什么血管
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开口
左侧位观察什么血管
LAD近中段
观察右冠脉的体位
LAO45°
AP+Cra20°
决奈达隆主要用于
不用于
维持窦律
转复方颤
决奈达隆主要用于
不用于
维持窦律
转复方颤
窦房结动脉血供来源
右冠60%,回旋支40%
房室结位于
房间隔底部、冠状静脉窦口前、三尖瓣环正上方
房室结长 ,宽
7mm 4mm
整个房室结位于 内
Koch三角内
房室结紧邻冠状窦口的地方是
真房室结
心房与真房室结间有
结房区
结房区有3组特殊传导纤维
浅表束、后束、深束
是房室结双径传导和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解剖学基质。
房室结血供来源
右冠90%
左冠10%
希氏束长
15mm
希氏束走行于
室间隔膜部左侧
希氏束血供来源于
前降支和后降支
心律失常
激动形成、传导顺序及时间出现异常
心律失常的机制
自律性异常、传导异常、触发激动
WPW的ECG特点
1、短PR
2、预激波
3、QRS大于0。12秒
A型预激ECG特点
V1主波向上,I、aVL预激波向下、负向或等电位线。
V1主波向下,呈rS型,I、aVL预激波向下、负向或等电位线。
V1主波向上,II、III、aVF预激波负向或等电位线,旁路位于后间隔。
V1主波向上,II、III、aVF预激波正向或等电位线,旁路位于前间隔。
B型预激心电图特点
V1主波向下,预激波负向,I、aVL预激波正向。
II、III、aVF预激波正向,旁道在右前间隔。
V1预激波负向或等电位线,胸前导联R/S移行较早,多在V2导联,I、aVL导联预激波正向,II、III、aVF预激波负向,旁路位于右后间隔。
AVNRT分为
1、典型 慢-快型
2、不典型 快-慢、慢-慢型
慢快型AVNRT心电图
RP小于等于70ms
快-慢型AVNRT
PR小于等于RP’
RP’不超过1/2 PR
慢-慢型AVNRT的ECG
逆p出现在T波中
PR=RP’
AVNRT 与AVRT的ECG区别
AVNRT AVRT
心率 150-170 150-250
逆p 出现率高
QRS波电交替
ST压低、T波倒置
伪r’和伪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