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Flashcards
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指以體表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成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五腧穴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的总称。
*奇经八脉
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奇”是奇异的意思,指这八条经脉的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
得气
亦称为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
特定穴
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催气
针刺后若不得气,可均匀地使用提插、捻转,或轻摇针柄,亦可用弹、循等法,以激发经气,促使气至,即为催气。
脾之大络
十五络脉之一。是足太阴脾经自大包处分出的一条络脉,位置出于渊液下3寸,分布于胸胁。
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隔盐灸、隔姜灸、隔蒜灸等。
十四经穴
是指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
*子母补泻法
五输穴具有五行属性,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
十五络(脈)
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
背俞穴
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上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
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十二经别
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循行特点是都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则合于本经(合)。其作用主要是补充十二经脉之不足,加强表里两经在躯体深部的联系。
*电针法
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