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 Flashcards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
1.贯彻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补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全民共享
②全面共享
③共建共享
④渐进共享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①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②世界科技和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供给结构调整加快 ③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供给体系质量有待提升 ④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继续深化任重道远。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 ①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②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③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④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不仅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①坚持党的领导,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③坚持依法治国,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虽然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
(4)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1
4.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①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和保障;香港、澳门依照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必须充分尊重国家主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回归完成了香港、澳门宪制秩序的巨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③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香港澳门的立身之本,也是保持香港、澳门国际地位和解决港澳各种问题的“金钥匙”。
④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人治港”,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要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使爱国爱港爱澳光荣传统薪火相传,使“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2
(2)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的最佳方式。
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识”。
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④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
⑤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⑥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1
-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2)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是掌握意识形态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首要的是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3)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舆论引导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充分彰显
(4)要建设好网络空间。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5)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根本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2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一方面,二者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二者各有侧重,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①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②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③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④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3
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1)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2)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
(3)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
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共建共治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①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②在发挥好政府治理作用的基础上,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 ③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平安中国建设。 (5)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6)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7)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3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2)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是最基本的民生
(3)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平安是老百姓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4)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加强反恐力量建设,加强反恐国际合作。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
(5)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建设美丽中国1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4)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