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Flashcards

1
Q

生长

A

① 生长是生物体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② 一棵幼苗可以长成一颗大树,一头小象可以长成一头大象
③ 生物体是由内部长大,其“材料”也不是环境供给的现成物质,而是经生物自身吸收改造后形成的物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遗传

A

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新陈代谢

A

① 是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
② 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方面
③ 新陈代谢是在高度自动、非常精细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
④ 新陈代谢失调会引发疾病,新陈代谢停止则意味着个体生命终止和行将解体。
 同化:生物体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把吸收养分转换成自身的成分和能量贮备
 异化:生物体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不断地分解体内物质以获取能量,并向环境排出废物及散发能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细胞学说

A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细胞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合成的
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③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结构学派

A

结构学派 研究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 利用近代发展起来的先进物理和化学手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生化学派

A

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包括生命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 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信息学派

A

研究遗传信息如何携带和传递, DNA是遗传信息携带者是其重要贡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信息学派

A

研究遗传信息如何携带和传递, DNA是遗传信息携带者是其重要贡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生物学实验

A

是在人工控制下再现某种生命现象和过程。
2)例如有计划地改变培养条件,观察某种生物的生长状况,以研究它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改变某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看对其生理功能有什么影响,以研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生物模型

A

生物学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通常不能直接用研究对象(例如人体)做实验,需要使用模型或替代物。例如,研究人的生物学问题常常用动物替代。对生理过程(如听觉、视觉、思维过程)的研究,对生命起源问题的研究,直接研究难以进行,常常使用模式生物加以模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常量元素

A

1) 含量较高的元素叫常量元素
2) 包括碳氢氧氮4种元素的总量占体重的96%;其他如磷、钙、硫等各占体重的千分之几至十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微量元素

A

1) 人体内含量很低的元素
2) 微量元素中,铁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氟关系牙齿健康,碘是甲状腺素的成分,锌和锰是一些酶的辅助因子
3) 对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胶体溶液

A

一定大小的固体颗粒药物或者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溶媒中所形成的溶液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必需(营养)氨基酸8

A

1)不能在人体合成,必须从食物摄入
2)甲硫 纈 赖 亮 异亮 苯丙 色 苏 “甲携来一两本色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糖类

A

糖类化合物凡是其分子结构具有“多羟基的醛或酮”的特征的,都称为糖类化合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单糖

A

不能被水解生成更小糖类分子的糖类物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吡喃环

A

葡萄糖在水溶液中,第一碳的醛基和第五碳的羟基通过氧桥相连,有5个C和1个O组成的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呋喃环

A

果糖在水溶液中,第2 个C的酮基和第5个C的羟基相连,生成有4个C和1个O组成的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半缩醛羟基

A

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中有些羟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自发地和羰基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羟基,能够部分呈现原来的还原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核苷酸

A

核苷酸
① 组成核酸(DNA和RNA)的基本单位
② 在分子结构上,由碱基(嘌呤和嘧啶)、核糖或脱氧核糖、磷酸组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嘧啶碱基

A

嘧啶碱基
① 母核是由2个氮原子和4个碳原子形成的六元环(称为嘧啶环)
② 根据侧链取代基团的不同分为胸腺嘧啶T(仅存在于DNA分子中)、尿嘧啶U(仅存在于RNA分子中)、胞嘧啶(DNA、RNA分子中都存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嘌呤碱基

A

嘌呤碱基
① 母核是由1个嘧啶环和1个五元环并在仪器组成的嘌呤环
② 根据侧链取代基团的不同分为腺嘌呤A、鸟嘌呤G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核苷三磷酸

A

ATP核苷三磷酸
① 一种特殊核苷酸 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其焦磷酸键含有较高能量。
② 最常出现在能量暂存和供应的环节中,被称为“能量货币”
③ ATP经酶促反应形成环腺苷酸(AMP,cAMP),也是一种重要的特殊核苷酸。cAMP被称为胞内信使或第二信使,在细胞信息传递中起重要的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4
Q

CAMP

A

①环腺苷酸是一种由ATP(腺苷三磷酸)通过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生成的环状单磷酸核苷酸。cAM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调控多种生理过程,包括代谢调节、激素作用、神经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等。②当某些外界信号(如激素、神经递质)通过受体激活细胞表面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时,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导致ATP转化为cAMP。cAMP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A(PKA)等下游信号分子,调节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5
Q

脂质

A

脂质(特征在于溶解特性)
●不溶于水,而溶解于丙酮、氯仿或乙醚等有机溶剂(或称脂溶性溶剂)的分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6
Q

油和脂

A

① 1个脂肪酸分子分别以酯键和甘油分子的3个羟基结合,形成甘油三酯,又称三酰甘油、 中性脂肪。
② 熔点高、在常温下呈固体状,不饱和程度低的俗称脂;熔点低、在常温下呈液体状,不饱和程度高的俗称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7
Q

人体营养必需脂肪酸

A

① 哺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含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② 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分别含2个、3个不饱和脂肪酸)
③ 必须由食物提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8
Q

甘油磷脂

A

①甘油分子以酯键相连两个脂肪酸分子,甘油的第3个羟基连着磷酸基,磷酸基后面还连着另一个极性很强的小分子――胆碱或乙醇胺或丝氨酸②分子结构:一条极性的头两条非极性的尾巴③在水环境中易自发形成“脂双层”结构③在水中子爽形成脂双层结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9
Q

萜类

A

① 异戊二烯的缩合物,其碳原子数目常常是5 的整数倍
②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叶绿醇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来源,❶维生素A可以氧化成视黄醛,视黄醛在人体视觉细胞中参与对光线的信号感受❷维生素A的衍生物维甲酸有调节细胞分裂与分化功能,有人认为有抗癌效果。
③ 植物许多萜类化合物由特殊气味,是特种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例如,柠檬香素、薄荷醇、樟脑和桉叶醇等 橡胶也是萜类化合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0
Q

类固醇

A

① 分子的核心是4个拼在一起的环状结构,各种固醇具有不同的侧链基团和双链位置
② 生物合成过程主要是异戊二烯单体的聚合
③ 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功能❶参与真核细胞细胞膜的组成,并与人体血液循环中脂质的运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有关的胆固醇❷帮助食物中油脂成分消化吸收的胆汁中胆汁酸❸一些人体激素 如与性别分化有关的性激素❹与全身糖代谢或水盐代谢的调节有关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1
Q

鞘脂

A

① 一类具有鞘氨醇骨架的脂质
② 分子具有“一个极性的头”和“两条极性的尾巴”的特征
③ 在水溶液中和甘油磷脂一起形成脂双层结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2
Q

维生素

A

① 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取得,虽然需要量极少,但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多种有机小分子
② 任何一种维生素缺乏都会引起各具特征的病征
③ 按其溶解性质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等)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 维生素A 维生素E等是具有还原性质的抗氧化物分子,具有淬灭自由基的功效
④ 有时可经过改造作为酶的辅助因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3
Q

肽键

A

两个氨基酸分子之间通常是前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后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4
Q

二硫键

A

肽链的盘绕折叠可能使相距较远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靠拢,两者侧链基团中的-SH基有可能脱去H,而形成二硫键(-S-S),这是唯一参与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共价键。只出现在蛋白质三、四级结构中,并不是每一种蛋白质都出现二硫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5
Q

氨基酸序列

A

从N 端起直至C端,整条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逐个排列次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6
Q

模体 结构域

A

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还可再区分出两个结构层次。少量的二三个临近的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一个模体;较多几个邻近的二级结构可能形成结构域。
模体不一定具备功能上的意义,结构域则通常与功能有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7
Q

蛋白质变构

A

蛋白质分子高级结构在生理条件下的可逆变化,称为变构。

例如,某一个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上,结合上一个基团(如磷酸基或甲基),就可能改变该蛋白质分子内部的非共价键布阵,从而改变高级结构,当然也改变其生理活性;去掉结合上的基团,其高级结构和生理活性又可复原。这些情况在酶活性修饰和细胞信息传递中常常可以看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8
Q

蛋白质变性

A

如果在较为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如加热到60℃以上,或遇到强酸强碱,或受电离辐射照射,蛋白质高级结构可能会被破坏,随之,蛋白质的正常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物学活性丧失。这就是蛋白质变性

鸡蛋清在沸水中凝固是最常见的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9
Q

蛋白质复性

A

除去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已经变性的蛋白质有可能逐渐恢复原来的高级结构,又重新表现出该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复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0
Q

蛋白质水解

A

(不可恢复)在水解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裂解为较小的肽链或氨基酸片段,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无法恢复其高级结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1
Q

磷酸二酯键

A

核苷酸之间,前一个核苷酸的糖基中3‘碳上-OH与后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基形成酯键而完成,磷酸基同时与前后两个糖基形成的酯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2
Q

基因

A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3
Q

RNA大分子

A

●mRNA messenger RNA,信使RNA)
作为蛋白质合成中的模板,负责把DNA中的遗传信息,转达为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
●tRNA transfer RNA,转移RNA)
负责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将合适的氨基酸转 移到合适的位置
[tRNA的三叶草结构常被作为RNA分子以局部配对为基础的二级结构的例子]
●rRNA(ribosome RNA,核糖体RNA)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后者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4
Q

核酸变性

A

在加热等剧烈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也可以导致非共价键的破坏,导致核酸大分子变性,即核酸大分子的高级结构被破坏,而失去生物活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5
Q

核酸复性

A

温度降低时,两条DNA链可能依赖其碱基配对关系,恢复为原来的双螺旋结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6
Q

分子杂交

A

①如果在复性时,溶液还存在单链DNA局部碱基序列有配对关系的一小段RNA,这小段RNA有可能随着温度降低,结合到DNA分子中可配对的区段上去,这就是分子杂交②分为原位杂交、斑点杂交③在基因工程操作乃至医疗诊断等许多方面有重要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7
Q

糖原

A

①一种动物淀粉,由葡萄糖结合而成的支链多糖,其糖苷链为α型。②分支多呈松散毛刷状③是动物的贮备多糖。哺乳动物体内,糖原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约占整个身体的糖原的2/3)和肝脏(约占1/3)中,其他大部分组织中,如心肌、肾脏、脑等,也含有少量糖原。 低等动物和某些微生物(如:真菌)中,也含有糖原或糖原类似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8
Q

淀粉

A

①淀粉是一种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②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③淀粉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谷物(如小麦、稻米、玉米)、根茎(如土豆、甘薯)和豆类等。④根据其结构,淀粉可分为两种类型:直链淀粉在天然淀粉中占20%~30%,形成长链的螺旋结构,无分支。直链淀粉通常溶于水的能力较弱。支链淀粉形成分支,在天然淀粉中占70%~80%。支链淀粉相对于直链淀粉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和黏稠性。⑤淀粉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常用于增稠剂、胶凝剂和稳定剂。此外,淀粉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经过消化后,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利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9
Q

纤维素

A

①天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②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赋予植物结构和强度。也是某些藻类和细菌的组成成分。纤维素也是动物(包括人类)饮食中的重要纤维成分。人类和许多动物的消化系统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通常不会被消化,而是作为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③纤维素分子呈线性结构,形成长链。其链之间能够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呈紧密纤维状④纤维素在纺织、造纸、食品和制药等行业有广泛应用。例如,它可以用于生产纸张、纺织品、增稠剂和食品添加剂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0
Q

氧化磷酸化

A

细胞呼吸过程中 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产生的FADH2 NADH中的高能电子 沿着电子传递链上各电子传递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从高能水平向低能水平顺序传递,最后到达分子氧。这一过程中高能电子所属释放的能就通过磷酸化而被存储到ATP中,这种伴随着电子传递过程而产生的磷酸化作用叫做氧化磷酸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1
Q

细胞质遗传

A

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独立性
尽管细胞质中没有染色体一样的结构
但是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控制蛋白质合成,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遗传物质的特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2
Q

抗原决定簇

A

免疫系统中能够被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受体识别和结合的特定区域或者结构单位
由多个抗原决定子构成 每个抗原决定子都可以诱导免疫反应
决定抗原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物质的重要部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3
Q

冈崎片段

A

DNA复制过程中
由滞后链(即以5-3DNA链为模板合成的3-5DNA链)合成所产生的短片段
在DNA聚合酶和RNA引物指导下合成
通常长度为数十个到数百个碱基对
表明DNA复制的非连续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4
Q

单克隆抗体

A

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 一个B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产生的抗体
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的某一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5
Q

着丝粒

A

真核生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位于主缢痕内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分开前相互联结的中心部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6
Q

免疫应答

A

免疫活性细胞因识别和结合抗原而活化分化增值转化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多成分参与和控制的复杂细胞反应
特点 特异性 多样性 记忆
免疫细胞对内外抗原信号的反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7
Q

双名法

A

①由林奈提出②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属名是名词性质,且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部分是种名,种名是形容词,带有修饰限定属名的意思,无须大写,种名后面还可有定名者的姓名,有时定名者姓名可以省略。③双名法的生物学名均应为拉丁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8
Q

五界系统

A

①由魏泰克提出②依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五界系统将生物分成两个总界:原核生物总界和真核生物总界。原核生物总界只有一个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总界分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9
Q

植物的生活史

A

①指种子植物的种子或非种子植物的孢子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又形成新一代种子和孢子的整个生活历程。②被子植物从种子(孢子)萌发开始经幼苗、植株、开花、受精、形成合子直到发育成新的种子(孢子)的过程,可分两个阶段:❶从合子到胚囊母细胞或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细胞染色体为2n,可称为二倍体世代,或称孢子体世代,也可称为无性世代。❷从减数分裂开始到成熟胚囊(雌配子体)或2~3个花粉细胞(雄配子体)形成为止,仅含单倍染色体n,可称为单倍体世代,或称为配子体世代,也可称为有性世代。❸在被子植物生长过程中,这两个世代交替进行,繁衍生长。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0
Q

植物组织

A

①植物细胞长到离茎尖和根尖1~2cm的地方,在形态和功能上开始分化,并逐渐形成具有各自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即组织②植物中那些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似、个体发育来源相同的细胞群称为组织③根据功能和形态,一般把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1
Q

皮层

A

双子叶和裸子植物会发生初生生长,皮层是初生结构的结构组成部分,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
在根中,皮层所占的比例较大,由薄壁细胞组成。皮层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具有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内常积累淀粉。皮层具有贮藏以及横向运输的作用,有的还有通气作用,如水生或湿生植物的根部皮层。
在茎中,皮层由多层细胞组成,没有根发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2
Q

根初生结构

A

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的根中通过根毛区或者茎通过成熟区作横切面表现的结构称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3部分
根:❶表皮位于根最外面的一层生活细胞,起保护作用❷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在根内所占的比例较大,由薄壁细胞组成。皮层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具有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内常积累淀粉。皮层具有贮藏以及横向运输 的作用,有的还有通气作用,如水生或湿生植物的根部皮层。❸中柱 中柱也称为维管柱,是内皮层以内所有组织的统称。它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4部分。中柱鞘是位于外围与内皮层紧接的一层至几层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侧根、不定芽、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都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而产生。
茎:❶表皮由初级生活细胞构成起保护作用❷皮层没有根那样发达只有几层细胞。后方的厚角组织对幼茎具有机械支持作用,此外厚角组织与薄壁细胞内有叶绿体使得幼茎呈绿色。进行光合作用。❸又称维管柱,分为初生维管束、髓、髓射线三部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3
Q

中柱

A

中柱
①中柱也称为维管柱,是内皮层以内所有组织的统称。②存在于植物的根和茎的初生结构中,在根中它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4部分。③在茎中它包括初生维管束、髓和髓射线3部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4
Q

中柱鞘

A

中柱鞘
①是植物根的根毛区初生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②是位于外围与内皮层紧接的一层至几层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侧根、不定芽、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都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而产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5
Q

次生结构 次生生长

A

①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在初生结构的基础上,在中柱会产生维管形成层及木栓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使根不断增粗,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形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
②如果在根尖外的任何部分对根作一横切面,可见次生结构从外向内有周皮、初生韧皮纤维、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髓。
③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茎同根一样,在初生生长基础上能进行次生生长,次生结构从外向内有周皮、皮层、初生韧皮纤维、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和髓射线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6
Q

营养繁殖

A

①植物体的一部分,如根、茎、叶器官,通过形成不定芽和不定根与母体分离,形成一个新个体。由营养繁殖所产生的后代,一般能保持母体的遗传特性,并可提早开花结实②营养繁殖分为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人工营养繁殖包括分离繁殖、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细胞培养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7
Q

花芽分化

A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多数被子植物经过幼年期,达到一定生长状态后,植物体的某些部分能接受外界信号刺激(叶主要感受光周期,茎生长锥主要感受低温等),茎生长锥不再形成叶和芽,而分化出花原基或花序原基,最后形成花和花序的各个部分。这个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8
Q

孢子

A

多孢子植物如藻类、地衣、苔藓和蕨类等在其生活史上的某个阶段能产生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孢子离开植物体以后,能直接萌发形成新的个体,这种繁殖方式成为无性繁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9
Q

植物个体发育

A

个体发育是指机体或其局部从发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对于植物个体来说,是指植株从种子萌发、开花结实形成种子,直到自然死亡为止的生活史,
也就是植物个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包含了生长发育、生理和遗传变异,
从宏观的外部形态到细胞结构及DNA、蛋白质等大分子变化的自然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0
Q

系统发育

A

整个生物群的自然发展史
对于植物界,是指从地球上出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绿藻开始。发展到最高级的被子植物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1
Q

植物的小进化

A

研究植物近缘种下和种间水平的遗传变异和与环境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生态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2
Q

植物的大进化

A

研究植物种上水平的发生、发展和绝灭 ,主要通过不同地质年代的植物化石、现存植物的分布特点(植物地理学)牢了解植物进化的历史概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3
Q

呼吸

A

1.细胞代谢的进行,需要不断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绝大多数细胞动物的呼吸的过程分为3个环节:
-外呼吸:通过呼吸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吸气式将外界环境O^2吸入体内,呼气时将体内CO^2排出体外
-气体在体液中运输:将O^2从呼吸器官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各个组织的每个细胞
-内呼吸(组织呼吸):体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把O^2运输到细胞内,把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释放到体液中,最终将其排出体外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4
Q

体循环

A

从左心室泵出动脉血,经过各级主动脉、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之后变成静脉血,回流到右心房
由于途径较长又叫大循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5
Q

肺循环

A

从心脏的右心室泵出动脉血,经肺动脉到肺泡毛细血管,经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血,再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由于这条途径较短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6
Q

排泄

A

动物将分解代谢的终末产物排放至体外的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7
Q

冠状动脉循环

A

原因:心脏的厚壁使得心肌细胞不能直接从心腔的血液中取得营养物质和02,所以心脏有专门的血管系统提供运输和供给。
大动脉在离开心脏处分出左右2支冠状动脉并深人心脏厚壁中,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心脏肌层各处。血液在毛细血管网中与心肌壁组织实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然后流人小静脉、冠状静脉,最后流入右心房,这就是冠状动脉循环。
冠状动脉硬化或者堵塞,都将引起心肌死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8
Q

血清

A

血管破裂,血液流出。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不溶解的纤维蛋白
在凝血中析出的透明黄色物质被称为血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9
Q

微生物

A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多种类型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小表面积大 吸收多代谢力强 生殖快生长旺盛 分布广容易变异
分类: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微生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0
Q

间体

A

原核细胞中 有事在细胞膜的局部位置 可以观察到膜折叠而形成的间体
细胞分裂时,间体可促进两个子细胞间隔的形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1
Q

芽孢

A

有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或椭圆形的抗逆性结构,称为芽孢
壁厚 含水量较少 化学物质不易通过-对不良环境(高温 干燥 射线 化学药品)具有较强抵抗力
在适宜温度 湿度下可直接萌发形成一个新营养体-新的休眠体 而非繁殖体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2
Q

革兰氏染色法

A

1.染料结晶紫染色-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
2.不被脱色-紫色-革兰氏阴性菌
3.被脱色-红色-革兰氏阳性菌
4.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比阴性菌厚一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3
Q

革兰氏染色法

细胞内毒素

A

一些致病革兰氏阴性菌中
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
与致病性、抗原性关系密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4
Q

革兰氏染色

细胞外毒素

A

一些致病革兰氏阳性菌
分泌一些对宿主有害的蛋白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5
Q

菌落 纯培养

A

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微生物的菌落,如果菌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则称为纯培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6
Q

光能自养型细菌(光合细菌)

A

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的统称。②是典型的水生菌,广泛分布在深层(缺氧的)淡水或海水中。因细胞内含有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量与比例不同而呈现红绿紫橙等颜色③利用还原态的硫化氢和氢气作为氢供体。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4.如紫硫细菌绿硫细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7
Q

光能异养型细菌

A

以有机物作为氢供体,以CO2及简单有机物为碳源,如:紫色无硫细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8
Q

化能自养型细菌

A

这类微生物完全在无机物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它们具有完备的酶系统,能利用CO2或者碳酸盐为碳源,能源则来自无机物的氧化,以氨、铵盐或硝酸盐为氮源,用以合成细胞物质。例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9
Q

硝化细菌

A

硝化细菌从周围的泥土或水中得到氨、铵盐或亚硝酸盐,将其氧化成硝酸盐并获得能量。细菌利用此能量还原CO2,使其成为有机物(CH20),用于合成自身的细胞物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0
Q

硝化作用

A

硝化细菌从周围的泥土或水中得到氨、铵盐或亚硝酸盐,将其氧化成硝酸盐并获得能量。细菌利用此能量还原CO2,使其成为有机物(CH20),用于合成自身的细胞物质。这一过程称为硝化作用它避免了由于亚硝酸盐积累产生的毒害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硝化作用产生的硝酸盐,在有环境中,可被植物、微生物同化。硝化细菌的代谢活性对自然界的氮素循环是重要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1
Q

化能异养型细菌

A

必须通过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2
Q

放线菌

A

①放线菌是一类细胞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属于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
②放线菌一般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中。
泥土中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所产生的。
③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者。
其中链霉菌属生产抗生素占首位。
常用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外,绝大多数都是放线菌的产物。
④此外,放线菌还是许多酶类、维生素的产生菌。
只有极个别的放线菌可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3
Q

基内菌丝

A

当链霉菌的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向基质的表面和内层伸展,
伸入培养基内的、
较细的
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功能
的菌丝称为基内菌丝
(又称一级菌丝或基质菌丝)。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4
Q

气生菌丝

A

从基内菌丝
不断向空间分化出较粗的、颜色较深的分支菌丝
称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
当菌丝逐步成熟时,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
并通过核分裂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不同放线菌的孢子丝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如直链、螺旋、弯曲、轮生等不同形状,此为鉴别菌种的重要特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5
Q

病毒

A

①病毒不具细胞形态,个体很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②作为非细胞型感染因子的病毒,其基本结构都是由蛋白质衣壳包裹着核酸组成核衣壳。
已知的病毒都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它可以是单链或双链分子,并据此而将病毒分型
③有些结构复杂的病毒有脂质的包膜包裹着核衣壳,有时在包膜或核衣壳上还有刺突等附属物。如引起艾滋病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6
Q

烈性噬菌体 裂解周期 烈性反应 裂解反应

A

噬菌体依靠尾丝的尖端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特异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使菌体牢牢地吸附在细胞上。
然后尾部收缩,将头部的核酸压入宿主细胞。
噬菌体的核酸立即控制了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指挥宿主细胞进行菌体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随着病毒的复制的完成,细菌细胞破裂。
一个菌体的感染,可复制出成千上百个新的菌体。
这种噬菌体称烈性噬菌体。
这样一个感染周期,称为裂解周期,又可称为烈性反应或裂解反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7
Q

温和噬菌体 溶源性细菌 溶原性反应

A

有病毒感染并未杀死宿主细胞,而是将其DNA整合在宿主DNA上,以一种潜伏方式保存自己(在反转录病毒中,当RNA的DNA“转录子”被合成后,再整合)
。病毒的 DNA 与细菌 DNA 同步复制,随细菌的繁殖,传至后代。

此过程亦称溶源性反应,
带有病毒DNA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能够引起溶源性反应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一定条件,病毒的DNA可自发或诱发脱离宿主 DNA分子,沿裂解途径进行烈性反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8
Q

类病毒

A

①类病毒是寄生于动植物细胞中的最小的病原体。
②它是线状或闭合环状的单链 RNA,完全没有蛋白质外壳。
通常,RNA分子中碱基序列局部配对折叠呈发夹状从而使类病毒看起来像细杆状。
显然,类病毒的复制要依赖于宿主细胞。
③可引起马铃薯块茎并 柑橘裂皮病等还可引起仓鼠肿瘤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9
Q

溶原性转变

A

白喉杆菌只有在感染了温和噬菌体后才能分泌毒素引起疾病。猩红热的病原菌也是如此。这些菌体在细菌中进入溶源周期,改变了细菌原有的遗传特性,使其产生毒素,此现象称细菌的溶源性转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0
Q

微生物工程

A

微生物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将其直接用于工业生产或通过现代化工业技术产生有用的物质,把粮食、能源、化学制品、环境控制等全球性课题联系起来的一种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技术与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生物工程技术。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1
Q

生物多样性

A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更多指的是自然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来自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所构成生态综合体等** 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
这就包括了:
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等** 多层次的多样性”。
实质是指蕴藏在有生命形式不同 生命组织层次上 生命过程信息 的多样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2
Q

遗传多样性

A

①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不同种群之间 以及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差异。
②广义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同一生物种内不同种群、不同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发育、行为、适应性及其他种种生物特征上的差异
④遗传多样性来自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及重组。
④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3
Q

物种多样性

A

①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②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区域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物种多样性。
③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客观指标。
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指标:
⑴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⑵物种密度,指单位时空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⑤物种多样性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4
Q

生态系统多样性

A

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5
Q

生物圈

A

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上而下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6
Q

生态系统

A

由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成分(如湿度、温度、土壤等)构成了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发生种种过程体现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相互作用组成的稳定的结构。是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传递的基本功能单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7
Q

生物衍生材料

A

①又称生物再生材料。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天然生物材料组成②特殊处理包括轻微处理和强烈处理。②轻微处理指,维持组织原有构型对材料进行固定、灭菌、消除抗原性,例如使用戊二醇固定心瓣膜;强烈处理是指原有构型被破坏,重建物理状态。例如用再生的胶原、弹性蛋白、透明质酸重建纤维和膜等。③用于血管修复体、血浆增强剂、人工心脏膜、皮肤掩膜④经过特殊处理是无生命的材料。在维持人体动态过程中的修复替换中有重要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8
Q

仿生学

A

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技术系统具有人造系统的特征。要注意的是仿生学并不只是单纯的模仿生物,而是将生物机能更加巧妙和精炼的应用到技术系统中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9
Q

生物医用材料

A

那些医用方面的 植入于人体或者与人体组织部位相结合的材料。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0
Q

生物材料学

A

生命科学和材料学的交叉学科。在医学和工程学中广泛应用。这的主要目的是在分析天然生物材料的组装生物功能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发展出新型医用材料和仿生高性能工程材料,按照研究对象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分成生物医用材料,天然生物材料。和仿生组织工程材料。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1
Q

天然生物材料

A

在生物过程中产生的。例如竹木,贝壳等等。们的基本组成,也就是生物体的元素组成,以碳氢氧氮最为丰富,氮磷氯钾较为丰富。铁,铜,锌,锰为微量元素。按照组分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蛋白,纤维蛋白,生物软组织,天然生物矿物。生物复合纤维。④是复合材料。有活性的天然生物材料往往由细胞物质和细胞外物质组成,例如骨是由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基质内外无机矿物组成⑤天然生物材料的活性赋予它比传统人工材料都高超的自组装分级结构和优良性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2
Q

高分子材料

A

①主要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配合以各种添加剂经过适当的加工形成的人工合成材料或者天然高分子材料。②优点:密度小、弹性好、耐磨、耐腐蚀、易于合金化、自润滑③分为生物可降解型和生物非降解型。生物非降解型高分子在生物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不发生生物降解或交联磨损,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如聚乙烯、聚丙烯、芳香酸酯、聚硅氧烷等。用于人体软硬组织的修复、人工器官、黏结剂、接触镜等制品的制造;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在生物环境中发生降解,而且降解产物能够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被生物体吸收或排出体外,用于药物释放送达载体及半永久移植装置,例如胶原、甲壳素、纤维素、线性脂肪族酸酯等

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纤维素为代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存在极好的发展机遇。大多数未经化学改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如经过溶解和加工过程的得到的再生纤维素材料,包括纤维素纤维和薄膜,可以在目前几乎所有的生物降解测试条件下降解。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3
Q

生物复合材料

A

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复合形成,例如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复合成的复合材料②主要用于人体组织器官的修复替换改善和人体器官的制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4
Q

仿生智能材料

A

①研制具有类似生物材料结构及功能的“活”系统。具有感受和驱动两大功能。研究内容:感知体外环境体内状态变化,依靠生物体自身或材料自身的反馈机制,对变化做出恰当反应,材料改变一种或几种性能②例如皮肤是具有天然多功能复合薄膜材料,由具有很好柔韧性能自修补并可防水的多层类脂体薄膜构成的,皮肤的主要功能包括促进分泌 防止异物入侵 防止脱水 传感 调节体温 保护免受过度辐照,具有对环境的自适应自诊断自修复功能。③具备感知 驱动 处理三个基本要素。例如形状记忆合金

是什么 研究内容 例子 功能 要素

皮肤——天多复薄 柔韧修补防水多层类脂体薄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5
Q

信息仿生学

A

研究的是生物系统与外界环境、生物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体内各部分间的信息接收、存储、处理与利用的机制,并将其移植于技术系统之中的方法,以求制成类似于生物系统的计算系统和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内和细胞间通信、动物间通信、机体的信息存储与提取、感觉器官的机制和人工智能,等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6
Q

控制仿生学

A

研究生物机体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原理,并用这些原理去 改进现有的 或建造新型的 自动控制系统。当前研究较多的是体内稳态、反馈调节、肢体运动控制、动物的定向与导航、生态系统的涨落和人机合作,等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7
Q

力学仿生学

A

力学仿生学
研究和模拟生物机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力学原理。研究最多的是植物的茎、叶以及动物体形、肌肉、骨骼的结构力学原理和动物的飞行、游泳、血液循环系统的流体力学原理,等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8
Q

化学仿生学

A

研究和模拟生物体中的各类化学反应,包括酶学原理、选择性生物膜和生物结构的能量转换、生物发光、生物发电,等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9
Q

医学仿生学

A

医学仿生学
研究人工脏器、生物医学的图像识别以及医学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等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0
Q

经济仿生学

A

从经济活动角度,模仿生命活动机制。
通过借鉴
生命活动
表层现象、结构元素、协调机制
为观察、了解、分析、把握、描述、改造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表层现象、结构元素、协调机制
提供
新的观察角度、参照标系、思维模式和行为选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1
Q

传感器

A

传感器就是能感受(或响应)各种被测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信息,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一般转换为易于加工、处理和观察的电学量)输出的器件或装置。在结构上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信号的敏感元件和产生可输出信号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电子线路所组成。传感器扩大了人类的感官功能,构成了各种自动化系统的关键部件,所以是现代信息科学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2
Q

生物传感器

A

生物传感器,就是运用固定化的生物成分(如酶、抗原——抗体、DNA、激素等)或者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细菌等)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即敏感元件),选择性作用于目标物,通过物理或者化学信号转换元件捕捉分子识别元件与目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或效应,并最终以电信号的形式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对生物化学物质的分析检测。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及辅助电路部分组成,其中分子识别元件决定了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灵敏度、响应特性等性能与整体组成相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3
Q

酶传感器

A

①酶传感器是由固定化酶膜与信号转换元件结合而成,常用的酶传感器有酶电极、酶场效应管、光纤光学酶传感器、热敏电阻酶传感器等。
②其中酶电极是发展最早,也是比较成熟的一类传感器。具有酶的分子识别和催化功能,又具备电化学点击响应快、操作简单的特点
③葡萄糖传感器是研究最早的酶电极,主要用于测定葡萄糖

124
Q

葡萄糖传感器

A

①葡萄糖传感器是研究最早的酶电极,主要用于测定葡萄糖②具有葡萄糖氧化酶的分子识别和催化功能,又具备电化学点击响应快、操作简单的特点③葡萄糖氧化反应中,消耗的氧气量和过氧化氢量都与被测浓度成正比,因此酶电极具有以氧或者过氧化氢为电子传递的电极

125
Q

免疫传感器

A

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生物体内抗原-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来实施微量物质的测定,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生物传感器。通过调节溶液的pH或者离子强度,可以促使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逆向反应,所以免疫传感器可以再生。免疫传感器分为非标记免疫传感器和标记免疫传感器。

126
Q

DNA生物传感器

A

DNA生物传感器对特定DNA序列及其变异的识别,严格遵守碱基C与G、碱基A与T配对的原则,并将这种相互作用转换为可检测信号。将已知序列的DNA单链固定制成生物敏感膜,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DNA杂交,信号转换元件将杂交过程转换为电、光、声等可测的物理信号。

127
Q

能源植物

A

树汁中含有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的植物

128
Q

海洋生物工程

A

海洋生物工程
以现代生命科学知识为基础,以现代先进的生物工程手段用于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称为海洋生物工程。主要研究海水养殖、海洋活性物质与海洋药物产业、海洋生态和环境的生物修复

129
Q

生物膜环境修复技术

A

生物膜环境修复技术
以细菌、真菌和附着藻为主体,结合现代生物膜技术,构建具生长速度快、营养盐清除能力强的生物膜系统,用于沿海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净化等

130
Q

发酵

A

传统定义:酵母在无氧呼吸条件下呼吸病取得能量的过程②利用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其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过程

131
Q

协同反馈机制

A

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关键酶的调节方式

132
Q

拟态

A

生物体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方式。使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色泽相似或者是没有敌害的能力长得像有本领的动物而躲避天敌成功捕食。

133
Q

最适温度

A

最适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发酵产物的生成。它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的菌种不同的培养基,最适温度不同。

133
Q

发酵热

A

引起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发酵过程所发生的热量变化,统称发酵热。发酵热主要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辐射热等。Q发酵=Q生物+Q搅拌一Q蒸发一Q辐射。生物体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散发出来的热叫生物热。因搅拌操作而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即搅拌热。通气时引起发酵液水分的蒸发,被空气和蒸发水分带走的热量叫蒸发热。辐射热因发酵罐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而辐射到环境的热量叫辐射热。

134
Q

生物膜

A

① 细胞膜(原生质膜)和细胞器膜的统称
② 厚度为4~7mm,重要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
③ 脂质分子大多为甘油鞘脂和鞘脂;真核细胞的膜还有少量胆固醇
④ 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特征

135
Q

原生质

A

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它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原生质分化产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建成具有特定结构、体系的原生质体,即细胞

136
Q

细胞膜

A

细胞膜
主要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半透膜,具有保护生命活动、控制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137
Q

细胞核被膜

A

细胞核被膜
围绕在细胞核的两层生物膜

138
Q

核孔

A

核被膜上分布的小孔,利于核内和原生质之间的物质交流

139
Q

染色体

A

①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②由染色质缠绕折叠形成

140
Q

染色质

A

①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②由核小体组成的串珠状结构,没有过度的包装折叠,以利于遗传信息的表达

141
Q

核仁

A

①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用光镜可以看到圆形或椭圆形的核仁②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集中的地方。合成出来的多种rRNA和多种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结合组装形成核糖体颗粒。

142
Q

内质网系统

A

①紧挨着细胞核被膜外侧,是由生物膜折叠包围形成,从而区分膜内的内质网内腔和膜外的细胞质,两个个不同的几何空间②部分内质网呈片状,并在细胞质一侧的膜表面上结合着众多核糖体颗粒,称为糙面内质网,负责肽链的合成及修饰③另一部分内质网呈管状,没有核糖体附着在膜外表面,称为光面内质网。在不同种类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含有不同的酶群,执行不同的功能。

143
Q

高尔基体

A

①由离细胞核较远的一组片状囊泡聚集组成 ②位置和功能上离内质网近的部位称为顺面膜囊 ,位置和功能上离细胞膜近的部位称为反面膜囊,两者之间称为中间膜囊 ③内质网运来的新合成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在腔内,继续完成肽链的修饰和折叠,高尔基体中还合成一类分泌到胞外去的多糖和修饰细胞膜的材料。

144
Q

溶酶体

A

①是由生物膜围成的大小不一的球状囊泡②较小的囊泡里面包含刚合成的众多水解酶类,多达40多种,称初级溶酶体;较大的囊泡中,除水解酶类外,还有从胞外吞进来的食物,或来自胞内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碎片,称次级溶酶体③发挥食物消化吸收和垃圾处理的作用

145
Q

线粒体

A

①由两层生物膜围成②内膜非常发达,出现许多折叠,称为嵴。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酶,担负着重要的生物功能③线粒体的两层膜分隔出三个集合空间:内膜里面的空间称为基质;外膜与内膜之间称为膜间隙;外膜的外面就是胞质溶液。

146
Q

质体

A

①分为白色体和有色体②白色体主要存在于分生组织和不见光的细胞中,内含淀粉、蛋白质和油类,起着贮存库的作用③有色体中含有各种色素。存在于绿叶中的有色体,含有叶绿素称为叶绿体;存在于花、果实等处的有色体,则含有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其他色素

147
Q

内共生说

A

①强调叶绿体、线粒体起源于与原始真核共生的蓝藻和细菌②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形成与宿主互利共生的关系③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充分供能,原始线粒体则从真核细胞中获得更多原料

148
Q

微体

A

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①众多由单层膜围成的泡状小体②微体中含有不同的酶群,执行不同的功能③过氧化酶体就是微体的一种,细胞中20%的脂肪酸在过氧化酶体中被分解,分解产生的过氧化氢一部分被过氧化酶体酶解,一部分还原细胞产生的醇、酸、酚、醛等有毒物质

149
Q

细胞骨架

A

①是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②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有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等;③细胞核中的细胞骨架有:核骨架或称核基质和核纤层等。④细胞骨架适应功能变化,经常处于拆卸与组装的动态之中。细胞骨架还可能参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基因表达和生长分化等生理过程。

150
Q

A

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核酸。②有的酶蛋白仅有一条肽链:有的酶蛋白有多条肽链,称为多亚基酶。③许多酶除了酶蛋白外,还需要有机小分子或无机离子的配合,才能充分表现出酶活性。这些小分子或离子被称为酶的辅助因子。不少维生素进人体内后,稍加改变,就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起作用。

151
Q

同工酶

A

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152
Q

酶的辅助因子

A

①许多酶除了酶蛋白外,还需要有机小分子或无机离子的配合,才能充分表现出酶活性。这些小分子或离子被称为酶的辅助因子。②不少维生素进人体内后,稍加改变,就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起作用。

153
Q

酶的活性中心

A

就是酶蛋白的三维空间构象中,形状独特并适合与特异的底物分子相结合的部位。

154
Q

酶活性的共价调节

A

酶蛋白的某个氨基酸残基上,加上或取下一个共价结合基团,例如使磷酸基团加到酪氨酸残基上去,或把酪氨酸残基上结合的磷酸基团脱下,从而影响到整个酶蛋白立体构象的改变,尤其是活性中心的改变,使得酶活性增高或下降,称为酶活性的共价调节。

155
Q

酶活性的非共价调节

A

调节因子与酶蛋白分子并无共价结合,而只是形成非共价结合,也能够使酶蛋白立体构象发生变化,影响酶的活性,称为酶活性的非共价调节。
非共价调节又分两种情况:①竞争性抑制-调节物分子在外形上和底物相似,因此能与底物竞争和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导致酶活性的下降。②变构调节-调节物分子与底物并不相似,调节物结合在酶蛋白分子上另一个部位(这个部位称为调节中心),结合之后导致酶蛋白构象改变,从而使酶活性下降或增高。

156
Q

酶的代谢途径

A

①细胞内的酶促反应,常常是一环扣一环的。前一个酶促反应的产物,就是后酶促反应的底物,若干个酶促反应前后相连,完成一段相对独立的代谢过程,称为代谢途径 。②代谢途径有的呈直线状,有的呈环状

157
Q

叶绿体

A

①是质体的一种,存在于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里。②作为细胞器的一种,典型的叶绿体可有5μm长③叶绿体中接受光能的色素分子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有含镁的卟啉环(加上一个长达20个碳原子的长链植醇分子)。叶绿体中还有一些其他色素。如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158
Q

光反应

A

光反应
主要由叶绿体内以叶绿素为中心的众多色素和电子传递体共同配合完成。

159
Q

光系统

A

参与光反应的色素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蛋白质复合体镶嵌在叶绿体中类囊体膜上称为光系统。②在每个光系统中的叶绿素分子,一部分捕捉来自太阳光的光量子,并把它们输送到一个起反应中心作用的叶绿素。分子上,使这个反应中心时绿素分子激发,带动后续的一系列重要反应③根据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的光吸收性质不同,可以区分出两类光系统:光系统I中的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称P700,光系统Ⅱ中的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称P680

160
Q

暗反应

A

是利用光反应中固定光能而生成的ATP 和NADPH来使CO2还原固定为糖类有机化合物。

161
Q

电子传递体

A

①细胞色素是电子传递体②细胞色素是蛋白质,以含有铁离子的有机小分子铁卟啉作为其必不可少的辅基。因氨基酸序列和铁卟啉结构上的差异,区分出不同的细胞色素:b,e,a,a3等等。所有细胞色素都不能传递氢而只能传递电子;实际上,主要靠血红素结构里铁卟啉中铁离子得失电子,变化为Fe2或Fe+,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

162
Q

氢传递体

A

①呼吸链途径中,辅酶Q及NAD+或NADP+称为氢传递体②它们都是不同结构的有机分子,各自都有未结合氢和结合氢两种形式
在传递氢的过程中也传递着电子

163
Q

膨压

A

膨压
植物供水充足植物细胞胞外水环境的渗透压低,大量水分进入细胞,细胞膨胀形成对细胞壁的压力

164
Q

质壁分离

A

植物供水不足植物细胞胞外水环境的渗透压高,细胞失水过多,原生质与细胞壁脱离

165
Q

协同运输

A

当某种物质通过某种载体蛋白进入细胞时,“推动”同一个载体蛋白把另一种物质(例如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运人或运出细胞。称为协同运输。依照运送方向,进一步区分为“反向协同”和“同向协同”

166
Q

胞吞

A

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在水溶液中以亲水胶体存在,还有更大的不溶性颗粒,它们进入细胞,需要有局部细胞膜的参与形成一个胞吞泡,称为胞吞过程。 胞吞过程又可区分为两种:❶吞噬作用一细胞摄人较大颗粒。❷胞饮作用:细胞摄人溶于水的大分子或悬浮于水的小颗粒,过程常常也会有专一的受体蛋白参与。

167
Q

半保留复制

A

DNA双螺旋打开,各以一侧的DNA链为模板,依照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一条新链,形成两个子代DNA双螺旋分子,与亲代分子完全一样

168
Q

转录

A

在细胞核内,以双链DNA中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碱基序列与之互补的信使RNA。这一步,遗传信息的传递均体现在“同一种语言中(特定的碱基序列),称为转录。

169
Q

翻译

A

在mRNA 指导下合成蛋白质。mRNA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在那里,以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特定氨基酸序列的某种蛋白质。这一步,遗传信息传递中,发生“两种语言的转换”,即由特定核苷酸序列转为特定氨基酸列,称为翻译。

170
Q

三联密码子

A

遗传密码:指信使RNA(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它决定肽链上每一个氨基酸和各氨基酸的合成顺序,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171
Q

冗余性|简并性

A

①大多数氨基酸拥有2个以上,甚至多至6个密码子。这种现象称为冗余性,又称称简并性。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来,冗余性有利于保证消除突变带来的差错。②例如入脯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有4个(CCU、CCC、CCA、CCG ),如果密码子中第三位发生突变,无论变成哪个碱基,翻译出的结果总是脯氨酸。

172
Q

细胞周期

A

1.处于旺盛生长并不断分裂状态的细胞,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过程
2.分为分裂期M(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和合成期S

173
Q

联会复合体

A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时,两条同源染色体紧靠在一起,它们的侧面紧紧相贴形成紧密联系的结构

174
Q

细胞分化

A

一个或一种细胞 其分裂增殖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间相互不同,并且与亲代细胞也不相同

175
Q

动物+植物

个体发育

A

1.机体由局部从其发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2.对于动物个体来说,是由受精卵长成完整成年个体的过程
2.对于植物个体来说,是指植株从种子萌发、开花结实形成种子,指导自然死亡为止的生活史,也就是植物个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的生长发育、生理和遗传变异,从宏观的外部形态到细胞结构及DNA、蛋白质等大分子变化的全过程。

176
Q

形态发生决定因子、分化决定因子

A

1.细胞质中决定分化发育的关键成分
2.是RNA
3.母体生成卵细胞时就准备着一大批分子种类达数万种的RNA。一些以RNP的形式贮存,供将来受精卵分化发育时使用,随着受精卵的分化发育进程向前推进,这些决定因子逐渐被消耗。
4.所以进入分化发育进程或达到分化发育终端的细胞,其分化发育潜能锐减,不在具有全能性。

177
Q

胞外基质

A

①多种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的混合成分。②主要是纤维状的胶原蛋白和形状不一的蛋白聚糖,后者大分子中有长链的糖胺聚糖。③胞外基质不但为细胞提供具保护功能的外环境,还对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等行为具调控作用。④存在于连接不紧密的动物细胞之间

178
Q

氨基酸活化

A

每个氨基酸都有各自特定的tRNA 分子,氨基酸与相应tRNA的结合,称为氨基酸活化,需消耗 ATP 以提供能量。

179
Q

细胞周期

A

①处于旺盛生长并不断分裂状态中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完整过程②分为分裂期M、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包括第一间期G1、合成期S、第二间期G2

180
Q

核小体

A

①没有进行分裂及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核内的DNA长链在组蛋白帮助下盘绕成核小体②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③4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核心表面围以长约146bp的DNA双螺旋构成

181
Q

端粒

A

①染色体两头的特殊结构②端粒中含有特殊的DNA端粒序列和独特的端粒酶,该酶由酶蛋白和一小段NA组成。体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DNA序列就缩短一截。有人认为,这是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

182
Q

着丝粒

A

真核生物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位于主缢痕内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前相互联结的中心部位

183
Q

干细胞

A

①体内存在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②可区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依据分化潜能,干细胞又可分为全能、多能、专能3类。

184
Q

成体干细胞

A

成体干细胞
①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儿童和成人组织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例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肌肉卫星细胞、皮肤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等。②成体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相对容易,并且避免了伦理方面的问题。

185
Q

细胞坏死

A

因微生物传染,或有毒物质侵袭,或辐射、高温等物理因素伤害,致使部分细胞死去,称为细胞坏死。

186
Q

细胞凋亡

A

因整体生长发育或存活的需要,一部分细胞在规定的使时间内有序地死亡,称细胞凋亡。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PSD,例如蝌蚪变成青蛙时尾巴消失。

187
Q

癌细胞

A

在多细胞系中,一部分生长,增殖,分化失去控制,脱离正常轨道的细胞

188
Q

接触抑制

A

在体外培养实验中,正常细胞生长到与邻近细胞相互接触时,其运动和分裂都停下来,称为接触抑制现象。所以,在培养瓶中,正常胞通常贴壁生长成单层。

189
Q

癌基因

A

①致癌病毒中与致癌直接相关的基因。②从未感染致癌病毒的细胞中含有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这样的核苷酸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来自病毒的癌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

190
Q

原癌基因

A

①在细胞日常生活中就在执行一定功能,为细胞正常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这些基因被称为原癌基因②原癌基因可能因为突变、扩增、重排等原因,造成过度表达,或者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产物的活性失控,而导致细胞发生转化,向癌变方向发展

191
Q

抑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

A

①一类存在于正常细胞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②当这类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能会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发生

192
Q

细胞通讯

A

①环境信息被细胞感受并转化为细胞信号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通讯或细胞的信息传递。②使细胞联合表现出整体性③细胞通讯的关键是,信号分子与靶细胞信号分子受体相识别,启动细胞一系列反应。

193
Q

细胞信号分子

A

①信号分子是指细胞产生的能影响其他细胞或自身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②细胞信号的分子种类甚多,包括蛋白质、肽、氨基酸、 脂肪酸、核苷酸、甾类、萜类以及一些可溶性气体,如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CO2)和乙烯等等。③细胞信号分子多半在很低的浓度(≤10-8mol/L)下即能引起细胞强烈响应。细胞信号分子的半寿期通常很短,这意味着信号分子的浓度能被迅速调节,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时限性。

194
Q

跨膜信号转导

A

①这类信号分子一般是水溶性的,不能穿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只能通过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及与受体相连的胞内信号传递途径传通信息。③跨膜信号转导有3种类型,分为由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和由酶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95
Q

胞内受体信号传递

A

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如可的松、性激素和甲状腺素等,可以通过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内甚至进入细胞核,或者借助细胞膜受体的介导而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引起转录因子活化,导致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改变。这条途径的细胞响应通常较慢。

196
Q

感受器

A

①高等动物体内识别并接受刺激的组织或器官称为感受器②感受器可分为两大类,凡是感受触,压,地心引力、张力、运动、位置、光、声和热的刺激的感受器都属于物理感受器。例如,昆虫的触毛,人的皮肤是触压感受器。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感受器则是化学感受器,如人舌上的味蕾和鼻黏膜上的嗅觉细胞③感觉器官感受刺激的过程是一个换能的过程

197
Q

效应器

A

①高等动物体内负责对刺激做出响应的组织或器官称为效应器②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给出的反应不同,例如,肌肉的反应是收缩,内分泌腺细胞的反应就是分泌激素。

198
Q

反射

A

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过程。称为反射

199
Q

反射弧

A

完成某个反射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

200
Q

神经系统

A

①在感受器和效应器之间传递,整合和加工信息,并发出指令的系统②从本质上看,所有神经系统都是由神经通路即神经元(神经细胞)及其之间的连接(突触)组成。

201
Q

神经元

A

①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②由细胞体(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③胞体由细胞核和尼氏体组成

202
Q

轴突

A

轴突比树突长,不含尼氏体,表面无棘状突起,大多数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轴突的末端有许多小分支,小分支末端膨大,是和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连接形成突触之处。许多轴突包有髓鞘。神经膜包在轴突外面起保护作用。

203
Q

树突

A

树突短而多分支;树突和胞体表面丰富的小棘状突起是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的部位。

204
Q

髓鞘

A

①包裹在轴突外侧的成分②髓鞘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在电信号沿轴突传导时起绝缘作用

205
Q

突触

A

①神经元之间的接合点称为突触②由前一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后一神经元的接受表面共同形成,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结构。③突触有两类:电突触和化学突触。❶电突触是缝隙连接,其突触间隙很窄,一般小于2nm,神经冲动的电信号可以直接通过。电突触的传导没有方向之分,形成电突触的任一方发生兴奋,都可将冲动传递给另一方。电突触是低等神经系统如网状神经和链状神经的主要突触形式。❷化学突触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突出形式。突触间隙较宽。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间隙一般为10~30nm,神经-肌肉接点处间隙可达50~60nm。有传导方向之分,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④分为突触前、突触间隙、突触后

206
Q

胶质细胞

A

①神经系统中具有免疫功能的一类细胞②例如星型细胞释放谷氨酸、干扰素;小胶质细胞释放神经毒素(奎宁酸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

207
Q

脊髓

A

①一条长管,中央部分是在脊髓横切面上呈蝴蝶形的灰质,细胞体和突触位于灰质。灰质以外是由成束的神经纤维构成的白质,白质是由于有髓鞘的缘故②功能是❶传导,将周围神经传来的冲动传递给脑,将脑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部分。❷反射中心

208
Q

小人图

A

①分为感觉皮质映射图,运动皮质映射图②整个机体每一处在感觉皮质上都有一个标志,其中,体觉区可以用身体各部分表示。从身体各部位接受的感觉信息按比例标示在顶叶的感觉皮质上。发往身体各部分的信息都按比例标示在前叶的运动皮质上③感觉区和运动区各点的大小与身体各部分并不成比例,反映了各种体区神经密度不同。

209
Q

静息电位

A

细胞未受刺激时产生的电位。此时的细胞膜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细胞膜被称为极化膜或极性膜

210
Q

动作电位

A

①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随着膜内正离子的增加,细胞膜依次发生去极化、再极化、反极化,在这一过程中细胞膜膜电位的变化被称为动作电位。(去极化:由静息电位变为0 反极化由0改为正值 再极化细胞膜恢复到静息电位)②动作电位出现意味着神经冲动产生

211
Q

神经递质

A

①神经元产生的具有信号作用的物质,贮存在称为突触小泡的囊泡内②当神经冲动抵达时,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抵达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电位,神经递质立即失活③分为兴奋性(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如去甲肾上腺素)有很多种类,如5-羟色胺等多巴胺、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等氨基酸等

212
Q

神经调质

A

①专司调节的神经化学物质。②本身不直接引起突触后效应,而是主要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或影响神经递质在突触后引起效应的强度③脑神经肽大多属于神经调质

213
Q

脑电图\脑电活动\脑电测定

A

①脑电活动是由大脑产生的电活动,可以从头皮或者大脑皮质记录到,称为脑电图②本质是从中枢神经系统工作过程中神经和突触所产生的电噪声③应用广泛,可用于帮助诊断、检测脑损伤、脑血栓、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也可用于研究睡眠和麻醉过程

214
Q

赫伯突触\赫伯规则

A

一群同时被激活的神经元可称为细胞集合,细胞集合内所有神经元彼此形成突触联系,刺激引起细胞集合同时激活和相互应答,从而产生刺激的短时记忆。神经元反复活化,那么他们之间的所有突触就会更强,对刺激的短时记忆就会被巩固。强调学习和记忆的发生是由突触强度改变引起的,具有这种可塑性的突触被称为赫伯突触。

215
Q

激素

A

①由高等动物和植物的内分泌细胞分泌并直接入血的具有信号作用的化学信号物质②作为调节物质,参与动植物的所有生理过程③具有级联放大效应④按照化学本质分为四类❶蛋白质和肽类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胰岛素等❷氨基酸衍生物类(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❸甾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 性激素❹脂肪酸类如前列腺素

216
Q

免疫

A

①生物体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的防御机制②也特指对异种抗原的识别与排斥③本质上是免疫细胞对内外环境的抗原信号的反应,即免疫应答

217
Q

非特异性免疫

A

①巨噬细胞不管入侵物是什么都一律吞噬,虽动作迅速,却不够有力 ②机体受病原感染会出现炎症,表现红(充血)肿(组织液潴留) 热 痛等症状,急性炎症也是非特异性防御

218
Q

细胞免疫

A

①由细胞介导的免疫 ②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历一个免疫应答的过程:活化、分化、增殖并转化为各种“战斗型”T细胞,即致敏淋巴细胞

219
Q

体液免疫

A

①由抗体参与的免疫②B细胞在异种抗原刺激下活化称为浆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抗体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中

220
Q

B细胞

A

①B细胞产生抗体,是体液免疫细胞。②B细胞的寿命很短,只有几天或1~2周③B细胞可以集中在集合淋巴结和脾等淋巴器官中。

221
Q

T细胞

A

①T细胞不产生抗体,是细胞免疫细胞。②T细胞可以存活几年甚至10年以上③主要分布在体液中,例如,血液和淋巴中的淋巴细胞80%都是T细胞。④T细胞有3类,即胞毒T细胞(Tc-cell)、助T细胞(TH-cell)和抑T细胞(Ts-cell)。胞毒T细胞有杀伤力,能分泌细胞毒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助T细胞能帮助所有免疫细胞,提高它们的作战力。抑T细胞则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不同的T细胞表面有自己独特的受体,可以与不同的抗原结合。

222
Q

抗体

A

①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中和存在于B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质。②免疫球蛋白呈 Y 型结构,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③哺乳动物的抗体大体上分为5类:IgA、IgD、IgE、IgM 和 IgG

223
Q

免疫应答

A

①免疫活性细胞因识别并结合抗原而活化、分化、增殖、转化,最终产生各种特异性免疫反应,这个过程称为免疫应答。②免疫应答是多成分参与和控制的复杂的细胞反应。③本质上是免疫细胞对内外环境的抗原信号的反应③具有如下特征:❶特异性❷多样性❸记忆

224
Q

抗原

A

①是指任何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产生抗体或致敏细胞的物质——免疫原性②抗原是能与抗体结合或者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而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性③抗原识别与结合免疫活性细胞,这是抗原的抗原性;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使之敏感化或产生抗体,这就是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原性要求抗原具备下列特征:❶异源性,即抗原与机体的组织细胞和体液成分有差别。有差别,抗原才能被机体视为异物,视为刺激。❷高相对分子质量,抗原必须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多在10 000以上。❸化学复杂性,抗原分子中起关键作用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称为抗原决定簇。

225
Q

抗原决定簇

A

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上能够被免疫系统中特异性抗体或T细胞受体识别和结合的特定区域或结构单位,通常由多个抗原决定子(表位)聚集在一起形成。抗原决定簇中的每个抗原决定子都可以诱导免疫反应。它们决定了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是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物质的重要部分。

226
Q

半抗原

A

某些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或化学基团,虽有一定的结构复杂性,但是,不足以刺激抗体产生,这是因为缺乏免疫原性,这样的物质通常被称为半抗原。如果将半抗原连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多聚赖氨酸上去,整个分子就成为一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227
Q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

A

①就是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的自我识别标志。②MHC分子控制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MHC能决定T细胞的行为,是进攻还是无所作为。③MHC分子在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上的表达对于T细胞能否与所呈递的抗原作用就至关重要

228
Q

单克隆抗体

A

①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B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产生的抗体②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229
Q

亲和层析法

A

将要分离纯化的目的蛋白,注射给兔子,获得专一结合目的蛋白的抗体。将抗体固定在载体上,做成层析柱,可以从含量甚低的混合样品中,分离获得 纯度很高的目的蛋白。

230
Q

免疫排斥

A

在器官移植治疗中,本身免疫系统同样会进攻”外来的”移植器官,称为免疫排斥。

231
Q

酶联免疫吸附法

A

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的载体表面,用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在固相的载体进行反应,可以发生颜色反应,根据颜色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已广泛用于检测 微量的目的蛋白,专一性强,灵敏度高。

232
Q

正向遗传学

A

通常从抓住某个性状表型开始,探究其基因控制,进而查明基因的DNA序列,弄清其表达的蛋白质产物,即从生物体的性状改变来认识基因

233
Q

反求遗传学

A

应用重组DNA技术,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观察修饰后基因的表型效应,从而确定所改变的基因的功能。

234
Q

伴性遗传

A

①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所决定的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规律与性别相关联,统称为伴性遗传②伴性遗传除了上述X连锁隐性遗传外,还有X连锁显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③如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自毁容貌综合征等

235
Q

连锁群

A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群

236
Q

复等位基因

A

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将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任何一个杂合的二倍体个体只存在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只有在一个种群中,才能找到全部复等位基因。②如在人类血型ABO系统中,控制A型血的是IA(A在右上角大写)基因,控制B型血的是IB基因,控制O型血的是i基因。③一套复等位基因的本身称为等位系列

237
Q

核外遗传

A

①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但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部分DNA存在,主要位于动植物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和低等生物的一些细胞器中,称为染色体外基因、细胞质基因、细胞器基因或核外基因等。②因为核外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提出的分离与重组的规则,又把它们称其为非孟德尔基因

238
Q

转化

A

外源遗传物质进入细胞的这个过程被称为转化。

239
Q

中心法则

A

①图片
②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的自我复制从DNA传递给DNA,然后同遗传信息可以转录成RNA,即DNA传递给RNA。RNA可以翻译成蛋白质,这是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遵循的基本规则。③同时在少部分病毒里面可以实现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以及在逆转录酶的帮助下从RNA逆转录成DNA,如HIV病毒 ,以上内容对中心法则做了补充。

240
Q

重叠基因

A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同一段DNA区域称为重叠基因。这样,使有限的碱基得以编码更多的遗传信息。②如环状单链的噬菌体φX174、G4、微小病毒和SV40③不仅可以经济利用基因组,而且可能起表达调控的作用

241
Q

结构基因

A

编码合成一系列功能相关的酶,如在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中,结构基因由lacZ,lacY和lacA 3个基因组成,它们分别编码 β﹣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基转移酶。 3种酶相互配合催化乳糖分解、吸收和利用,为细胞提供碳源。

242
Q

启动子

A

在DNA上,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转录过程由此开始。

243
Q

操纵基因

A

位于启动子与结构基因之间,起着操纵子的”总开关”的作用。调节蛋白结合位点

244
Q

调控元件

A

在生物基因的结构中,有各种特定的DNA序列片段,其作用是专一地与各种调节蛋白相结合,称为调控元件。不编码蛋白质 ,影响目标基因转录水平。例如启动子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245
Q

调节(调控)基因

A

调节基因是指通过控制其他基因的表达,特别是结构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特定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类基因通过编码调节蛋白(如阻遏物或激活物),影响结构基因的转录,从而在需要时合成特定的酶或蛋白质,而在不需要时停止合成。

246
Q

操纵子

A

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单位,通常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和一组结构基因组成。它们共同受到同一调控元件的控制,确保相关基因在需要时同时表达。操纵子的工作机制通常包括调节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如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或脱离,进而影响RNA聚合酶对启动子的结合,调控结构基因的转录。例如,大肠杆菌中,Lac操纵子负责调控乳糖代谢酶的合成。

247
Q

基因重组

A

已经存在的遗传物质产生新组合的过程,称为基因重组。从分子机制来看,重组是在减数分裂中一段DNA分子同源置换,或整个DNA分子的重新组合。前者称为分子内即染色体内重组,后者称为分子间即染色体间重组。

248
Q

突变

A

①除遗传重组以外,遗传物质的任何可检测出的并能遗传的改变,统称为突变。②涉及基因序列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以突变诱因来看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以突变基因结构的大小分为点突变、移码突变和缺失突变;③涉及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称为染色体畸变。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大类

249
Q

自发突变
诱发突变

A

不是因体外的因素诱发,通常在DNA 复制过程中发生,或体内发生的DNA分子的化学修饰。

由体外 物理因子、化学因子或生物因子所导致的DNA分子结构变化。

250
Q

点突变

A

设计一个碱基对的突变。例如血红蛋白β链上一个碱基的点突变(A→T),导致基因表达合成的肽链上谷氨酸残基为缬氨酸残基所取代,从而改变了血红蛋白性状和功能,导致镰形红细胞贫血症

251
Q

移码突变

A

涉及插入或缺失1~2个碱基,造成在基因表达中遗传密码阅读时发生错误,则称为移码突变。

252
Q

缺失突变

A

若是DNA片段(十几个至几千个碱基)丢失,则称为缺失突变。

253
Q

倒位

A

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两处断裂,中间片段转180°后又重新连接起来,造成基因顺序的颠倒。不改变染色体数目但造成基因重排

254
Q

同源重组

A

是指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 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

255
Q

非整倍体

A

整倍体中缺失或多出一条或n条染色体而产生的变异类型即非整倍体变异。一般是由于减数分裂时,一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提前分离所造成的。人类的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是一种典型的非整倍体变异。患者细胞中多一条21号染色体,又称21三体综合征。

256
Q

免疫球蛋白基因成熟过程中的特殊重组

A

特殊重组的意义:决定免疫球蛋白可变区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谜底,正是在于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在成熟过程中所经历的特殊重组。重组的结果使得VJC区(或VDJC区)可形成多种格局的DNA序列组合,从而可能编码出许多种蛋白质结构。

257
Q

基因工程

A

①又叫基因拼接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②在定向地产生生物新类型和治疗遗传疾病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258
Q

限制性内切酶

A

①能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周围切割双链DNA,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②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Ⅰ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识别切割的能力,但其切割点距识别位点可达数千个位点之远;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具有识别切割作用,识别的多为短的回文序列,切割点通常就在识别序列,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种类;Ⅲ型限制性内切酶亦同时具有修饰识别切割的能力,可识别短的不对称序列,切割点和识别点序列距24~26个碱基对。③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口有两类:平末端和黏性末端

259
Q

基因工程载体

A

①基因工程中作为外源基因运载体的DNA片段,能够携带外源基因转运到宿主细胞去进行复制和表达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❶在宿主细胞能独立自主复制❷携带易于筛选的选择标记❸含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识别序列❹除必要序列外,载体要尽可能小,便于导入细胞和进行繁殖❺使用安全③主要有质粒、噬菌体、科斯质粒、病毒载体以及酵母人工染色体等

260
Q

质粒载体

A

①质粒是指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以外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大小为1~200kb,能独立于染色体外进行自我复制。②质粒在宿主细胞中是可多拷贝的。有的质粒只含1~4个拷贝,称为低拷贝数的严紧型复制控制质粒;有的质粒含拷贝数可高达几十、几百个,称为高拷贝数的松弛型复制控制质粒。③pBR322是常用的质粒载体。

261
Q

噬菌体载体

A

噬菌体载体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将较大的目的基因连在噬菌体DNA分子上,在体外包装产生感染性很高的噬菌体颗粒,感染宿主细菌后,随着噬菌体的繁殖而扩增。例如常用的感染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可携带的外源DNA片段为15~20kb

262
Q

柯斯质粒载体

A

①柯斯质粒是含有λ噬菌体 DNA 黏性末端 12个核苷酸序列(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质粒载体,兼具λ噬菌体载体和质粒载体两方面的优点。②既可以在体外包装成噬菌体颗粒,又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像质粒DNA一样复制。③柯斯质粒克隆体系可以有效地用于克隆较大片段的 DNA分子(约40kb大小)。

263
Q

动物病毒载体

A

①是利用能感染动物细胞的病毒改造成的。一般都把细菌质粒复制起始序列放置其中,使载体及其携带的外来序列也能方便地在细菌中繁殖和克隆,然后再引入真核细胞。②目前病毒载体常用的有来自猴肾病毒SV40、反转录病毒和昆虫杆状病毒等。

264
Q

YAC载体

A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是容量更大的载体,可插入长度达200~500 kb的外源DNA。YAC含有酵母染色体端粒、着丝点及复制起始点等功能序列,可导入酵母细胞,随细胞分裂周期复制增殖。

265
Q

基因文库

A

①指某一生物体全套基因组DNA序列的随机克隆群。②从基因文库中直接分离目的基因,常用的有两种方法:❶印迹法, 用DNA 引物从大量DNA片段中”钓取”DNA 目的片段❷PCR法 即聚合酶链反应法。其原理和DNA 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类似。模板、DNA聚合酶、引物及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是PCR反应必备的4个成分。以人工合成的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互补的两条DNA小片段为引物,以经酶切的全套基因组为模板,以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利用 DNA 聚合酶(通常使用耐高温的 Taq DNA 聚合酶)在体外选择性地快速扩增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

266
Q

基因治疗

A

①通过纠正基因缺陷治疗疾病的治疗方式②目前常用的基因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受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导入外源基因后,再把重组的受体细胞回输患者体内,让外源基因表达以改善患者症状。这是目前基因治疗普遍采用的方法,称为体外法。二是将外源 DNA 直接注射至机体内,可直接注射DNA,也可以包裹在脂质体内注射,使其在体内转录、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称为体内法。③基因治疗是非常复杂、高难度的系统工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基因治疗、肿瘤抑制基因治疗和药物敏感基因治疗等方面。

267
Q

基因芯片

A

①基因芯片技术是指将大量核酸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②它具有快速、高通量、高准确性的特性。③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应用在基因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以及杂交测序等方面。

268
Q

基因组

A

对每种生物来说,基因的总和,也就是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基因组。

269
Q

基因组学

A

从整体的角度,对基因组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进行总和研究称为基因组学

270
Q

遗传作图

A

采用遗传学分析方法将基因或其他DNA顺序标记标定在染色体上,称为遗传作图。遗传作图的基本方法是以杂交实验为基础的连锁分析,根据重组频率计算出两个基因或DNA标记之间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

271
Q

限制性长度多态性(FGLP)

A

同源染色体同一区段 DNA顺序的差异,当用限制酶处理时可产生长度不同的限制性片段。

272
Q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

A

同源染色体同一区段 所含重复顺序的重复次数不同。用两种类型的SSLP常用于作图。①小卫星序列:重复单位长度为数十个核苷酸②微卫星序列:重复单位长度为1~6个核苷酸,常由10~50个重复单位串联组成

273
Q

DNA测序技术【问答题简单回答】

A

①化学降解法 使用化学试剂使DNA链在特定的核苷酸位点产生切口,经同位素标记,把许多切口数据收集在一起,可推断出DNA分子序列。②链终止法 取待测 DNA 分子的单链作为模板,酶法合成与它互补的多核苷酸链,新合成的多核苷酸链可以随机地终止反应,生成长度不等的新合成链,从而推断出待测链的核苷酸序列。③链终止法由于容易转变为仪器自动化测序,逐渐成为主流技术。可以分别标记4种核苷酸的荧光标记物的应用,以及用毛细管电泳取代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使自动化测序渐趋成熟。

274
Q

中枢神经系统

A

高等动物体内在感应器效应器之间传递整合加工内外环境信息并发出指令的系统。本质是由神经通路及神经元神经细胞和连接突触组成。脊椎动物中神经系统历经神经胚阶段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端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延脑之后的神经管发育成为脊髓。 脊髓是一条长管,中央部分是在脊髓横切面上呈蝴蝶形的灰质,细胞体和突触位于灰质。灰质以外是由成束的神经纤维构成的白质,白质是由于有髓鞘的缘故②功能是❶传导,将周围神经传来的冲动传递给脑,将脑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部分。❷反射中心

275
Q

周围神经系统

A

①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起来的神经称为周围神经系统。②脊椎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生的脑神经和脊神经,以及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

276
Q

植物性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A

①是指分布到心、肺、消化管及其他内脏器官的神经而言,它们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②交感神经从脊髓的胸、腰段发出,而副交感神经则从中脑、延脑和脊髓的荐段发出。③这一系统的主要特点,一是不受大脑控制,二是每个内脏器官同时接受作用正好相反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支配。④例如心脏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加速心搏,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减慢心搏。动脉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收缩动脉及升高血压,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扩张动脉及降低血压。

277
Q

顶体反应

A

精子头部的顶体小泡释放出所含的透明质酸酶、顶体蛋白酶、放射冠穿透酶等,并通过上述酶类的水解作用,溶解出一条穿过透明带和卵黄膜的通道。加上精子本身不断转动和鞭毛的推动,最终使精子与卵子的细胞膜直接接触,并使精子的细胞核和线粒体进入卵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精子线粒体不能在卵细胞内成活,故线粒体基因只在雌性谱系中遗传。

278
Q

皮质反应

A

在精子头部与卵子细胞膜接触的一瞬间,促使卵细胞膜下的皮质颗粒大量排出(皮质胞吐),从而引发皮质反应。此时,皮质颗粒内含物释放到卵细胞膜和卵黄膜之间的间隙内,于是卵黄膜从卵的表面升起,形成了厚厚的受精膜,同时,受精后卵子透明带结合精子的能力也同时丧失,这样就阻止其他精子和卵子的再次结合,从而保证了单精受精。

279
Q

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

A

来自各种物体的热辐射

太阳的散射和直射辐射

280
Q

生产者

A

绿色植物 蓝绿藻 光合细菌 化能自养菌 光合作用分解无机物,制造无机食物 起初级生产的作用 太阳光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态系统,成为消费者和还原者的能源

281
Q

消费者

A

异养生物 直接间接以植物为食 主要是那些以其他生物或者有机质为食的动物 包括食草食肉杂食动物 寄生者是特殊消费者

282
Q

还原者

A

称为分解者 异养生物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包括原生动物、食腐动物分解动植物的残体排泄物 包括腐生生物 例如蚯蚓 食枯木甲虫 白蚁 其他软体动物。它们把生物残体和排泄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归还到环境中工分解者再利用。大约90%陆地初级生产量都通过还原者分解返回环境。在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具有不可或缺意义

283
Q

食物链

A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称为食物链。通过食物链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连成一个整体。食物链中每个生物成员在不同的营养级中。

284
Q

食物网

A

由于一种生物以多种食物为食,一种食物常常被多种食物取食。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食物网不仅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还影响着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之一

285
Q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A

①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②基本单元包括:食物链、食物网,是物质、能量、信息流通的主要渠道

286
Q

辅助能

A

①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对生态系统发生作用的一切其他形式的能量。②不直接转换为生态系统的生物的化学能,而是推动太阳辐射能的转化。③分为自然辅助能(潮汐作用、风力作用、降水和蒸发作用)和人工辅助能(施肥、灌溉等)

287
Q

太阳辐射能

A

①包括可见光 红外线 紫外线。可见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红外线造成热效应,形成生物的热环境,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的作用。促进生物化学能的转化推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②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288
Q

十分之一定律

A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因为上述三个原因有耗损。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化,大概只有1/10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以组成生物量,9/10被生物体代谢损耗掉

289
Q

生态金字塔

A

①由于能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因此各营养级从低到高,按照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呈现塔形分布。②按照各个营养级的个体数目为比较单位称为数目金字塔;按照各个营养级的生物质量为比较单位叫做生物量金字塔;按照各个营养级的能量为比较单位叫做能量金字塔

290
Q

物质循环

A

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进行着流动和循环,这就是物质循环。包括物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291
Q

地质大循环

A

物质或元素经过生物吸收作用之后,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体以死体、残体或者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之后进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循环。是闭合式的循环

292
Q

生物小循环

A

元素经过生物吸收作用之后,在生态系统中相继被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循环,是开放式的循环

293
Q

生物浓缩(生物富集)

A

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阶层上的许多生物种群或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者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得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

294
Q

生物积累

A

生态系统中生物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体内来自环境的重金属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295
Q

生物放大

A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的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从而使得那些不能被同化的重金属或化合物在生物有机体的浓度随着营养级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296
Q

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

A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阻能、由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

297
Q

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A

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生物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产

298
Q

生物生产

A

①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②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三大生态学过程不断运转,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产品(糖类、脂质蛋白质等)的过程③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299
Q

生态因子

A

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阳光、水、温度、营养元素、植被类型等。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生物,彼此不可相互替代,对生物的生存和代谢等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300
Q

生态平衡

A

在一个生态系统特地时间内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平衡,即使有外来干扰,通过自然调节(或认为调控)也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有那两方面的含义
1) 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所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是建立在各种成分结构的运动特性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
2) 反映了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稳态特征

301
Q

温室效应

A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超过了海洋溶解吸收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利用能力。“多余”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积累起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使地表吸收的辐射热散发不出去,这就是温室效应

302
Q

赤潮

A

“百川归大海”,遭到污染、富营养化的江河湖水奔泻入海,在水流平稳的内海或海湾,由于营养元素的积累,海洋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并聚集在水面或呈块状、或呈带状等各种形态漂浮着,在阳光照射下,显得五光十色,但以红色为主,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赤潮”。发生赤潮时,大量繁殖的赤潮生物覆盖水面,增加对阳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降低水体透光能力,阻碍海洋植物光合作用,有些藻类还可分泌毒素

303
Q

水体富营养化

A

因生物营养物质过多积蓄而引起的一种水质污染形式

304
Q

生物材料学

A

生命科学和组织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天然生物材料的组装、生物功能、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发展新型医用材料、仿生高性能工程材料。按照研究对象、使用目的分类:天然生物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仿生和组织和工程材料。

305
Q

生命伦理学

A

①是一种新兴的、多样的跨文化的和自然科技与人文社科交叉汇合的边缘学科②主要研究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医疗保健提出的伦理道德问题,在道德见解决定行为政策方面进行规范并提供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