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 Flashcards

1
Q

1、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

A错简重订,倡纲重法 B汇节分章,节解名释C方证同条,比类相附D维护旧论,分经审证

A

C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2、下列哪一项不是孙思邈养性、养老学的内容:

A节制房事 B陶治性情 C生活有常 D饮食有节

A

A节制房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3、《千金方》治虚劳吐血,在扶正的同时,亦重视:

A降气 B行血 C养阴 D消瘀

A

D消瘀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4、孙思邈在摄生上,重视:

A养性、养老 B补肾强筋 C导引按摩 D顾护精血

A

A养性、养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5、孙思邈治疗肝虚寒用:

A温胆汤 B槟榔汤 C泻肝前胡汤 D里中汤

A

B槟榔汤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6、继《中藏经》后,对脏腑辩证有发展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仲景 C孙思邈 D王叔和

A

C孙思邈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7、对《伤寒论》传播和研究发挥重要作用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陈延之 C王叔和 D成无己

A

A孙思邈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8、《普济本事方》的作者是:

A许叔微 B朱肱 C成无己 D徐大椿

A

A许叔微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9、 许叔微论治伤寒重视:

A表里寒热 B寒热虚实 C阴阳虚实 D表里虚实

A

D表里虚实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10、 许叔微倡言伤寒应以:

A元气为主 B真气为主 C正气为主 D宗气为主

A

B真气为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11、 许叔微在五脏中,十分重视:

A肾及肾中阳气 B肾及命门火 C肾及肾中真火 D脾及肾阳

A

C肾及肾中真火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12、 许叔微把肾气真火和脾胃关系比喻为:

A水与火的关系 B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C薪与釜的关系 D火与土的关系

A

C薪与釜的关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13、成无已著有:

A《医学源流论》 B《伤寒直解》 C《注解伤寒论》 D《伤寒直格》

A

C《注解伤寒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14、《伤寒明理论》的作者是:

A黄坤载 B许叔微 C周扬俊 D成无已

A

D成无已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15、第一个全面注释《伤寒论》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张锡驹 C方有执 D成无已

A

D成无已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16、下列哪项不属成无已的学术内容:

A以经注论 B以方类证 C辨证明理 D鉴别异同

A

B以方类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17、成无已纠正《针经》“气道上行”为:

A气逆上行 B气血逆行 B气道下行 D气滞不行

A

A气逆上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18、喻倡研究伤寒,使用下列哪种方法:

A按法类证 B分类归纳 C按症类证 D按因类证

A

B分类归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19、是谁认为”寒病之伤人十之三,温病之伤人十之七”:

A庞安时 B刘完素 C王履 D喻昌

A

D喻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20、是谁认为”病温之人,邪退而阴气犹存一线者,方可得生”:

A吴又可 B叶天士 C缪希雍 D喻昌

A

D喻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21、喻昌认为,既冬伤于寒,又冬不藏精,至春月同时病发的温病,其病位在下列哪两经:

A太阳、少阴 B太阳、太阴 C少阳、厥阴 D太阳、厥阴

A

A太阳、少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22、 喻昌治燥邪伤肺的主要宗旨是: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重视胃气,脾胃兼顾 D清金保肺

A

C重视胃气,脾胃兼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23、喻昌”逆流挽舟”治痢用下列哪首方剂:

A黄芩芍药汤 B芍药汤 C白头翁汤 D人参败毒散

A

D人参败毒散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4
Q

喻昌的大气之论,著眼于:

A、脑中之气 B胸中阳气 C上焦阳气 D脾胃中气

A

B胸中阳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5
25、 喻昌研究《伤寒论》的著作是: A《尚论篇》 B《伤寒真方歌括》 C《伤寒括要》D《伤寒绪论》
A《尚论篇》
26
26、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 A王好古 B张洁古 C刘完素 D朱肱
C刘完素
27
2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 A张洁古 B喻昌 C缪仲淳 D刘完素
D刘完素
28
28、刘完素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B似火
29
29、刘完素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选用除……以外的下列方剂: A防风通圣散 B双解散 C天水凉膈各半 D三一承气汤
D三一承气汤
30
30、刘完素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应用何法: A以解表为主 B和解表里 C表里双解 D以清里热为主
C表里双解
31
31、刘完素治疗大下之后,热势尚盛者用: A小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三一承气汤 D黄连解毒汤
D黄连解毒汤
32
32、刘完素治疗表证而兼有内热者用: A小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三一承气汤 D大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33
33、刘完素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虛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痰生热,热生风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34
34、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 A下消 B消渴 C肾消 D上消
B消渴
35
35、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 A消中 B消渴 C下消 D上消
A消中
36
36、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 A下消 B消渴 C肾消 D消中
C肾消
37
37、张元素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 A、 六经辨证理论 B经络辨证理论 C八纲辨证理论 D脏腑辨证理论
D脏腑辨证理论
38
38、张元素指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A陈皮 B藿香 C白术 D苍术
C白术
39
39、张元素在临床中以黄柏: A泻小肠火 B泻木肠火 C泻胆火 D泻膀胱火
D泻膀胱火
40
40、张元素拟订的制方原则分为哪五类: A风、暑、湿、燥、寒 B金、木、水、火、土 C风、热、湿、燥,寒 D风、火、湿、燥、水
A风、暑、湿、燥、寒
41
41、张元素所把脏腑病分为“本病”、“标病”,并有虚实寒热、“是动”、“所生病”等的区别。其中,“是动”、“所生病”是指: A气血病候 B阴阳病候 C津液病候 D经脉病候
D经脉病候
42
42、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制订的药类法象的内容: A燥降收 B火浮长 C风升生 D寒沉藏
B火浮长
43
43、以下哪项不是张元素的著作: A《珍珠囊》 B《理虛元鉴》 C《药注难经》 D《医学启源》
B《理虛元鉴》
44
44、下列哪项不是张元素根据五行生克原理拟订的制方原则: A风淫于内,治以辛凉 B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C燥淫于内,治以凉润 D湿淫于内,治以苦热
C燥淫于内,治以凉润
45
45、以下方剂中哪一个不是张元素创制: A九味羌活汤 B门冬饮子 C地黄饮子 D枳术丸
C地黄饮子
46
46、下列药中哪味药不是张元素治头痛的引经药: A太阳羌活 B阳明白芷 C少阳柴胡 D太阴苍术
A太阳羌活
47
47、张元素总结的脏辨证主要见于: A(珍珠囊》 B《药注难经》 C《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D《医学启源》
D《医学启源》
48
48、张元素依据各个脏腑的本病、标病,辨其寒热虚实,并罗列临证用药主要见于: A(珍珠囊》 B《药注难经》 C《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D《医学启源》
C《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49
49、 张元素提出了脾病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方药。他说: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用: A苍术 B枳实 C白术 D佛手
C白术
50
50、 张元素指出心乃脾之母,: A炒蒜补之 B炒盐补之 C炒姜补之 D炒白术补之
B炒盐补之
51
51、 张元素用黄连泻: A肺火 B胃火 C心火 D肝火
C心火
52
52、 张元素创制新方有九味羌活汤 、加减白通汤与: A枳术汤 B藿香正气散 C清胃散 D枳实丸
D枳实丸
53
53、 张元素依据脾喜温运、胃喜润降的特点,分别确定了治脾宜守、宜补、宜升,治胃宜和、宜攻、: A宜泻 B宜降 C宜吐 D宜宣
B宜降
54
54、 张元素总结药物的归经,通行足阳明之经的药物是: A葛根 B羌活 C麻黄 D 细辛
A葛根
55
55、 张元素用木通泻: A肺火 B胃火 C小肠火 D肝火
C小肠火
56
56、 张元素治疗脏腑寒热虚实,施以温凉补泻之剂,然而,张氏尤为重视: A脾肾 B脾胃 C心脾 D肝脾
B脾胃
57
57、李杲升阳散火汤区别于一般辛温解表法的关键所在是,方中用: A甘温之品升阳益气 B大量的辛温解表药 C辛凉辛温药并用 D酸甘药化阴敛阴,寓收于散
D酸甘药化阴敛阴,寓收于散
58
58、李杲提出内伤头痛的临床特征是: A头痛时作时止 B头痛不止,必待表解头痛方罢 C头痛如裹,肢体困重 D头痛而账,口渴欲饮
A头痛时作时止
59
59、李杲认为阴火与元气的关系是: A相互制約,一胜一负 B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C相互消长,保持平衡 D相互转化,互为基础
A相互制約,一胜一负
60
60、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 A升阳益胃汤 B补中益气汤 C沉香温胃 D补气升阳和中汤
B补中益气汤
61
61、李杲说,“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賊也、”此处下焦包络之火的含义是指: A下焦胞宫之火 B肝肾妄动的相火 C胸中包络之火 D下焦离位的相火上干心包络
D下焦离位的相火上干心包络
62
62、李杲升阳散火法的首选方剂是: A火郁汤 B九味羌活汤 C升阳散火汤 D补中益气汤
C升阳散火
63
63、在论述阴阳升降问题时,强调阳升阴降,重视阳气升发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李杲 D朱丹溪
C李杲
64
64、李杲论脾胃升降的的特点是重视: A脾升胃降 B脾气的升发 C脾阴的升发 D通降胃气
B脾气的升发
65
65、李杲创制的著名方剂是: A枳术丸 B枳术湯 C三一承气 D补中益气
D补中益气
66
李杲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虛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痰生热,热生风所致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67
67、下列哪一著作非王浩古所著: A(阴证略例》 B《医垒元戎》 C《本草述》 D《此事难知》
C《本草述
68
68、王浩古认为导政"阴证"的关键因素: A外感寒湿 B内伤饮冷 C房室伤肾 D内已伏阴
D内已伏阴
69
69、王浩古指出"阴证"出现身热、面赤等症状时,其脉象为: A脉细而弱 B脉大而中空 C脉沉而微 D脉细无力
C脉沉而微
70
70、王浩古治疗“阴证”,主张: A温养脾胃 B温养脾肾 C温养肾命 D温养心肾
B温养脾肾
71
71、王浩古在继承张元素、李杲两家学说的基础上,重视: A三阴证 B三阳证 C三焦辨证 D卫气营血辨证
A三阴证
72
72、王浩古治疗发热恶寒,腰背强硬,項不舒等症的代表方剂是: A调中丸 B黄芪汤 C白术汤 D神术汤
D神术汤
73
73、王浩古认为判断疾病的真假和病理转归,須明辨: A口渴之有无 B脉象 C舌象 D汗出与否
B脉象
74
74、王浩古认为阴证服温热药后烦躁甚、发渴欲饮的病机是: A阳从外脱 B阳气外达 C阴津复伤 D阴阳交争
B阳气外达
75
75、王浩古认为中焦虚或中焦寒盛, 逼阳外走,宜用: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附子、干姜
C干姜
76
76、王浩古认为少阴阳虚阴盛,宜用: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附子、干姜
A附子
77
77、王浩古认为脾肾两虚,宜用: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附子、干姜
D附子、干姜
78
78、罗天益受师嘱托,撰写的著作是: A《推求师意》 B《内经类编》 C《兰室秘藏》 D《卫生宝鉴》
B《内经类编》
79
79、罗天益认为,三焦既可包括五脏六腑,又为: A元气之根源 B元气之本 C元气之府 D元气之别使
D元气之别使
80
80、《卫生宝鉴》的作者是: A李中梓 B张志聪 C罗天益 D 陈修园
C罗天益
81
81、罗天益的学术思想,是在全面而系统地继承下列哪一位医家的基础上有所发挥的: A张元素 B李东垣 C刘完素 D王好古
B李东垣
82
82、罗天益认为,饮伤与食伤皆能損伤: A脾 B脾肾 C脾胃 D肝脾
C脾胃
83
83、罗天益对三焦的辨证论治,特别注重下列哪一项内容: A虚实 B、寒热 C气机 D气血
C气机
84
84、罗天益继承张元素、李东垣学说,在脏腑辨证的启示下,独详: A内伤三阴 B内伤三阳 C三焦辨证 D六经辨证
C三焦辨证
85
85、罗天益治饮伤妙法用: A葛花解醒汤、法制生姜散 B法制生姜散、藿香散、导饮丸 C神应丸 D备急丸
A葛花解醒汤、法制生姜散
86
86、《儒门事亲》的作者是: A张元素 B张志聪 C张从正 D许叔微
C张从正
87
87、张从正认为地之六气是: A雾、雨、露、雹、冰、雪 B雾、雨、露、雹、冰、泥 C雾、露、雨、泥、冰、雪 D雾、雨、水、泥、冰、雪
B、雾、雨、露、雹、冰、泥
88
88、张从正认为人之六气是: A酸、苦、甘、辛、咸、涩 B酸、苦、淡、辛、咸、涩 C酸、苦、甘、辛、咸、淡 D酸、苦、甘、涩、淡、辛
C酸、苦、甘、辛、咸、淡
89
89、张从正用吐法治杂病头痛,常用的方剂是: A瓜蒂散 B葱根白豆豉汤 C稀涎散 D 吐风散
B葱根白豆豉汤
90
90、首先提出:“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的医家是: A叶桂 B李杲 C张从正 D喻昌
C张从正
91
91、张从正提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其中“虚”是指: A正虚 B邪虚 C气虚 D血虚
A正虚
92
92、张从正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 A气虚 B血虚 C邪气 D气滞
C邪气
93
93、张从正认为,凡是具有疏散外邪作用的方法都属于: A吐法 B下法 C消法 D汗法
D汗法
94
94、张从正认为使用汗法后汗出的程度当是: A汗出淋漓 B周身漐漐然 C反复令其汗出 D以口渴为度
B周身漐漐然
95
95、张从正用汗法解表,若少壮气实之人,宜用: A辛凉 B辛温 C辛热 D辛甘
A辛凉
96
96、张从正认为下列药物皆有傕吐的作用,其中有小毒的药物是: A藜芦 B常山 C芫花 D轻粉
B常山
97
97、下列哪一项不是张从正汗吐下三法的主要作用: A固其元气 B令其条达 C推陈致新 D讽和营卫
A固其元气
98
98、张从正治疗外感风寒之邪,如寒邪郁闭肌表可用: A桂枝汤 B麻黄汤 C白虎汤 D大承气汤
B麻黄汤
99
99、张从正用寒药泻下首选: A大柴胡汤 B大承气汤 C神芎丸 D调胃承气汤
D调胃承气汤
100
100、张从正用温热药泻下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大承气汤 C神芎丸 D无忧散
D无忧散
101
101、朱丹溪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虛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痰生热,热生风所致
D痰生热,热生风所致
102
102、朱丹溪强调“阳有余,阴不足”,旨在吿诫世人: A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 B真阴之气不足,应加以滋养 C抑制相火,保护真阴 D阳动阴静,阳亢易治,阴虚难疗
C抑制相火,保护真阴
103
103、提出“百病兼痰”的著名观点的医学家是: 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杲  D张从正
B朱丹溪
104
104、关于郁证的病位,丹溪接受李杲脾胃为升降之枢的现点,认为: A凡郁皆在上焦 B凡郁皆在中焦 C凡郁皆在下焦 D凡郁皆在肝胆
B凡郁皆在中焦
105
105、提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王履 C王纶 D李中梓
A朱丹溪
106
106、朱丹溪论述其阴升阳降之观点,以水火言: A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 降,无有穷矣 B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 C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 D肝阳宜升,脾阳宜降
A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 降,无有穷矣
107
107、朱丹溪论述其阴升阳降之观点,以五脏言: A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 降,无有穷矣 B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 C肝阳宜升,脾阳宜降 D心火宜升,肾气宜降
B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
108
108、朱丹溪论述其阴升阳降之观点,以气血言: A 肝阳宜升,脾阳宜降 B 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 C 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 D 心火宜升,肾气宜降
C 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
109
109、气血盛衰论是下列哪位医家提出的: A王履 B戴思恭 C王纶 D李东垣
B戴思恭
110
110、以下除谁外,均不是朱丹溪的弟子: A戴思恭 B常德 C马宗素 D麻知几
A戴思恭
111
111、相火之危害,戴氏一承李杲之学,认为相火妄动则危害下列哪种气: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D元气
112
112、戴思恭认为食郁者,其脉表现为: A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 B脉沉涩 C脉沉数 D脉沉滑
A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
113
113、关于相火缘何变为妄动之相火、戴氐认为情志、饮食、房劳均为致病之由,尤承河间之说,重: A食郁化火 B五志化火 C痰郁化火 D血瘀化火
B五志化火
114
114、戴思恭治实火,用何药泻心火: A黄芩 B黄连 C柴胡 D芍药
B黄连
115
115、戴思恭治实火,用何药泻肺火: A黄芩 B知母 C鱼腥草 D菊花
A黄芩
116
116、戴思恭治实火,用何药泻脾火: A知母 B黄连 C石膏 D芍药
D芍药
117
117、戴思恭治实火,用何药泻肝火: A栀子 B黄芩 C柴胡 D龙胆草
C柴胡
118
118、戴思恭治实火,用何药泻肾火: A黄连 B泽泻 C黄柏 D知母
D知母
119
119、认为痰的生成关键在于脾,又补充了肾与痰的关系,创“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之说的是: A朱丹溪 B王履 C戴思恭 D王纶
D王纶
120
120、在风证的治疗诸法中,王纶尤长于用何法,并吸取了一些民间流传运用的外治法: A祛风 B熄风 C行瘀 D化痰
D化痰
121
121、提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一以贯之,斯医道之大全矣”的学术主张的医家是: A薛己 B张景岳 C王纶 D王履
C王纶
122
122、王纶在丹溪大补阴丸基础上,自制何方,作为滋阴降火之剂: A一贯煎 B补阴丸 C化痰丸 D六味地黄九
B补阴丸
123
123、王纶对于痰证的施治自制何方治疗: A二陈汤 B温胆汤 C化痰丸 D涤痰丸
C化痰丸
124
124、王履的代表著作有: A《医经溯洄集》 B《疡科心得集》 C《伤寒溯源集》 D《伤寒贯珠集》
A《医经溯洄集》
125
125、“盖造化之常,不能以无亢,亦不能以无制”是谁提出的: A刘完素 B王安道 C戴思恭 D李中梓
B王安道
126
126、在妇科治疗方面,薛己重视辨证论治的原则,重点在于肝脾肾,用药也偏于: A溫补 B健脾 C疏肝 D补肾
A溫补
127
127、以下除哪种外,均为薛己的医著: A《内科摘要》 B《妇科撮要》 C《外科枢要》 D《外科精要》
D《外科精要》
128
128、以下除哪种外,均为薛已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 A四君子汤 B四君子汤加炮姜 C右归丸 D四物湯
C右归丸
129
129、提出“胃为五脏本源,人身之根蒂”的医家是: A李东垣 B张介宾 C薛已 D李中梓
C薛已
130
130、凡虚损之证,薛己十分强调肝、脾、肾三脏的调治,而三者间尤以: A肝木为关键 B肾水为关键 C脾土为关键 D心火为关键
C脾土为关键
131
131、薛己对于血虚的治疗既注意致虚的不同原因,又擅长以: A温补取效 B、益气取效 C健脾取效 D养血取效
A温补取效
132
132、薛己论根本不固,真阴不足,用: A六味丸 B四君子汤 C八味丸 D四物汤
A六味丸
133
133、薛己论根本不固,命门之相火不足也,用: A六味丸 B四君子汤 C八味丸 D四物汤
C八味丸
134
134、 薛己认为梦遗精滑,为足三阴亏损所致,证见肝肾虚热,宜: A四物汤加柴胡、菊花、熟地 B四物汤加柴胡、山栀、山茱萸 C四物汤加柴胡、牡蛎、 丹皮 D四物汤加柴胡、熟地、山药
B四物汤加柴胡、山栀、山茱萸
135
135、薛己治疗脾虚痰滞气逆,宜: A理中汤加陈皮 B四君子汤加木香 C参附汤加陈皮 D六君子汤加木香
D六君子汤加木香
136
136、薛己治疗胃中热,心腹中脘作痛,呕吐,用二陈汤加: A黄连、黄芩 B山栀、丹皮 C黄连、山栀 D黄芩、竹茹
C黄连、山栀
137
137、 薛己治疗胃气虚弱,寒痰凝滞,宜: A人参理中汤 B理中丸 C附子里中丸 D参附汤
A人参理中汤
138
138、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的医家是: A孙一奎 B张介宾 C李中梓 D赵献可
B张介宾
139
139、张介宾论真阴之脏是指: A心 B肾 C肝 D命门
D命门
140
140、张介宾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得最多的莫如: A熟地 B当归 C白芍 D生地
A熟地
141
141、张介宾治疗真阴肾水不足,自制: A左归丸 B右归丸 C六味丸 D八味丸
A左归丸
142
142、张介宾治疗元阳虛衰,自制: A左归丸 B右归丸 C六味丸 D八味丸
B右归丸
143
143、张介宾提出: A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 "阳非有余,阴亦不足" C "阳常有余,阴本不足" D "阳非有余,阴非不足"
B "阳非有余,阴亦不足"
144
144、中医各家学说即指在中医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各个医家、 各个学派自成系统的学术主张及理论, 其研究的重点则是各个学派及医家的学术思想与: A医学古籍 B四大经典 C医学经典 D临床经验
D临床经验
145
145、 三世医学为医学最古之派别,所谓“三世”者,一般认为即《黄帝针经》,《神农本草经》。和: A《白氏旁篇》 B《白氏内经》 C《扁鹊内经》 D《素女脉诀》
D《素女脉诀》